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硒马铃薯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5472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富硒马铃薯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择和处理种薯,选择无病、表皮度光滑而嫩薄、薯形正、芽眼明显而且具有品种特征的薯块做种薯,选择土壤与施用基肥,选择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土坡疏松透气,水分充足的壤土或砂壤土,在土壤上进行挖出种植坑和挖好排水沟,在种植坑内均匀播撒有机硒肥,播种,将切块的薯块放置按压在施肥的土壤内,薯块的切边处与土壤接触,播后施肥,保持土壤水分的充足和阶段性的农药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播种后施用富硒微生物菌肥,促进土壤中微量元素的释放,有效打破土壤板结,促进了刺激素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产生,调节、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富硒马铃薯的产量。提高富硒马铃薯的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富硒马铃薯的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富硒马铃薯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马铃薯含硒量高是用亚硒酸钠拌种喷雾等栽培方法生产出来的。目前用亚硒酸钠拌种栽培富硒马铃薯的方法基本上是由亚硒酸钠拌潮湿后的麦粒后播种,在马铃薯团棵期和花期,用亚硒酸钠湿稀液喷雾均匀其麦苗上等步骤组成。在栽培中为增加马铃薯的含硒量,在马铃薯花期,应该增施钾肥,使植物体吸收转化为有机物要增加钾肥用量。
[0003]现有的富硒马铃薯的栽培方法在富硒马铃薯成熟时,富硒马铃薯的产量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富硒马铃薯的栽培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富硒马铃薯的产量较低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富硒马铃薯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选择和处理种薯,选择无病、表皮度光滑而嫩薄、薯形正、芽眼明显而且具有品种特征的薯块做种薯,对选出种薯进行催苗处理,对出苗后的种薯采用消毒后的切刀进行切块处理;
[0007]S2:选择土壤与施用基肥,选择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土坡疏松透气,水分充足的壤土或砂壤土,在土壤上进行挖出种植坑和挖好排水沟,在种植坑内均匀播撒有机硒肥,每亩地使用8-12千克的有机硒肥,同时每亩地施加20千克富硒微生物菌肥与30千克的肥料增效剂;
[0008]S3:播种,将切块的薯块放置按压在施肥的土壤内,薯块的切边处与土壤接触,薯块与薯块之间的距离为20-30厘米,采用土壤将薯块周边覆盖,薯块的芽眼露出,薯块露出土壤2-3厘米;
[0009]S4:播后施肥,在播种后18-22天内再次施用富硒微生物菌肥,每亩地施加6-10千克的富硒微生物菌肥,在播种后46-50天内施用结薯肥,在播种后60-70天内施加有机肥;
[0010]S5:保持土壤水分的充足和阶段性的农药处理,当马铃薯的植株生长停止,茎叶枯黄,周皮变硬时为食用块茎的最佳收获期。
[0011]优选的,所述S1中催苗处理为将选出的种薯放置在5~8℃的条件下存储1-2天,再提升温度,在15~20℃的温度下存储2-3天。
[0012]优选的,所述S1中切刀消毒用两把刀边切边将刀轮流在沸水中煮5分钟消毒,或用75%的酒精消毒。
[0013]优选的,所述S1中每个切块重量在20-40克,每个切块上应有1-2个芽眼,种薯切好后要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水汽。
[0014]优选的,所述S2中肥料增效剂为壳聚糖、柠檬酸钠和腐植酸的混合物。
[0015]优选的,所述S4中有机肥为家禽粪便,家禽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氮、磷、钾以
及番茄生长所需的钙、镁、硫等多种矿质和微量元素。
[0016]优选的,所述S4中富硒微生物菌肥与结薯肥的质量比为2:1。
[0017]优选的,所述S5中农药处理步骤为:
[0018](1)在出叶期间,叶面喷洒800-1000倍的1%的甲维盐乳油水溶液30-50公斤;
[0019](2)在薯块膨大初期,每隔7-10天叶面喷洒一次红薯膨大素,连续喷2-3次。
[0020]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富硒马铃薯的栽培方法,有益效果在于:
[0021]通过在播种后施用富硒微生物菌肥,促进土壤中微量元素的释放,有效打破土壤板结,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使被土壤固定的无效肥料转化成有效肥料,促进了刺激素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产生,调节、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富硒马铃薯的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3]实施例1
