一种锂电池负极薄膜卷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5486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锂电池负极薄膜卷绕装置,包括改进型卷绕机外壳和卷绕筒驱动电机,所述改进型卷绕机外壳包括第一外壳、空腔、第一散热口、第二散热口、第二外壳、第三散热口和第四散热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锂电池负极薄膜卷绕装置,属于锂电池卷绕机领域,过滤网能够对散热口进行大颗粒过滤;对流散热结构通过对接框、散热网能够实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的相连通,散热口对齐方便通风,调节式散热过滤结构和对流散热结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对流散热,提高卷绕机内部散热通风;散热铝基封盖、导热盘与卷绕筒驱动电机通过导热软条相连接,能够实现卷绕筒驱动电机的散热,进一步提高卷绕机的散热效率。绕机的散热效率。绕机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负极薄膜卷绕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卷绕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锂电池负极薄膜卷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根据不同行业分类,卷绕机有:锂电池卷绕机、电容器卷绕机、纺织卷绕机等;锂电池卷绕机进行负极薄膜卷绕过程中,由于长时间工作,造成锂电池卷绕机内部温度过高,锂电池卷绕机散热口不能有效进行散热,使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负极薄膜卷绕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锂电池负极薄膜卷绕装置,包括改进型卷绕机外壳和卷绕筒驱动电机,所述改进型卷绕机外壳包括第一外壳、空腔、第一散热口、第二散热口、第二外壳、第三散热口和第四散热口,且第一外壳的后端开设有空腔,所述第一外壳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散热口,且第一散热口内连接有调节式散热过滤结构,所述调节式散热过滤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框、第一过滤网、第一连接框、第一半圆槽、第二连接框、第二半圆槽和调节窗叶,且第一固定框的端面接触有第一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负极薄膜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改进型卷绕机外壳(1)和卷绕筒驱动电机(5),所述改进型卷绕机外壳(1)包括第一外壳(101)、空腔(102)、第一散热口(103)、第二散热口(104)、第二外壳(105)、第三散热口(106)和第四散热口(107),且第一外壳(101)的后端开设有空腔(102),所述第一外壳(10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散热口(103),且第一散热口(103)内连接有调节式散热过滤结构(2),所述调节式散热过滤结构(2)包括第一固定框(201)、第一过滤网(202)、第一连接框(203)、第一半圆槽(204)、第二连接框(205)、第二半圆槽(206)和调节窗叶(207),且第一固定框(201)的端面接触有第一过滤网(202),所述第一过滤网(202)的端面设置有第一连接框(203),且第一连接框(203)框槽边缘开设有第一半圆槽(204),所述第一连接框(203)的端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框(205),且第二连接框(205)框槽边缘开设有第二半圆槽(206),所述第一连接框(203)和第二连接框(205)开设半圆槽连接有调节窗叶(207),所述第一外壳(101)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散热口(104),且第一外壳(101)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外壳(105),所述第二外壳(105)的一侧开设有第四散热口(107),且第四散热口(107)和第二散热口(104)内设置有对流散热结构(3),所述对流散热结构(3)包括第二固定框(301)、U型架(302)、U型隔热条(303)、第一对接框(304)、第一散热网(305)、第二对接框(306)和第二散热网(307),且第二固定框(301)的后端开槽内嵌入连接有U型架(302),所述U型架(302)架内嵌入连接有U型隔热条(303),所述第二固定框(301)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对接框(304),且第一对接框(304)的框内设置有第一散热网(305),所述第一对接框(304)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对接框(306),且第二对接框(306)的框内设置有第二散热网(307),所述第二外壳(105)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三散热口(106),且第三散热口(106)内连接有另一个调节式散热过滤结构(2),所述改进型卷绕机外壳(1)的后端连接有散热封盖(4)。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年生
申请(专利权)人:衡阳市鑫晟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