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童玲专利>正文

一种污水细流过滤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4518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细流过滤处理装置,包括过滤池,过滤池的内部设有过滤网框,过滤网框之间设有过滤腔,过滤池的底部设有排污泵,过滤网框内安装有过滤芯,过滤芯包括过滤芯体,过滤芯体的内部设有一对呈平行布置的过滤网;过滤池的外侧部位置设有竖向液压缸,竖向液压缸的上部设有竖向活塞杆,竖向活塞杆的端部设有固定架,固定架的前部设有定位架,定位架的一端设有旋盘,旋盘安装在固定架内,旋盘套装在竖向活塞杆的外周面,定位架上设有插接口,插接口安装在过滤芯的上方,过滤池的底部设有排放过滤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过滤网框通过过滤芯大大提高了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的效率;过滤球进一步大大提高了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的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细流过滤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滤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污水细流过滤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过滤器工作时,待过滤的水由水口进入,流经滤网,通过出口进入用户所须的管道进行工艺循环,水中的颗粒杂质被截留在滤网内部。如此不断的循环,被截留下来的颗粒越来越多,过滤速度越来越慢,而进口的污水仍源源不断地进入,滤孔会越来越小,由此在进、出口之间产生压力差,当大度差达到设定值时,差压变送器将电信号传送到控制器,控制系统启动驱动马达通过传动组件带动轴转动,同时排污口打开,由排污口排出,当滤网清洗完毕后,压差降到最小值,系统返回到初始过滤状,系统正常运行。过滤器由壳体、多元滤芯、反冲洗机构、和差压控制器等部分组成。壳体内的横隔板将其内腔分为上、下两腔,上腔内配有多个过滤芯,这样充分了过滤空间,显着缩小了过滤器的体积,下腔内安装有反冲 洗吸盘。工作时,浊液经入口进入过滤器下腔,又经隔板孔进入滤芯的内腔。大于过滤芯缝隙的杂质被截留,净液穿过缝隙到达上腔, 最后从出口送出。过滤器采用高强度的楔形滤网,通过压差控制、定时控制自动清洗滤芯。当过滤器内杂质积聚在滤芯表面引起进出口压差增大到设定值,或定时器达到预置时间时,电动控制箱发出信号,驱动反冲洗机构。当反冲洗吸盘口与滤芯进口正对时,排污阀打开,此时系统泄压排水,吸盘与滤芯内侧出现一个相对压力低于滤芯外侧水压的负压区,迫使部分净循环水从滤芯外侧流入滤芯内侧,吸附在滤芯内内壁上的杂质微粒随水流进穣盘内并从排污阀排出。特殊设计的滤网使得滤芯内部产生喷射效果,任何杂质都将被从光滑的内壁上冲走。当过滤器进出口压差恢复正常或定时器设定时间结束,整个过程中,物料不断流,反洗耗水量少,实现了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现有的过滤器不方便对污水进行多级过滤处理,对过滤芯进行更换处理效率低,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过滤网框通过过滤芯大大提高了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的效率;表面为网状结构的过滤球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表面设有过滤膜的过滤球进一步大大提高了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的效率的污水细流过滤处理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细流过滤处理装置,包括过滤池,过滤池的内部设有第一过滤网框与第二过滤网框,第一过滤网框与第二过滤网框之间设有二级过滤腔,第一过滤网框与过滤池的一侧之间为一级过滤腔,第二过滤网框与过滤池的另一侧之间为三级过滤腔;过滤池的顶部设有进水主管,进水主管的一端设有进水泵,进水泵安装在一级过滤腔的内顶部,进水主管的另一端设有进水副管,进水副管的一端与进水主管连接,进水副管的另一端设有抽水泵;过滤池的底部设有排污泵,排污泵与三级过滤腔连通;第一过滤网框内安装有第一过滤芯,
第二过滤网框内安装有第二过滤芯,第二过滤芯与第一过滤芯的结构相同,第一过滤芯包括过滤芯体,过滤芯体的内部设有一对呈平行布置的过滤网;过滤池的外侧部位置设有竖向液压缸,竖向液压缸的上部设有竖向活塞杆,竖向活塞杆的端部设有固定架,固定架的前部设有定位架,定位架的一端设有旋盘,旋盘安装在固定架内,旋盘套装在竖向活塞杆的外周面,定位架上设有第一插接口与第二插接口,第一插接口安装在第一过滤芯的上方,第二插接口安装在第二过滤芯的上方;过滤池的底部设有排放过滤机构,排放过滤机构包括排污过滤管,排污过滤管的两端均设有固定筒,固定筒的外端设有定位筒,定位筒安装在过滤池的底部两侧,固定筒与定位筒之间设有安装轴,排污过滤管的背面与三级过滤腔连通,排污过滤管的正面设有若干呈等间距布置的排放管,排放管的内端与排污过滤管的正面连通,排放管的外端为自由端,排污过滤管的正面设有若干呈等间距布置的定位腔,定位腔内安装有第一过滤球,排放管的内端与第一过滤球连接,排放管的外端设有排放泵;第一过滤球的表面为网状结构,第一过滤球的表面设有过滤膜。
[0005]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池的底部设有第一支撑垫座与第二支撑垫座,第二支撑垫座的侧面设有第二水平液压缸,第二水平液压缸的前部设有第二水平活塞杆,第二水平活塞杆的前端设有呈倾斜状的移动板,排放管安装在移动板上。
