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冬作马铃薯的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31515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冬作马铃薯的种植方法,该方法为:选地、整地、施基肥,然后对马铃薯催芽后处理成薯块,拌种后采用大垄双行播种,覆膜后进行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本发明专利技术经过选地、整地和施基肥后,对马铃薯催芽后处理成健全的芽眼的数量为2~3个的薯块,采用大垄双行播种,覆膜后,及时补苗,除草和追肥,并且使用农药交替继续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收获期进行灭秧处理,增产效果显著。增产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冬作马铃薯的种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马铃薯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冬作马铃薯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毕节市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处,境内属喀斯特地貌,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平均海拔约1500m,年降雨量950mm左右,无霜期约260天,平均气温13℃左右,为马铃薯种植提供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毕节市马铃薯种植面积500万亩左右,马铃薯已成为这里脱贫致富暨种植业结构调整后重要作物。然而,生产上以新品种及新技术推广不深入不及时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习惯性种植生育期内粗放型管理仍然占有很大比例。笔者经过多年多地走访调查,在生产上发现以下马铃薯高产稳产的制约瓶颈:土地零碎、坡度大、土壤类型多样导致小型机械化无法普及,致使人工成本居高不下;茬口更换时地块未达深翻细耕的程度,导致产量上不去,病害连年发生。种植户根据个人喜好常年使用自留种,种薯更新换代不及时,播种种薯处理措施不到位;因为用肉眼无法辨别种薯级别、产地信息、归属来源等,种薯扩繁企业为了获得补助,混装商品薯当高代种薯进行销售;种植技术粗放混杂,种植户“等要靠”心态严重,政府主导的项目或是与企业(专业合作社)签订的采购合同,基本是补给什么类型的肥料就使用什么肥料,并不是因地制宜,采用“缺什么补什么”的施肥理念,一直是施肥量不够、单一、生育期内中后期不施肥习惯性种植方式;病害发生多年固定发生,防控意识淡薄,高温连续降雨为病害发生创造了良好条件,没有综合防控措施和药剂组合,导致防控成本越来越高、防效和积极性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冬作马铃薯的种植方法,该方法经过选地、整地和施基肥后,对马铃薯催芽后处理成健全的芽眼的数量为2~3个的薯块,采用大垄双行播种,覆膜后,及时补苗,除草和追肥,并且使用农药交替继续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收获期进行灭秧处理,增产效果显著。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冬作马铃薯的种植方法,该方法为:
[0005]S1、选地、整地、施基肥:选择豆类或玉米为前茬作物的地块,在所述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30cm,细犁细耙,施入基肥,播前浅耕耙细,得到种植田;
[0006]S2、马铃薯处理:将马铃薯催芽后,
[0007]将重量为35g≤m<50g的马铃薯,选择整薯作为薯块;
[0008]重量为m≥50g的马铃薯,在靠近芽眼的位置,对马铃薯进行切块处理,并剔除烂部,得到薯块;
[0009]所述薯块上健全的芽眼的数量为2~3个;
[0010]切块处理的方法为:
[0011]将重量为50g≤m<100g的马铃薯沿着与头尾垂直的方向纵向一切成两瓣,得到薯
块;
[0012]将重量为100g≤m<150g的马铃薯沿着与头尾垂直的方向纵向斜切成三瓣,得到薯块;
[0013]将重量m≥150g的马铃薯,从尾部向顶部方向螺旋斜切成多个立体三角形的薯块;
[0014]切块处理后,能够降低薯块的感病率,增加出苗率;
[0015]S3、拌种:将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兑水后对S2中得到的薯块进行喷施和搅拌后,用遮盖物覆盖2h~3h后,摊开阴干,得到待播薯块;
[0016]S4、播种:于11月底在低海波高度为1600m以下的地区,将S3中得到的待播薯块采用大垄双行播种于S1中得到的种植田,相邻两垄间的垄距为80cm,垄高为25cm,同一垄上两行薯块沿着垄长度方向呈折线形分布,且同一垄上相邻的薯块之间的窝距均为33cm;
[0017]S5、覆膜:播种后进行覆膜,周边覆土保墒情;
[0018]S6、田间管理:
[0019]S601、对破损的薄膜用土压严,苗基本上出齐后,查田补苗;
[0020]S602、于马铃薯现蕾期起,视田间情况进行3~4次除草;
[0021]S603、追肥:于第一次除草后追施复合肥b和硫酸钾的混合物,于块茎膨大期,叶片喷施1次质量分数为0.2%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0022]S7、病虫害防治:
[0023]于马铃薯出苗后10~15天,喷施稀释倍数为1500倍液的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间隔10~15天喷施一次,共喷施2~3次,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0024]当连续2天出现相对湿度≥90%,且每日累计最低温度≥10℃的时间≥11h时,或者当出现连续8h的相对湿度≥95%,且夜间温度为10℃~13℃,马铃薯叶上持续有水滴11h~14h时,交替喷施农药进行马铃薯晚疫病的预防;
