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寒区抗冻拔桩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4823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寒区抗冻拔桩体结构,桩体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桩身段、锚固段和桩端,锚固段包括:锚固段桩身、锚固片、转动轴、弹簧和贯穿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锚固段,锚固段装有锚固片和弹簧,锚固片下端和桩身铰接,锚固片上端在打入时压紧弹簧,当桩体冻拔时,锚固片张开,桩侧土体进入锚固片和锚固段桩身之间的空隙,为桩提供上拔阻力,抑制桩基冻拔。在第一个冷季产生一定的冻拔量后,锚固段获得足够的上拔阻力,桩基不再继续上拔,累积冻拔病害得到控制。病害得到控制。病害得到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寒区抗冻拔桩体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冻土工程桩基础
,尤其涉及一种寒区抗冻拔桩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冻土是温度低于0℃且含有冰的土岩,按其存在时间长短可分为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我国冻土分布广泛,多年冻土区和季节性冻土区占我国国土面积的75%左右。多年冻土是两年以上处于冻结状态的土,只有表层几米的土层处于夏融冬冻的状态,该层也被称为季节性活动层;季节性冻土是只在地表几米范围内冬季冻结、夏季融化的土,该层也被称为季节冻结层或季节活动层。也就是说,在多年冻土区和季节冻土区,在地表几米范围内,均存在冬季冻结、夏季融化的活动层。
[0003]在寒区,电线杆等构筑物广泛采用杆式桩基础,这类构筑物的共同特点是荷载和自重较小、桩基细长,在活动层的季节冻胀融沉交替作用下,桩基极易产生冻拔病害。随着年份增长,冻拔位移不断累积,导致基础拔出或倾覆。寒冷季节,随着大气温度下降,活动层土体冻结,会向竖直方向冻胀。然而,桩基础改变了冻土的自然形态,导致桩周土的竖向冻胀受到约束,冻结土体则对桩基础产生切向冻胀力,使桩向上拔起。暖季到来后,活动层土体融化,桩身所受上拔力消失,桩基础会停留在其上拔后位置,或产生一定的沉降、倾斜,但受桩侧土体摩阻力支撑、不会回到上拔前位置。因此,在一个冻融循环作用内,桩体会产生净上拔量。随着活动层反复冻融循环,桩基重复上述冻拔过程,冻拔量不断累积增长,最终导致桩基产生过大的累积冻拔量,危害着上覆工程构筑物的稳定性。在寒区,每年需要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将冻拔后的电线杆扶正、重新打入。
[0004]综上,在我国广大的季节性冻土区和多年冻土区,均存在桩基冻拔病害,对于约束力较小的电线杆基础,冻拔病害尤为严重,亟需采取针对性的抗冻拔措施,控制其累积冻拔量。桩基冻拔发生的本质是桩基受到的上拔力超过向下约束力。因此,桩基抗冻拔的关键,是提高桩身所受的约束力,减小切向冻胀力,使上拔力小于约束力。
[0005]现有常用的桩基抗冻拔措施有以下几种:
[0006]1.换填法,将桩身季节性活动层范围内土体置换为弱冻胀性土;
[0007]2.保温法,绕桩身在季节性活动层范围内铺设保温材料;
[0008]3.护筒法,在桩侧增设具有保温、隔水、降低桩-土接触面粗糙度等作用的护筒;
[0009]4.锚固法,在桩体之外,增设锚固结构,将桩端锚固在活动层以下的稳定土体中;
[0010]5.变截面桩法,如扩底桩、锥形桩等,这些桩型大部分为现浇基础形式。
[0011]以上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可以看出,换填、保温、护筒、锚固等方法都需进行桩基础之外的结构施工,存在成本高、施工复杂、难以普及等问题;现浇的变截面桩需要进行桩孔开挖、浇筑混凝土等过程,需要大型施工机械,施工周期长、环境扰动大,且混凝土桩和土体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不利于减小桩所受的切向冻胀力。同时,在多年冻土中,混凝土产生的水化热会引起下部多年冻土融化,减小桩基础的上拔阻力,加剧桩的冻拔变形。
[0012]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经济环保、便于推广的抗冻拔桩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寒区抗冻拔桩体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001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0015]一种寒区抗冻拔桩体结构,所述桩体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桩身段、锚固段和桩端,所述桩身段、锚固段和桩端为实心结构;
