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芯模具退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4923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射砂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砂芯模具退料装置,包括上模、下模,所述上模、下模内设置有顶出孔,所述顶出孔由顶杆孔和进气孔两部分组成,所述顶出孔内设置顶杆,所述上模可以在脱模气缸的作用下进行移动,所述顶杆在所述顶出气缸的驱动下在所述顶出孔内伸缩可以实现压缩空气的通断及砂芯的顶出。在所述脱模气缸与所述顶出气缸的配合下,同时利用压缩空气对砂芯进行初步的脱模,然后再利用顶杆对砂芯做进一步脱模。所述压缩空气与顶杆的联用能够避免传统方法中直接脱模对砂芯的损坏,保证了后期铸造成型的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砂芯模具退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射砂机
,尤其涉及一种砂芯模具退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制作砂芯是铸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之一,对砂芯最终成型影响最大的环节为砂芯的脱模环节。进入脱模工序后,当砂芯模具的上模与下模分离时,砂芯往往会贴在所述上模或下模上难以取下。目前常采用顶杆顶出或工人手工操作的方法将砂芯自模具中取出,当砂芯的形状较为复杂或者某些部位比较薄弱时,常规的脱模方法往往会造成砂芯的损坏。采用传统方法取出砂芯时,不仅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而且砂芯质量稳定性得不到保证,会影响后期铸造成型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砂芯模具退料装置,利用压缩空气对砂芯进行初步的脱模,然后再利用顶杆对砂芯做进一步脱模。所述压缩空气与顶杆的联用能够避免传统方法中直接脱模对砂芯的损坏,保证了后期铸造成型的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砂芯模具退料装置,包括上模、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共同组成砂芯模具的主体,所述上模的上模腔与所述下模的下模腔共同形成砂芯的成型腔。所述上模顶部开有若干个顶出孔,所述顶出孔为从所述上模的顶部延伸至所述上模腔中的通孔,所述顶出孔由顶杆孔和进气孔两部分组成,所述顶杆孔和进气孔均为柱状孔且同心布置,所述进气孔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顶杆孔,所述进气孔位于所述顶出孔的中部。所述上模的内部设置通气管道,所述通气管道的一端将所述上模内部的进气孔汇总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上模的表面连通。所述上模的上方设置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杆、顶板、顶出气缸,所述顶板固定在所述顶出气缸的活塞杆上,在所述顶板远离所述顶出气缸的一侧上焊接固定有若干根顶杆,所述顶杆与所述顶出孔一一对应,所述顶杆的长度大于所述顶出孔的高度且与所述顶杆孔间隙配合。制作所述砂芯时,所述顶杆伸入至所述顶出孔内部并将所述顶出孔封死,与所述上模腔与所述下模腔共同形成封闭的砂芯的成型腔。脱模时,所述顶出气缸的活塞杆收缩时,所述顶杆远离所述顶出气缸的一侧的顶端能够移动至所述进气孔中,使压缩空气能够通过所述顶出孔通入至所述上模腔或者下模腔内。所述顶出气缸的活塞杆伸长时,所述顶杆远离所述顶出气缸的一侧的顶端能够深入至所述上模腔或者下模腔内部一端距离,方便将所述砂芯顶出。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上模的上方设置脱模气缸,所述脱模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上模固定连接,所述下模以及所述脱模气缸的缸体均固定在设备支架上,所述设备支架固定在地面上。当进行脱模时,所述上模在所述脱模气缸的带动下向上运动,所述下模固定不动。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下模上与所述上模相对应的位置上也设有所述顶出孔、通气管道、
顶出机构。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上模、下模上位于所述通气管道的出口处焊接固定有空气接口管,所述空气接口管连接外界的压缩空气。