[0025]S8、收获前灭秧处理:
[0026]收获前7~14天,对马铃薯的地上植株进行灭秧处理,防止病害传播;
[0027]S9、收获和贮藏:于马铃薯薯皮老化后,在室温的条件下晾置15天~20天后,剔除病烂薯后入库,入库前用硫磺或百菌清熏蒸贮藏库。
[0028]优选地,S1中所述基肥为腐熟农家肥、复合肥a和微生物菌剂的混合物;所述基肥中腐熟农家肥的用量为1500千克/亩;复合肥a的用量为50千克/亩;微生物菌剂的用量为40千克/亩。
[0029]优选地,所述复合肥a中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分数为38.93%、氧化钾的质量分数为25.23%;所述微生物菌剂为质量比为1:1的壮根菌剂和抗重茬菌剂的混合物。
[0030]优选地,S2中所述薯块上健全的芽眼的数量为2~3个。
[0031]优选地,S2中对马铃薯进行切块处理时每次切块前均用质量分数为75%的医用酒精或者质量分数为0.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切刀5min~10min。
[0032]优选地,S3中所述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水和薯块的质量比为1:50:500。
[0033]优选地,S601中补苗的方法为:在田里找出一穴多株的多主茎苗刨开土掰下一株,连根带土移栽到缺苗的地方,或者在播种的同时在种植田的旁边密植播种数行S3中得到的待播薯块,出苗后间苗,带土移栽到缺苗的地方。
[0034]优选地,S603中所述复合肥b和硫酸钾的混合物中复合肥b和硫酸钾的质量比为
(1.3~2.5):1;所述复合肥b和硫酸钾的混合物的施入量为65千克/亩~75千克/亩;所述复合肥b中为N、P和K的质量分数均为15%。
[0035]优选地,S7中交替喷施农药的方法为:
[0036]每隔7~10天交替施用用量为45克/亩的50%氟啶霜脲氰水分散粒剂、用量为45克/亩的75%苯酰
·
锰锌水分散粒剂、用量为30克/亩的100g/L氰霜唑悬浮剂和用量为35克/亩的500g/L氟啶胺悬浮剂;
[0037]或者每隔7~10天交替施用用量为100克/亩的药剂a、用量为100克/亩的药剂b和用量100克/亩的组合药剂c;
[0038]所述组合药剂a为质量比为1:1的70%烯酰
·
霜脲氰水分散粒剂和75%苯酰
·
锰锌水分散粒剂的混合物;
[003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冬作马铃薯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S1、选地、整地、施基肥:选择豆类或玉米为前茬作物的地块,在所述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30cm,细犁细耙,施入基肥,播前浅耕耙细,得到种植田;S2、马铃薯处理:将马铃薯催芽后,将重量为35g≤m<50g的马铃薯,选择整薯作为薯块;重量为m≥50g的马铃薯,在靠近芽眼的位置,对马铃薯进行切块处理,并剔除烂部,得到薯块;所述薯块上健全的芽眼的数量为2~3个;切块处理的方法为:将重量为50g≤m<100g的马铃薯沿着与头尾垂直的方向纵向一切成两瓣,得到薯块;将重量为100g≤m<150g的马铃薯沿着与头尾垂直的方向纵向斜切成三瓣,得到薯块;将重量m≥150g的马铃薯,从尾部向顶部方向螺旋斜切成多个立体三角形的薯块;S3、拌种:将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兑水后对S2中得到的薯块进行喷施和搅拌后,用遮盖物覆盖2h~3h后,摊开阴干,得到待播薯块;S4、播种:于11月底在低海波高度为1600m以下的地区,将S3中得到的待播薯块采用大垄双行播种于S1中得到的种植田,相邻两垄间的垄距为80cm,垄高为25cm,同一垄上两行薯块沿着垄长度方向呈折线形分布,且同一垄上相邻的薯块之间的窝距均为33cm;S5、覆膜:播种后进行覆膜,周边覆土保墒情;S6、田间管理:S601、对破损的薄膜用土压严,苗基本上出齐后,查田补苗;S602、于马铃薯现蕾期起,视田间情况进行3~4次除草;S603、追肥:于第一次除草后追施复合肥b和硫酸钾的混合物,于块茎膨大期,叶片喷施1次质量分数为0.2%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S7、病虫害防治:于马铃薯出苗后10~15天,喷施稀释倍数为1500倍液的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间隔10~15天喷施一次,共喷施2~3次,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当连续2天出现相对湿度≥90%,且每日累计最低温度≥10℃的时间≥11h时,或者当出现连续8h的相对湿度≥95%,且夜间温度为10℃~13℃,马铃薯叶上持续有水滴11h~14h时,交替喷施农药进行马铃薯晚疫病的预防;S8、收获前灭秧处理:收获前7~14天,对马铃薯的地上植株进行灭秧处理,防止病害传播;S9、收获和贮藏:于马铃薯薯皮老化后,在室温的条件下晾置15天~20天后,剔除病烂薯后入库,入库前用硫磺或百菌清熏蒸贮藏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冬作马铃薯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基肥为腐熟农家肥、复合肥a和微生物菌剂的混合物;所述基肥中腐熟农家肥的用量为1500千克/亩;复合肥a的用量为50千克/亩;微生物菌剂的用量为40千克/亩。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平陆燚王朝海梁振娟李晓川陈军王宗明吴显吴学大
申请(专利权)人: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