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45407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所述隧道场效应晶体管包括:衬底表面垂直设置的源极和漏极,以及源极和漏极之间导电沟道区;导电沟道区外围由内向外环绕设置栅氧化层和栅极;所述导电沟道区的材料为窄带超晶格材料。超晶格材料。超晶格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存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隧道场效应晶体管只指利用载流子的隧道穿透现象实现通断功能的一种晶体管。降低夹断状态的寄生隧道漏泄电流是该类型的晶体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附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隧道场效应晶体管结构,为了降低漏电流,该结构利用了SOI材料,包括氧化物埋层11、源极12,漏极13、导电沟道14以及环栅15。US9,786,769B2(中国同族专利CN201410858223.1)公开了一种互补隧道FET器件及其制造方法,使用氧化物和/或有机半导体材料形成的互补隧道场效应晶体管,能够降低寄生隧道电流。
[0003]但上述技术方案仍然不能够满足小尺寸下对器件性能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隧道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能够在小尺寸下降低寄生隧道电流。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场效应晶体管,包括:衬底表面垂直设置的源极和漏极,以及源极和漏极之间导电沟道区;导电沟道区外围由内向外环绕设置栅氧化层和栅极;所述导电沟道区的材料为窄带超晶格材料。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场效应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一衬底,所述衬底表面具有交替设置的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一绝缘层、第二导电层、第二绝缘层、以及第三导电层的叠层结构,所述叠层结构中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暴露出最底层的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作为隧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在所述第一通孔中制作环绕所述第一绝缘层的第一环形绝缘台阶;在所述第一环形绝缘台阶表面制作导电环,所述导电环与所述第二导电层连接,作为隧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在所述第一环形绝缘台阶表面和导电环的内壁制作环形栅介质层;在所述导电环和环形栅介质层的上表面制作第二环形绝缘台阶;在由第一环形绝缘台阶、环形栅介质层、以及第二环形绝缘台阶的内侧壁共同构成的第二通孔内制作环形导电沟道层,所述环形导电沟道层与环形栅介质层对应的区域为超晶格材料;在由环形导电沟道层内侧壁构成的第三通孔中形成支撑层;形成覆盖所述第二环形绝缘台阶、环形导电沟道层、以及支撑层的顶层导电层,所述顶层导电层与第三导电层连接,作为隧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
[0007]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窄带超晶格材料作为沟道材料和/或源漏极材料,能够在小尺寸下降低寄生隧道电流。
附图说明
[0008]附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中一种隧道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
[0009]附图2所示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隧道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0]附图3所示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隧道场效应晶体管的制作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0011]附图4A至附图4H所示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隧道场效应晶体管的制作方法的工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隧道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0013]附图2所示是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隧道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依次包括衬底表面垂直设置的源极21和漏极22,以及源极21和漏极22之间的导电沟道区20。导电沟道区外围由内向外环绕设置栅介质层201和栅极202,所述导电沟道区20的材料为窄带超晶格材料。所述窄带超晶格材料的禁带宽度范围是0.6-1.3eV。所述窄带超晶格材料是IV族半导体材料或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对于IV族半导体材料而言,所述窄带超晶格材料可以选自于Si基、Ge基、以及Sn基的超晶格材料中的一种。例如由SiGe/Si交替生长构成的Si基组分超晶格材料,或者由SiGe/Ge交替生长构成的Ge基组分超晶格材料等。对于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而言,所述窄带超晶格材料可以选自于GaAs基、InP基、以及InAs基的超晶格材料中的一种。例如由GaAs和AlAs交替生长构成的GaAs基组分超晶格材料,Ga
x
In
1-x
As/InP交替生长构成的InP基组分超晶格材料等。沿着垂直于衬底方向生长的超晶格材料通过调节组分,可以使电子沿着生长方向规律性运动,而栅极在平行于电子传播的方向对电流实施操作,因此更易于栅极电学信号对其实施关断,从而降低小尺寸下的寄生电流。由于超晶格材料必须沿着垂直于衬底的方向生长,载流子的传输也是沿着生长方向才体现出可控传输的特性,因此传统的导电沟道平行于衬底的晶体管无法使用此结构。而上述技术方案的垂直结构,将载流子的传输方向和晶体管的沟道方向做成一致,使得沟道中的载流子可以沿着超晶格的限定方向传输,提高了载流子的可控性,能够在小尺寸下降低寄生隧道电流。
[0014]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器件性能,所述源极21和漏极22亦采用窄带超晶格材料。所述窄带超晶格材料与导电沟道区的设置相同,可以是禁带宽度范围是0.6-1.3eV。所述窄带超晶格材料是IV族半导体材料或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对于IV族半导体材料而言,所述窄带超晶格材料可以选自于Si基、Ge基、以及Sn基的超晶格材料中的一种。对于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而言,所述窄带超晶格材料可以选自于GaAs基、InP基、以及InAs基的超晶格材料中的一种。
[0015]所述栅氧化层201在近源极部201a采用高介电常数材料,以平缓源漏极之间的电场,抑制短沟道效应,进一步降低小尺寸下的寄生隧道电流。
[0016]附图3所示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隧道场效应晶体管制作方法的实施步骤示意图,包括:步骤S30,提供一衬底,所述衬底表面具有交替设置的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一绝缘层、第二导电层、第二绝缘层、以及第三导电层的叠层结构,所述叠层结构中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暴露出最底层的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作为隧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步骤S31,在所述第一通孔中制作环绕所述第一绝缘层的第一环形绝缘台阶;步骤S32,在所述第一环形绝缘台阶表面制作导电环,所述导电环与所述第二导电层连接,作为
隧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步骤S33,在所述述第一环形绝缘台阶表面和导电环的内壁制作环形栅介质层;步骤S34,在所述导电环和环形栅介质层的上表面制作第二环形绝缘台阶;步骤S35,在由第一环形绝缘台阶、环形栅介质层、以及第二环形绝缘台阶的内侧壁共同构成的第二通孔内制作环形导电沟道层,所述环形导电沟道层与环形栅介质层对应的区域为超晶格材料;步骤S36,在由环形导电沟道层内侧壁构成的第三通孔中形成支撑层;步骤S37,形成覆盖所述第二环形绝缘台阶、环形导电沟道层、以及支撑层的顶层导电层,所述顶层导电层与第三导电层连接,作为隧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
[0017]接下来结合附图4A至附图4H所示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隧道场效应晶体管的制作方法的工艺示意图,对上述步骤做具体说明。
[0018]附图4A所示,参考步骤S30,提供一衬底40,所述衬底40表面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场效应晶体管,包括:衬底表面垂直设置的源极和漏极,以及源极和漏极之间导电沟道区;导电沟道区外围由内向外环绕设置栅介质层和栅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沟道区的材料为窄带超晶格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极和漏极亦采用窄带超晶格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隧道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窄带超晶格材料的禁带宽度范围是0.6-1.3eV。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隧道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窄带超晶格材料是IV族半导体材料为基础或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为基础的超晶格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IV族半导体材料选自于Si基、Ge基、以及Sn基的超晶格材料中的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选自于GaAs基、InP基、以及InAs基的超晶格材料中的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隧道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栅介质层在近源极部采用高介电常数材料。8.一种隧道场效应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提供一衬底,所述衬底表面具有交替设置的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一绝缘层、第二导电层、第二绝缘层、以及第三导电层的叠层结构,所述叠层结构中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暴露出最底层的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作为隧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在所述第一通孔中制作环绕所述第一绝缘层的第一环形绝缘台阶;在所述第一环形绝缘台阶表面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繁生周华
申请(专利权)人:光华临港工程应用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