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增强塑料筒体立式缠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4636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纤维增强塑料缠绕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纤维增强塑料筒体立式缠绕装置。其主要技术特征为:包括位于下端的转盘底座、在该转盘底座上端的转盘和位于转盘上方的模具座,在所述模具座上方设置有缠绕模具,在所述转盘底座侧面设置有第一竖向导轨和第一工作小车,在所述模具座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竖向导轨和第二工作小车。随着缠绕模具转动,第一工作小车和第二工作小车上下移动,同时进行缠绕,缠绕速度大大提高,而且在缠绕时,第一工作小车上的纱线对模具的拉力与第二工作小车上纱线对模具的拉力相互抵消,延长了转盘轴承的使用寿命。盘轴承的使用寿命。盘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纤维增强塑料筒体立式缠绕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纤维增强塑料加工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纤维增强塑料筒体立式缠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直径较大的纤维增强塑料罐体加工时,一般采用立式缠绕装置加工。目前使用的纤维增强塑料筒体立式缠绕装置包括位于下端的转盘底座、在该转盘底座上端的转盘和位于转盘上方的模具座,所述转盘与模具动力机构动力连接,在所述模具座上方设置有缠绕模具,在所述转盘底座侧面设置有第一竖向导轨,在所述第一竖向导轨上设置第一工作小车,所述第一工作小车与第一动力机构动力连接,在所述第一工作小车上设置有第一导丝头,在所述第一竖向导轨侧面设置有第一纱线架,所述模具动力机构、第一动力机构与控制机构控制连接,控制机构控制转盘动力机构转动,带动转盘和模具转动,第一动力机构带动第一工作小车沿着第一竖向导轨上下移动,完成罐体的缠绕工作。上述缠绕装置存在以下缺陷:其一,由于罐体直径大,为了提高罐体的整体抗压能力,罐体厚度大,需要缠绕的纤维数量多,缠绕时间长,生产效率低;其二,在缠绕前,为了脱模方便,需要在模具周边缠绕薄膜,缠绕薄膜时,需要人工缠绕,缠绕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在缠绕完成后,需要人工打磨,同样增加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效率;其三,在缠绕时,由于缠绕的第一工作小车位于模具一侧,在模具转动时,纱线产生向一侧的拉力,长时间磨损,会造成转盘的轴承损坏,缩短转盘轴承的使用寿命;其四,在位于筒体两端的乱丝层抗压能力差,如果采用直径相同的纱线缠绕多次缠绕,虽然抗压有效增加抗压能力,但造成材料浪费,而且筒体外径大,影响筒体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缠绕效率高、缠绕时产生的侧向拉力相互抵消、使用方便、节省原料、筒体抗压能力强的纤维增强塑料筒体立式缠绕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纤维增强塑料筒体立式缠绕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位于下端的转盘底座、在该转盘底座上端的转盘和位于转盘上方的模具座,所述转盘与模具动力机构动力连接,在所述模具座上方设置有缠绕模具,在所述转盘底座侧面设置有第一竖向导轨,在所述第一竖向导轨上设置第一工作小车,所述第一工作小车与第一动力机构动力连接,在所述第一工作小车上设置有第一导丝头,在所述第一竖向导轨侧面设置有第一纱线架,所述模具动力机构、第一动力机构与控制机构控制连接,在所述模具座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竖向导轨,在所述第二竖向导轨上设置有第二工作小车,所述第二工作小车与第二动力机构动力连接,在所述第二工作小车上设置有第二导丝头,在所述第二竖向导轨侧面设置有第二纱线架,所述第二动力机构与所述控制机构控制连接。
[0005]其附加技术特征为:
[0006]所述第二竖向导轨和第二工作小车为一个,所述第一竖向导轨和第二竖向导轨位
于所述缠绕模具同一直径的延长线上;
[0007]所述第二竖向导轨和第二工作小车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一竖向导轨和各个所述第二竖向导轨等圆周角地分布在所述缠绕模具周边;
[0008]在所述第二工作小车上设置有打磨机构;
[0009]在所述第二工作小车上设置有喷枪;
[0010]在所述第二工作小车上设置有布缠绕机构;
[0011]在所述第二工作小车上设置有薄膜缠绕机构。
