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与银柴胡间作套种的生态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45385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46
一种枸杞与银柴胡间作套种的生态种植方法,包括前期准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枸杞与银柴胡间作套种的生态种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枸杞与银柴胡种植
,具体地,涉及一种枸杞与银柴胡间作套种的生态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枸杞(Lycium barbarum L.)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药食同源”功能性道地药材,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种植。目前标准化种植模式为:株行距1m
×
3m,栽植株数222株/667m2,适宜大面积集中栽植和机械化作业,3m行间土壤为清耕,存在植物覆盖度小,防沙固沙生态效应差,生物多样性单一,抗病虫害能力差,土地利用率低等问题。
[0003]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var.lanceolata)是石竹科繁缕属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其干燥根是我国一味传统常用中药,始载于《本草纲目》,收载于历版《中国药典》。银柴胡主要分布于宁夏、内蒙古、陕西和新疆等省的干旱少雨沙生草原区,野生株生长于海拔1200~1500m的荒漠或半荒漠地带,多生于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干燥草原。由于市场上银柴胡药材主要来源于其野生资源,过度的滥采、乱采致使银柴胡野生资源严重匮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外市场需求。银柴胡的人工种植是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解决途径。
[0004]因此,开发一种枸杞与银柴胡间作套种的方法,既能提高枸杞地的土地利用率,增加植物覆盖度,防沙固沙,又能增加银柴胡的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枸杞种植行距较宽、行间土壤裸露的问题,采用枸杞与银柴胡间作套种的种植方法,以减少土地裸露,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枸杞与银柴胡间作套种的生态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7](1)前期准备: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性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土地平整后将整块地在东西方向按照宽度80cm、10cm、200cm、10cm依次划分为枸杞、空白、银柴胡、空白种植区域,于种植前一年入冬前将枸杞种植区域开沟,沟宽80cm,深60cm,将挖出的土按照10m3/亩的量施加有机肥拌匀后回填,灌冬水;
[0008](2)枸杞定植:在来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土壤解冻30cm以上时,按照株距1m在枸杞定植沟内定植枸杞苗,定植后立即灌水,灌水后待表面土壤干后进行松土,枸杞管理同大田枸杞管理;
[0009](3)银柴胡种植:当年定植的枸杞地,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气温为17~25℃种植,往年定植的枸杞地在9月份进行种植;将银柴胡种植区域播前机械深翻20~22cm,精细耙耱,使土壤表层达到“上虚下实”;同时结合整地均施腐熟农家肥3~5方/亩,将银柴胡种子拌以适量细沙,在银柴胡种植区域进行银柴胡条播或撒播种植,播后保持土壤湿润,7~10天即可出苗;待苗齐后长至2
±
0.5cm时进行间苗;待苗高为4~5cm时按株距20cm定苗和补
苗,定苗的同时进行锄草松土,补苗时根部带土补苗;
[0010](4)锄草松土:在银柴胡苗高为10
±
1cm时为整片土地进行一次锄草松土,1个月后再进行一次锄草松土;
[0011](5)追肥:于每年6~7月至少一次追肥处理,于每年8~9月至少一次增施有机肥处理;
[0012](6)浇水:天旱时及时浇水,雨季通过排水沟排水以防烂根;
[0013](7)病虫害防治:每年对土壤进行至少两次虫害防治处理,对枸杞病虫害进行防治;
[0014](8)枸杞收获:枸杞定植后当年开始结果,结果后采摘枸杞果实;
[0015](9)银柴胡收获:于9月中下旬,植株地上部开始枯萎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打下种子,储藏于阴凉干燥处;种植后的第3年9月上旬(白露前后)或第4年3月下旬挖取根部;顺行开沟采挖,保持药材根部的完整。根挖起后,抖掉泥土,晾晒至半干柔软时,理顺捆成小把,晒干。
[0016](10)翻耕:于收获后对银柴胡区域进行翻耕,重新种植。
[0017]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条播沟深3cm,沟距30cm,2m宽的银柴胡区域种6行,用细沙将种子拌匀,均匀撒入条播沟内,覆土0.5~1cm,条播亩用种量750~1000g,播后耙耱。