[0024]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富硒马铃薯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5]S1:选择和处理种薯,选择无病、表皮度光滑而嫩薄、薯形正、芽眼明显而且具有品种特征的薯块做种薯,无病、表皮度光滑而嫩薄的种薯的抗性较高,成活率高,对选出种薯进行催苗处理,催苗处理使得种薯长出跟多的幼苗,对出苗后的种薯采用消毒后的切刀进行切块处理;
[0026]S2:选择土壤与施用基肥,选择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土坡疏松透气,水分充足的壤土或砂壤土,在土壤上进行挖出种植坑和挖好排水沟,在种植坑内均匀播撒有机硒肥,每亩地使用8千克的有机硒肥,同时每亩地施加20千克富硒微生物菌肥与30千克的肥料增效剂,富硒微生物菌肥促进土壤中微量元素的释放,有效打破土壤板结,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使被土壤固定的无效肥料转化成有效肥料;
[0027]S3:播种,将切块的薯块放置按压在施肥的土壤内,薯块的切边处与土壤接触,薯块与薯块之间的距离为20厘米,使得薯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采用土壤将薯块周边覆盖,薯块的芽眼露出,薯块露出土壤2厘米;
[0028]S4:播后施肥,在播种后18天内再次施用富硒微生物菌肥,富硒微生物菌肥促进了刺激素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产生,调节、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富硒马铃薯的产量每亩地施加6千克的富硒微生物菌肥,在播种后46天内施用结薯肥,在播种后62天内施加有机肥;
[0029]S5:保持土壤水分的充足和阶段性的农药处理,农药处理保证马铃薯生长过程中不受害虫的影响,当马铃薯的植株生长停止,茎叶枯黄,周皮变硬时为食用块茎的最佳收获期。
[0030]所述S1中催苗处理为将选出的种薯放置在5℃的条件下存储1天,再提升温度,在15~20℃的温度下存储2天。
[0031]所述S1中切刀消毒用两把刀边切边将刀轮流在沸水中煮5分钟消毒,或用75%的酒精消毒。
[0032]所述S1中每个切块重量在20克,每个切块上应有1个芽眼,种薯切好后要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水汽。
[0033]所述S2中肥料增效剂为壳聚糖、柠檬酸钠和腐植酸的混合物。
[0034]所述S4中有机肥为家禽粪便,家禽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氮、磷、钾以及番茄生长所需的钙、镁、硫等多种矿质和微量元素。
[0035]所述S4中富硒微生物菌肥与结薯肥的质量比为2:1。
[0036]所述S5中农药处理步骤为:
[0037](1)在出叶期间,叶面喷洒800倍的1%的甲维盐乳油水溶液30公斤;
[0038](2)在薯块膨大初期,每隔7天叶面喷洒一次红薯膨大素,连续喷2次。
[0039]实施例2
[0040]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富硒马铃薯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1]S1:选择和处理种薯,选择无病、表皮度光滑而嫩薄、薯形正、芽眼明显而且具有品种特征的薯块做种薯,无病、表皮度光滑而嫩薄的种薯的抗性较高,成活率高,对选出种薯进行催苗处理,催苗处理使得种薯长出跟多的幼苗,对出苗后的种薯采用消毒后的切刀进行切块处理;
[0042]S2:选择土壤与施用基肥,选择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土坡疏松透气,水分充足的壤土或砂壤土,在土壤上进行挖出种植坑和挖好排水沟,在种植坑内均匀播撒有机硒肥,每亩地使9千克的有机硒肥,同时每亩地施加20千克富硒微生物菌肥与30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硒马铃薯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选择和处理种薯,选择无病、表皮度光滑而嫩薄、薯形正、芽眼明显而且具有品种特征的薯块做种薯,对选出种薯进行催苗处理,对出苗后的种薯采用消毒后的切刀进行切块处理;S2:选择土壤与施用基肥,选择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土坡疏松透气,水分充足的壤土或砂壤土,在土壤上进行挖出种植坑和挖好排水沟,在种植坑内均匀播撒有机硒肥,每亩地使用8-12千克的有机硒肥,同时每亩地施加20千克富硒微生物菌肥与30千克的肥料增效剂;S3:播种,将切块的薯块放置按压在施肥的土壤内,薯块的切边处与土壤接触,薯块与薯块之间的距离为20-30厘米,采用土壤将薯块周边覆盖,薯块的芽眼露出,薯块露出土壤2-3厘米;S4:播后施肥,在播种后18-22天内再次施用富硒微生物菌肥,每亩地施加6-10千克的富硒微生物菌肥,在播种后46-50天内施用结薯肥,在播种后60-70天内施加有机肥;S5:保持土壤水分的充足和阶段性的农药处理,当马铃薯的植株生长停止,茎叶枯黄,周皮变硬时为食用块茎的最佳收获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硒马铃薯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催苗处理为将选出的种薯放置在5~8℃的条件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国苏林富丁虎银马慧牛通蒙蕊学李忠雄史延生马续飙王玉峰单荣宏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佳立马铃薯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