[0012]本技术所提供的纤维增强塑料筒体立式缠绕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包括位于下端的转盘底座、在该转盘底座上端的转盘和位于转盘上方的模具座,所述转盘与模具动力机构动力连接,在所述模具座上方设置有缠绕模具,在所述转盘底座侧面设置有第一竖向导轨,在所述第一竖向导轨上设置第一工作小车,所述第一工作小车与第一动力机构动力连接,在所述第一工作小车上设置有第一导丝头,在所述第一竖向导轨侧面设置有第一纱线架,所述模具动力机构、第一动力机构与控制机构控制连接,在所述模具座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竖向导轨,在所述第二竖向导轨上设置有第二工作小车,所述第二工作小车与第二动力机构动力连接,在所述第二工作小车上设置有第二导丝头,在所述第二竖向导轨侧面设置有第二纱线架,所述第二动力机构与所述控制机构控制连接,随着缠绕模具转动,第一工作小车沿第一竖向导轨上下移动,完成第一工作小车的缠绕;与此同时,第二工作小车沿第二竖向导轨上下移动,完成第二工作小车的缠绕,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作小车,可以同时缠绕同样生产工艺,也可以独立缠绕自定工艺,缠绕速度大大提高,而且在缠绕时,第一工作小车上的纱线对模具的拉力与第二工作小车上纱线对模具的拉力相互抵消,延长了转盘轴承的使用寿命,可以在第二工作小车上使用不同直径的纱线,对于筒体两端乱线部分采用直径细的纱线缠绕,不但提高抗压强度,节省原料,还使得筒体外径不变,筒体质量大大提高;其二,由于所述第二竖向导轨和第二工作小车为一个,所述第一竖向导轨和第二竖向导轨位于所述缠绕模具同一直径的延长线上,操作空间大,而且位于同一直径上的拉力相互抵消,使用更加方便;其三,由于所述第二竖向导轨和第二工作小车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一竖向导轨和各个所述第二竖向导轨等圆周角地分布在所述缠绕模具周边,对于筒体直径较大的缠绕装置来说,周边空间大,可以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竖向导轨和第二工作小车,这样,缠绕速度更快;其四,由于在所述第二工作小车上设置有打磨机构,在缠绕完成后,通过打磨机构完成筒体表面的打磨,打磨质量高,避免了人工打磨劳动强度高、工作效率低、打磨质量差的缺陷;其五,由于在所述第二工作小车上设置有喷枪,可以通过喷枪喷涂筒体内衬,不但铺设均匀,而且铺设速度快;其六,由于在所述第二工作小车上设置有布缠绕机构,可以通过布缠绕机构实现布层的铺设,使用更加方便;其七,由于在所述第二工作小车上设置有薄膜缠绕机构,为了脱模方便,在缠绕前,先通过薄膜缠绕机构在缠绕模具表面缠绕薄膜,缠绕质量高,缠绕速度快。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纤维增强塑料筒体立式缠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的侧面示意图;
[0015]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纤维增强塑料筒体立式缠绕装置的结构和使用原理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纤维增强塑料筒体立式缠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纤维增强塑料筒体立式缠绕装置包括位于下端的转盘底座1、在该转盘底座1上端的转盘2和位于转盘2上方的模具座3,转盘2与模具动力机构4动力连接,在模具座3上方设置有缠绕模具5,在转盘底座1侧面设置有第一竖向导轨6,在第一竖向导轨6上设置第一工作小车7,第一工作小车7与第一动力机构8动力连接,在第一工作小车7上设置有第一导丝头9,在第一竖向导轨6侧面设置有第一纱线架10,模具动力机构4、第一动力机构8与控制机构11控制连接。在模具座3侧面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二竖向导轨12,在第二竖向导轨12上设置有第二工作小车13,第二工作小车13与第二动力机构14动力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纤维增强塑料筒体立式缠绕装置,包括位于下端的转盘底座、在该转盘底座上端的转盘和位于转盘上方的模具座,所述转盘与模具动力机构动力连接,在所述模具座上方设置有缠绕模具,在所述转盘底座侧面设置有第一竖向导轨,在所述第一竖向导轨上设置第一工作小车,所述第一工作小车与第一动力机构动力连接,在所述第一工作小车上设置有第一导丝头,在所述第一竖向导轨侧面设置有第一纱线架,所述模具动力机构、第一动力机构与控制机构控制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具座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竖向导轨,在所述第二竖向导轨上设置有第二工作小车,所述第二工作小车与第二动力机构动力连接,在所述第二工作小车上设置有第二导丝头,在所述第二竖向导轨侧面设置有第二纱线架,所述第二动力机构与所述控制机构控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塑料筒体立式缠绕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凡星
申请(专利权)人:衡水孟氏盛业玻璃钢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