[0009]进一步的,所述顶出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设备支架上。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进行脱模时,利用压缩空气对砂芯进行初步的脱模,使砂芯与模具脱离,然后再利用所述顶杆将砂芯顶出模具。所述压缩空气与顶杆的联用能够避免传统方法中直接脱模对砂芯的损坏,保证了后期铸造成型的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一种射砂机下料装置在制作砂芯时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一种射砂机下料装置在通入压缩空气时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图2中的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一种射砂机下料装置中的上模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技术图4中的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上模,11、上模腔,2、下模,21、下模腔,3、顶板,4、顶杆,5、顶出气缸,6、顶出孔,61、顶杆孔,62、进气孔,7、通气管道,8、空气接口管,9、脱模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如图1、图2所示,一种砂芯模具退料装置,包括上模1、下模2,所述上模1与下模2共同组成砂芯模具的主体,所述上模1的上模腔11与所述下模2的下模腔21共同形成砂芯的成型腔。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上模1顶部开有若干个顶出孔6,所述顶出孔6为从所述上模1的顶部延伸至所述上模腔11中的通孔,所述顶出孔6由顶杆孔61和进气孔62两部分组成,所述顶杆孔61和进气孔62均为柱状孔且同心布置,所述进气孔62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顶杆孔61,所述进气孔62位于所述顶出孔6的中部。所述上模1的内部设置通气管道7,所述通气管道7的一端将所述上模1内部的进气孔62汇总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上模1的表面连通。所述上模1的上方设置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杆4、顶板3、顶出气缸5,所述顶板3固定在所述顶出气缸5的活塞杆上,在所述顶板3远离所述顶出气缸5的一侧上焊接固定有若干根顶杆4,所述顶杆4与所述顶出孔6一一对应,所述顶杆4的长度大于所述顶出孔6的高度且与所述顶杆孔61间隙配合。制作所述砂芯时,所述顶杆4伸入至所述顶出孔6内部并将所述顶出孔6封死,与所述上模腔11与所述下模腔21共同形成封闭的砂芯的成型腔。脱模时,所述顶出气缸5的活塞杆收缩时,所述顶杆4远离所述顶出气缸5的一侧的顶端能够移动至所述进气孔62中,使压缩空气能够通过所述顶出孔6通入至所述上模腔11或者下模腔21内。所述顶出气缸5的活塞杆伸长时,所述顶杆4远离所述顶出气缸5的一侧的顶端能够深入至所述
上模腔11或者下模腔21内部一端距离,方便将所述砂芯顶出。
[0019]所述上模1的上方设置脱模气缸9,所述脱模气缸9的活塞杆与所述上模1固定连接,所述下模2以及所述脱模气缸9的缸体均固定在设备支架上,所述设备支架固定在地面上。当进行脱模时,所述上模1在所述脱模气缸9的带动下向上运动,所述下模2固定不动。
[0020]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下模2上与所述上模1相对应的位置上也设有所述顶出孔6、通气管道7、顶出机构。
[0021]所述上模1、下模2上位于所述通气管道7的出口处焊接固定有空气接口管8,所述空气接口管8连接外界的压缩空气。
[0022]所述顶出气缸5的缸体固定在所述设备支架上。
[0023]本技术的运行方式如下:
[0024]当进行脱模前,各个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如图1所示,所述顶杆4伸入至所述顶出孔6内部并将所述顶出孔6封死,使所述上模腔11与所述下模腔21共同形成封闭的砂芯的成型腔;当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砂芯模具退料装置,包括上模(1)、下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与下模(2)共同组成砂芯模具的主体,所述上模(1)的上模腔(11)与所述下模(2)的下模腔(21)共同形成砂芯的成型腔;所述上模(1)顶部开有若干个顶出孔(6),所述顶出孔(6)为从所述上模(1)的顶部延伸至所述上模腔(11)中的通孔,所述顶出孔(6)由顶杆孔(61)和进气孔(62)两部分组成,所述顶杆孔(61)和进气孔(62)均为柱状孔且同心布置,所述进气孔(62)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顶杆孔(61),所述进气孔(62)位于所述顶出孔(6)的中部;所述上模(1)的内部设置通气管道(7),所述通气管道(7)的一端将所述上模(1)内部的进气孔(62)汇总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上模(1)的表面连通;所述上模(1)的上方设置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杆(4)、顶板(3)、顶出气缸(5),所述顶板(3)固定在所述顶出气缸(5)的活塞杆上,在所述顶板(3)远离所述顶出气缸(5)的一侧上焊接固定有若干根顶杆(4),所述顶杆(4)与所述顶出孔(6)一一对应;制作所述砂芯时,所述顶杆(4)伸入至所述顶出孔(6)内部并将所述顶出孔(6)封死,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勇李祥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克劳波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