[0016]所述桩身段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桩端为倒置的圆锥形,圆锥母线长度等于桩体直径D;
[0017]所述锚固段包括:锚固段桩身、锚固片组、转动轴、弹簧和贯穿孔;
[0018]在所述锚固段,沿横截面轴线、垂直于锚固片组的方向设有贯穿孔,所述弹簧放置于贯穿孔内;
[0019]所述锚固片组、弹簧及贯穿孔分别为n个,n为1或2;
[0020]每个锚固片组包括两个锚固片,所述两个锚固片对称地设置于锚固段桩身的两侧,分别与一个弹簧的两端连接;
[0021]所述锚固片的底端通过转动轴与所述锚固段桩身的底部铰接,所述锚固片可绕转动轴转动;
[0022]所述锚固片横截面为拱形,其内表面为平面,外表面为圆弧形;
[0023]当所述锚固片的内表面与锚固段的桩身贴合时,所述锚固段和桩身段的形状一致,且锚固段的横截面直径等于桩体直径D,所述弹簧缩在贯穿孔内处于最紧状态,当所述弹簧处于最紧状态时,长度L
min
=D-2T
max
,T
max
为锚固片最大厚度,当所述弹簧松弛时,其长度为L0。
[0024]优选地,当桩体打入时,锚固片压紧弹簧、紧贴桩身,当桩体冻拔时,锚固片在弹簧压力作用下张开,桩周土体进入锚固片和锚固段桩身之间的空隙,为桩体提供上拔阻力,抑制桩基冻拔。
[0025]优选地,在第一个冷季,桩体产生一定的冻拔量后,锚固段获得所述上拔阻力,在后续的季节冻融过程中,所述上拔阻力可以平衡上拔力,桩基不再继续上拔。
[0026]优选地,所述锚固段弹簧需综合考虑锚固片张开间距B、弹簧极限压力Fm和锚固段截面积S,进行设计和选型。
[0027]优选地,所述锚固段设于活动层下的稳定土层。
[0028]由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寒区抗冻拔桩体结构,通过设置锚固段,锚固段装有锚固片和弹簧,锚固片下端和桩身铰接,当桩体冻拔时,锚固片在弹簧压力作用下张开,桩侧土体进入锚固片和锚固段桩身之间的空隙,为桩提供上拔阻力,抑制桩基冻拔。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抗冻拔效果更好:当桩体首次冻拔,达到平衡态时,在后续的冻融循环过程中总是可以达到此平衡态;2)结构更简单:桩身锚固段融入桩体结构,利用桩周土对桩体产生抗拔力,无需对桩基增设其他结构,经济性佳;3)施工更方便:桩体采用工厂预制,便于批量生产和运输,采用锤击贯入法施工,简化了施工方法,加快了施工进度;4)环保性更好:无需在冻土区进行大开挖和混凝土灌注,避免了对多年冻土的热扰动;5)设计方法更明确:本专利技术明确了桩身各结构设计标准及建议范围,可针对不同场地情况进行桩的设计、选型;6)削减土体冻胀力:桩身外表面材质为钢材,可减小桩-土接触面的粗糙度,进而减小桩基受到的切向冻胀力,
削减桩基冻拔量。
[0029]本专利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寒区抗冻拔桩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A剖面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寒区抗冻拔桩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桩身段、锚固段和桩端,所述桩身段、锚固段和桩端为实心结构;所述桩身段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桩端为倒置的圆锥形,圆锥母线长度等于桩体直径D;所述锚固段包括:锚固段桩身、锚固片组、转动轴、弹簧和贯穿孔;在所述锚固段,沿横截面轴线、垂直于锚固片组的方向设有贯穿孔,所述弹簧放置于贯穿孔内;所述锚固片组、弹簧及贯穿孔分别为n个,n为1或2;每个锚固片组包括两个锚固片,所述两个锚固片对称地设置于锚固段桩身的两侧,分别与一个弹簧的两端连接;所述锚固片的底端通过转动轴与所述锚固段桩身的底部铰接,所述锚固片可绕转动轴转动;所述锚固片横截面为拱形,其内表面为平面,外表面为圆弧形;当所述锚固片的内表面与锚固段的桩身贴合时,所述锚固段和桩身段的形状一致,且锚固段的横截面直径等于桩体直径D,所述弹簧缩在贯穿孔内处于最紧状态,当所述弹簧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旭李晓康杜战军柴玉卿丁心香高晓培李帅高晓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