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靠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4465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靠枕,包括架体、支撑臂、座椅固定部,座椅固定部与架体相对滑动,所述座椅固定部上还设有扣合装置,扣合装置一端与座椅固定部铰接;扣合装置另一端设有扣合点,架体上还设有固定部,固定部上设有扣合凹槽和扣合卡边,扣合点进入扣合凹槽与扣合卡边卡合;通过扣合装置和固定卡齿装置设置更好的实现了座椅固定部的固定,作为一种新的连接结构以及其优化,稳固效果更好,调节方式简单。简单。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靠枕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用品,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靠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存环境的日益改善,人们对于生活的健康舒适的要求增加,汽车的使用增加,汽车靠枕日渐被人们所青睐,人们对于靠枕的需求也越来越广。
[0003]申请号为201810882291.X,专利名称汽车座椅以及汽车侧靠枕的专利技术专利中提出了通过齿轮条实现固定扣的移动。
[0004]现有技术方案中对于固定扣固定效果较差,固定的过程中受力后会有移位现象,容易出现部件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靠枕,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靠枕,包括架体、支撑臂、座椅固定部,座椅固定部与架体相对滑动,所述座椅固定部上还设有扣合装置,扣合装置一端与座椅固定部铰接;扣合装置另一端设有扣合点,架体上还设有固定部,固定部上设有扣合凹槽和扣合卡边,扣合点进入扣合凹槽与扣合卡边卡合。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座椅固定部上设有容纳槽,容纳槽两侧设有转动孔,扣合装置上设有转动柱转动柱穿过转动孔,在容纳槽内转动。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架体上还设有滑槽,座椅固定部上设有滑动边,所述滑动边在滑槽内移动。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座椅固定部上还设有固定卡齿,与固定部上设有的对应卡齿卡合;固定部的一端与架体上的旋转柱铰接,另一端与架体可拆卸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扣合点上设有扣合斜面。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扣合装置上还有拨动部。
[0013]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汽车靠枕通过扣合装置和固定卡齿装置设置更好的实现了座椅固定部的固定,作为一种新的连接结构以及其优化,稳固效果更好,调节方式简单。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5]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爆炸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0018]图4是本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0019]图5是本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三;
[0020]图中标号:1、架体;2、支撑臂,3、座椅固定部;31、扣合装置;311、扣合点;11、固定部;111、扣合凹槽;112、扣合卡边;32、容纳槽;331、转动孔;312、转动柱;36滑动边;14、滑槽;113、对应卡齿;35、固定卡齿;13、旋转柱;3111、扣合斜面;313、拨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如附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靠枕,包括架体1、支撑臂2、座椅固定部3,其中架体主要是对于各部件实现固定的作用,座椅固定部3与架体1相对滑动,相对滑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于汽车座椅固定架的位置存在偏差座椅固定部3位置,实现与汽车座椅上固定架位置匹配固定,所述座椅固定部3上还设有扣合装置31,扣合装置31一端与座椅5固定部3铰接,可以实现扣合装置31在座椅固定架3上相对转动;扣合装置31另一端设有扣合点311,架体1上还设有固定部11,固定部11上设有扣合凹槽111和扣合卡边112,扣合点311进入扣合凹槽111与扣合卡边112卡合;通过扣合装置31的设计实现了座椅固定架3,更加稳定的连接,在安装到车座椅上调节距离时,松开扣合装置31,让座椅固定架3移动进行调整位置,位置调整完毕后扣合装置31扣合,实现对于座椅固定架位置的固定。
[0023]对于上述实施例中扣合装置31一端与座椅固定部3铰接细化,所述座椅固定部3上设有容纳槽32,容纳槽32两侧设有转动孔331,扣合装置31上设有转动柱312转动柱穿过转动孔331,在容纳槽32内转动。
[0024]作为对于上述实施例中座椅固定部3与架体1相对滑动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架体上还设有滑槽14,座椅固定部3上设有滑动边36,所述滑动边36在滑槽14内移动,通过滑槽14实现滑动效果。
[0025]为了更好的实现对于座椅固定部3的固定,防止与汽车座椅固定架固定后的位置移动,或使用过程中受力后座椅固定部3位置发生偏移甚至损害的现象,对于座椅固定部3的固定作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座椅固定部3上还设有固定卡齿35,与固定部11上设有的对应卡齿113卡合;固定部11的一端与架体1上的旋转柱13铰接,另一端与架体可拆卸连接;安装过程中对于固定部11上的对应卡齿113与座椅固定架3上的固定卡齿35脱离,调整座椅固定部3位置后,固定卡齿35与对应卡齿113卡合,限制座椅固定架的位置;为了更好的实现座椅固定架3上的固定卡齿35脱离,且便于安装,固定部11的一端与架体1上的旋转柱13铰接,实现了固定部11相对于旋转柱13的转动,对于固定部11另一端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更好的实现安装与拆卸的方便,所述可拆卸包括,卡扣,螺丝等连接方式。
[0026]针对扣合装置31的内容本技术还提出如下优化方案(如图5所示):扣合点311上设有扣合斜面3111;通过扣合斜面3111设计便于扣合点311与固定部11上设有扣合凹槽111和扣合卡边112更好的分离同时存在更好的卡合力,更加稳定的固定座椅固定3;所述扣合装置31上还有拨动部313,通过拨动部313的设计更好的实现了对于扣合装置31的操作。
[0027]通过上述实施例本技术一种汽车靠枕,通过扣合装置31和固定卡齿35装置设置更好的实现了座椅固定部3的固定,作为一种新的连接结构以及其优化,稳固效果更好,调节方式简单。
[002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靠枕,包括架体、支撑臂、座椅固定部,座椅固定部与架体相对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固定部上还设有扣合装置,扣合装置一端与座椅固定部铰接;扣合装置另一端设有扣合点,架体上还设有固定部,固定部上设有扣合凹槽和扣合卡边,扣合点进入扣合凹槽与扣合卡边卡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靠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固定部上设有容纳槽,容纳槽两侧设有转动孔,扣合装置上设有转动柱转动柱穿过转动孔,在容纳槽内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清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龙芯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