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梁板后浇带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3221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新型的梁板后浇带支撑装置,属于建筑施工设备领域;提出一种专用于梁板后浇带支撑的装置;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的梁板后浇带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管和调节支撑柱;所述支撑管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支撑管竖直设置,所述支撑管下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调节支撑柱整体杆状结构,所述调节支撑柱下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调节支撑柱设置于支撑管内,且所述调节支撑柱外螺纹与支撑管内螺纹相咬合,所述调节支撑柱下端设置于支撑管外侧,所述调节支撑柱长度不小于支撑管长度,所述支撑管上部距离其顶端10至20cm处设置有通气孔。气孔。气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梁板后浇带支撑装置


[0001]本技术一种新型的梁板后浇带支撑装置,属于建筑施工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现行的施工规范标准里都强调后浇带处的模板需单独设置且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养护结束之前均不得松动或拆除。但实际施工过程中,后浇带位置的模板不易独立设置或者很难保证后期不松动或者二次支撑。传统的模板施工工艺则是采用钢管脚手架作支撑,模板体系保留,往往因为工期或者管理不善,都会对后浇带造成一定损伤。
[0003]采用传统的钢管脚手架和模板进行支撑,由于后浇带迟迟不能封闭所带来的钢管扣件等周转材料的租金成本将影响到项目的成本管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专用于梁板后浇带支撑的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新型的梁板后浇带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管和调节支撑柱;所述支撑管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支撑管竖直设置,所述支撑管下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调节支撑柱整体杆状结构,所述调节支撑柱下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调节支撑柱设置于支撑管内,且所述调节支撑柱外螺纹与支撑管内螺纹相咬合,所述调节支撑柱下端设置于支撑管外侧,所述调节支撑柱长度不小于支撑管长度,所述支撑管上部距离其顶端10至20cm处设置有通气孔。
[0007]所述支撑管外管壁上固定有把手杆,且所述把手杆与支撑管垂直。
[0008]所述调节支撑柱 下端同轴固定有支持台。
[0009]所述支持台为柱状结构,所述支持台侧壁上固定有用于转动的把手。
[0010]所述调节支撑柱上部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环形橡胶密封圈,所述环形橡胶密封圈与支撑管内管壁抵触。
[0011]所述调节支撑柱上端与支撑管上部过渡配合。
[0012]所述新型的梁板后浇带支撑装置还包括封堵塞,所述封堵塞为柱状结构,所述封堵塞可将通气孔封堵。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采用支撑管和调节支撑柱,在使用前,后浇带模板底面上设置有圆形孔。所述支撑管上端管口和圆形孔对接,所述调节支撑柱转动将调节支撑柱抵触下方楼层面,同时确保支撑管垂直,当调节支撑柱抵触楼层面后,将调节支撑柱上端距离支撑管上端10至20cm,且要求通气孔高于调节支撑柱上端,浇筑后浇带即可,后期拆除模板后,对支撑管无其他影响,该支撑柱可保持正常支撑状态。拆除时,将调节支撑柱拧松,继续旋转调节支撑柱,控制调节支撑柱上端与浇筑水泥相对转动,所述支撑管脱模,实现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剖面示意图。
[0017]图中:1为支撑管,2为调节支撑柱,3为支持台,4为环形橡胶密封圈,5为封堵塞5。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阐述:
[0019]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新型的梁板后浇带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管1和调节支撑柱2;所述支撑管1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支撑管1竖直设置,所述支撑管1下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调节支撑柱2整体杆状结构,所述调节支撑柱2下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调节支撑柱2设置于支撑管1内,且所述调节支撑柱2外螺纹与支撑管1内螺纹相咬合,所述调节支撑柱2下端设置于支撑管1外侧,所述调节支撑柱2长度不小于支撑管1长度,所述支撑管1上部距离其顶端10至20cm处设置有通气孔。
[0020]所述支撑管1外管壁上固定有把手杆,且所述把手杆与支撑管1垂直。
[0021]所述调节支撑柱2 下端同轴固定有支持台3。
[0022]所述支持台3为柱状结构,所述支持台3侧壁上固定有用于转动的把手。
[0023]所述调节支撑柱2上部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环形橡胶密封圈4,所述环形橡胶密封圈4与支撑管1内管壁抵触。
[0024]所述调节支撑柱2上端与支撑管1上部过渡配合。
[0025]所述新型的梁板后浇带支撑装置还包括封堵塞5,所述封堵塞5为柱状结构,所述封堵塞5可将通气孔封堵。
[0026]上述实施方式仅示例性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其效果,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皆可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进。因此,凡举所述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梁板后浇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管(1)和调节支撑柱(2);所述支撑管(1)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支撑管(1)竖直设置,所述支撑管(1)下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调节支撑柱(2)整体杆状结构,所述调节支撑柱(2)下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调节支撑柱(2)设置于支撑管(1)内,且所述调节支撑柱(2)外螺纹与支撑管(1)内螺纹相咬合,所述调节支撑柱(2)下端设置于支撑管(1)外侧,所述调节支撑柱(2)长度不小于支撑管(1)长度,所述支撑管(1)上部距离其顶端10至20cm处设置有通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的梁板后浇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1)外管壁上固定有把手杆,且所述把手杆与支撑管(1)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的梁板后浇带支撑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红王永军刘俊林王伟侯伟高红艳籍跃奎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