[0018]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撒播,在2m宽的银柴胡区域,用细沙将种子拌匀,均匀撒入旋耕过的土壤上,撒播亩用种量1000~1500g,播后耙耱。
[0019]优选的,所述步骤(5)为于每年6~7月至少一次追肥处理,按照10~15kg/亩追施磷酸二铵或尿素;于每年8~9月至少一次增施有机肥处理,有机肥按照(1~2)m3/亩的量施加。
[0020]优选的,所述步骤(7)中银柴胡虫害防治方法为土壤消毒、苏云金杆菌生物防治、毒饵诱杀幼虫及淋灌烟叶水中的一种或几种方法。
[0021]优选的,所述步骤(7)中枸杞虫害防治方法为:
[0022]①
3月下旬用自制5度石硫合剂或用29%果园清500倍液喷雾进行芽前封闭,可杀死越冬害虫的成虫、幼虫、卵和兼治根腐病等病菌;
[0023]②
5月中旬用25%吡虫啉1500倍或20%螨死净2000倍喷雾防治蚜虫、木虱、蓟马和瘿螨、锈螨;
[0024]③
6月中旬用哒螨灵1000倍喷雾,可防治蚜虫、木虱、蓟马害虫和瘿锈螨;
[0025]④
7月中旬用0.3%苦参素800倍液防治蚜虫、蓟马害虫;
[0026]⑤
8月中旬用硫悬浮剂150倍液喷雾,防治瘿螨、锈病,当发生黑果病或枯萎病时,用400倍春雷霉素防治。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将枸杞与银柴胡间作套种,可以实现干旱荒漠条件下枸杞和银柴胡的互惠共生,不但解决了仅种植枸杞效益单一、植物成活率低等问题,而且达到荒漠治理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既能提高枸杞地的土地利用率,增加植物覆盖度,防沙固沙,又能增加银柴胡的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效益,从而为干旱荒漠区农业安全高效产出提供技术支撑。
[0028]本专利技术将枸杞与银柴胡间作套种,银柴胡第1年产种子约10千克/亩,以后每年可产20~40Kg/亩,干银柴胡产量为120~150Kg/(亩
·
3年),枸杞干果产量第一年15Kg/亩,第
二年70Kg/亩,第3年起每年可产100~120Kg/亩。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枸杞与银柴胡间作套种的生态种植示意图。
[0030]图中:1-步行区,2-枸杞区域,3-银柴胡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更容易理解,现结合附图采用具体实施例的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的描述。
[0032]实施例1:
[0033]本实施例的枸杞与银柴胡间作套种的生态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34](1)前期准备: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性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土地平整后将整块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枸杞与银柴胡间作套种的生态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前期准备: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性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土地平整后将整块地在东西方向按照宽度80cm、10cm、200cm、10cm依次划分为枸杞、空白、银柴胡、空白种植区域,于种植前一年入冬前将枸杞种植区域开沟,沟宽80cm,深60cm,将挖出的土按照10m3/亩的量施加有机肥拌匀后回填,灌冬水;(2)枸杞定植:在来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土壤解冻30cm以上时,按照株距1m在枸杞定植沟内定植枸杞苗,定植后立即灌水,灌水后待表面土壤干后进行松土,枸杞管理同大田枸杞管理;(3)银柴胡种植:当年定植的枸杞地,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气温为17~25℃种植,往年定植的枸杞地在9月份进行种植;将银柴胡种植区域播前机械深翻20~22cm,精细耙耱,使土壤表层达到“上虚下实”;同时结合整地均施腐熟农家肥3~5方/亩,将银柴胡种子拌以适量细沙,在银柴胡种植区域进行银柴胡条播或撒播种植,播后保持土壤湿润,7~10天即可出苗;待苗齐后长至2
±
0.5cm时进行间苗;待苗高为4~5cm时按株距20cm定苗和补苗,定苗的同时进行锄草松土,补苗时根部带土补苗;(4)锄草松土:在银柴胡苗高为10
±
1cm时为整片土地进行一次锄草松土,1个月后再进行一次锄草松土;(5)追肥:于每年6~7月至少一次追肥处理,于每年8~9月至少一次增施有机肥处理;(6)浇水:天旱时及时浇水,雨季通过排水沟排水以防烂根;(7)病虫害防治:每年对土壤进行至少两次虫害防治处理,对枸杞病虫害进行防治;(8)枸杞收获:枸杞定植后当年开始结果,结果后采摘枸杞果实;(9)银柴胡收获:于9月中下旬,植株地上部开始枯萎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打下种子,储藏于阴凉干燥处;种植后的第3年9月上旬或第4年3月下旬挖取根部;顺行开沟采挖,保持药材根部的完整;根挖起后,抖掉泥土,晾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军李晓莺曹有龙秦垦戴国礼田英朱丽珍梁晓捷张曦燕石志刚何昕孺焦恩宁王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工程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