[0006]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池的外侧部位置设有第一水平液压缸,第一水平液压缸的前部设有第一水平活塞杆,第一水平活塞杆穿过过滤池的侧部,第一水平活塞杆与过滤池的侧部之间设有密封圈,第一水平活塞杆的前端设有推板,推板安装在一级过滤腔内。
[0007]进一步地,所述二级过滤腔的内部设有渗透过滤机构,渗透过滤机构包括渗透过滤框,渗透过滤框为U型形状,渗透过滤框的表面为网状结构,渗透过滤框的内部填充有活性炭颗粒,渗透过滤框的一端设有进料泵,渗透过滤框的另一端设有出料口。
[0008]进一步地,所述活性炭颗粒的颗粒直径大于渗透过滤框的网孔直径。
[0009]进一步地,所述出料口的一侧设有出料限位片,出料口的另一侧设有出料导流片,出料导流片与出料限位片均为弧面形状。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接口的下部设有第一紧固仓,第一紧固仓的内周面设有第一磁吸层,第二插接口的下部设有第二紧固仓,第二紧固仓的内周面设有第二磁吸层;第一过滤芯的顶部设有第一紧固座,第一紧固座与第一过滤芯的顶部通过螺纹连接,第一紧固座的外表面设有第三磁吸层,第一紧固座吸附在第一紧固仓内,第二过滤芯的顶部设有第二紧固座,第二紧固座与第二过滤芯的顶部通过螺纹连接,第二紧固座的外表面设有第四磁吸层,第二紧固座吸附在第二紧固仓内。
[0011]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架的一端端部设有操作杆,操作杆的外端设有主操作环,定位架的另一端设有副操作环。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主操作环与副操作环均为环形形状。
[0013]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池的外侧部位置设有底板,底板上设有侧板,竖向液压缸安装在底板上,侧板安装在竖向液压缸的外侧部位置。
[0014]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将抽水泵置于污水中,进水主管与进水副管通过抽水泵将污水抽送到过滤池内,污水通过进水泵输送到一级过滤腔内,污水流入二级过滤腔,污水再流入三级过滤腔内,通过第一过滤网框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第一过滤网框通过第一过滤芯大大提高了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的效率,第二过滤网框通过第二过滤芯大
大提高了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的效率;操作者可手动取出第一过滤芯与第二过滤芯,第一过滤芯从第一过滤网框内取出,第二过滤芯从第二过滤网框内取出;竖向液压缸通过竖向活塞杆控制固定架与定位架实现竖直升降调节,操作者通过定位架的第一插接口插入新的过滤芯,将新的过滤芯装入第一过滤网框内,操作者通过定位架的第二插接口插入新的过滤芯,将新的过滤芯装入第二过滤网框内;从而方便对过滤芯进行更换;三级过滤腔内的水则通过排污泵直接排出,也可以关闭排污泵,三级过滤腔内的水通过排放过滤机构排出,污水进入排污过滤管,排污过滤管通过排放管排出过滤后的水,排放管通过排放泵排出;表面为网状结构的第一过滤球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表面设有过滤膜的第一过滤球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细流过滤处理装置,包括过滤池,过滤池的内部设有第一过滤网框与第二过滤网框,第一过滤网框与第二过滤网框之间设有二级过滤腔,第一过滤网框与过滤池的一侧之间为一级过滤腔,第二过滤网框与过滤池的另一侧之间为三级过滤腔;过滤池的顶部设有进水主管,进水主管的一端设有进水泵,进水泵安装在一级过滤腔的内顶部,进水主管的另一端设有进水副管,进水副管的一端与进水主管连接,进水副管的另一端设有抽水泵;过滤池的底部设有排污泵,排污泵与三级过滤腔连通;其特征在于:第一过滤网框内安装有第一过滤芯,第二过滤网框内安装有第二过滤芯,第二过滤芯与第一过滤芯的结构相同,第一过滤芯包括过滤芯体,过滤芯体的内部设有一对呈平行布置的过滤网;过滤池的外侧部位置设有竖向液压缸,竖向液压缸的上部设有竖向活塞杆,竖向活塞杆的端部设有固定架,固定架的前部设有定位架,定位架的一端设有旋盘,旋盘安装在固定架内,旋盘套装在竖向活塞杆的外周面,定位架上设有第一插接口与第二插接口,第一插接口安装在第一过滤芯的上方,第二插接口安装在第二过滤芯的上方;过滤池的底部设有排放过滤机构,排放过滤机构包括排污过滤管,排污过滤管的两端均设有固定筒,固定筒的外端设有定位筒,定位筒安装在过滤池的底部两侧,固定筒与定位筒之间设有安装轴,排污过滤管的背面与三级过滤腔连通,排污过滤管的正面设有若干呈等间距布置的排放管,排放管的内端与排污过滤管的正面连通,排放管的外端为自由端,排污过滤管的正面设有若干呈等间距布置的定位腔,定位腔内安装有第一过滤球,排放管的内端与第一过滤球连接,排放管的外端设有排放泵;第一过滤球的表面为网状结构,第一过滤球的表面设有过滤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细流过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池的底部设有第一支撑垫座与第二支撑垫座,第二支撑垫座的侧面设有第二水平液压缸,第二水平液压缸的前部设有第二水平活塞杆,第二水平活塞杆的前端设有呈倾斜状的移动板,排放管安装在移动板上。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童源
申请(专利权)人:童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