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3111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第一道板、第二道板、第一模座、第二模座和第一限位件,第一道板和第二道板之间形成有第一流道;第一模座内形成有第二流道,第二流道连通第一流道,第二道板和第二道板上设有第一限位部;第二模座位于第一模座背离第一道板的一侧,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上设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件与第一限位部或第二限位部中的一个可拆卸连接,以上设计可实现主流道和分流道内的注塑料保持低温不凝固,而型腔和出胶口内的注塑料受热固化成型,从而消除主流道和分流道内注塑料因固化造成的浪费,通过第一限位件的限位功能,便于分别对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的分型面进行清理,实现了便于对不同分型面进行清理的目的。理的目的。理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模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模具使用热固性材料进行注塑时,由于热固性材料受热后会凝固,造成注塑材料容易在注塑模具分型面的流道内固化,从而形成废料,废料的形成造成了材料的浪费,并且需要人工频繁清理,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第一道板和第二道板,第一道板和第二道板之间形成有第一流道;第一模座,位于第一道板背离第二道板的一侧,第一模座内形成有第二流道,第二流道连通第一流道,第二道板和第二道板上设有第一限位部;第二模座,位于第一模座背离第一道板的一侧,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上设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与第一限位部或第二限位部中的一个可拆卸连接。
[0005]本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包括:第一道板、第二道板、第一模座、第二模座和第一限位件,第一道板和第二道板之间形成有第一流道,即第一道板和第二道板的分型面上设置第一流道,第一流道和第一模座内的第二流道连通,注入至第一流道内的注塑料能够流动至第二流道内,注塑料能够在第二流道内流动至型腔内,能够理解的是,第一模座内设置有对注塑料进行加热的加热件,相关技术中在模板内设置入料流道,入料流道内的注塑料受热容易凝固,造成材料浪费以及需要工作人员频繁清理,本申请中将第一道板和第二道板设置在第一模座一侧,从而将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设置在不同的板件内,即实现了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分离,降低第一模座受热对第一流道内注塑料的影响,第一流道内的注塑料不易出现凝固,保证第一流道内的注塑料能够稳定地流动至第二流道内,避免对注塑料造成浪费,而且第一流道内的注塑料不易出现凝固而不需要工作人员频繁地打开第一道板和第二道板对第一流道进行清理,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0006]本申请中将第一道板和第二道板设置在第一模座一侧,而并非是在第一模座内设置第一道板和第二道板,便于实现对第一道板和第二道板的拆装,而且也便于在不使用注塑模具时打开第一道板和第二道板对第一流道进行清理,将第一道板和第二道板设置在第一模座一侧而提高了对第一道板和第二道板的操作便利性,同时也能够降低注塑模具的横向尺寸,进而降低注塑模具的占地面积。
[0007]第二道板和第一模座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件能够与第一限位部或第二限位部可拆卸连接,需要对第一道板和第二道板分型面上的注塑料进行清理时,将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部连接,由于第二限位部是设置在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上,所以第一限位件能够限制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分离,在开模时,能够将第二道板拉离于第一道板,进而便于对第一道板和第二道板的分型面进行清理,
需要对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的分型面进行清理时,将第一限位件与第一限位部连接,由于第一限位部是设置在第二道板和第一模座上,所以第一限位件能够限制第一道板和第二道板分离,在开模时,能够将第一模座拉离于第二模座,进而便于对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的分型面进行清理,实现了便于对不同分型面进行清理的目的。
[0008]另外,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注塑模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注塑模具还包括: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件与第一限位部或第二限位部中的另一个可拆卸连接。
[0010]在该设计中,第一限位件可以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中的一个连接,第二限位件可以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中的另一个连接,在需要对其中一个分型面进行清理时,只需要对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中的一个进行拆卸,更加方便地实现对不同分型面的清理过程。
[00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一子限位部,设于第二道板上;第二子限位部,设于第一模座上;第二限位部包括:第三子限位部,设于第一模座上;第四子限位部,设于第二模座上;第一子限位部、第二子限位部、第三子限位部和第四子限位部均被构造为孔状。
[0012]在该设计中,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一子限位部和第二子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包括第三子限位部和第四子限位部,第一子限位部、第二子限位部、第三子限位部和第四子限位部均被构造为孔状,具体地,可以限定第一限位件插接于第一子限位部和第二子限位部,使得第一限位件限制第一道板和第二道板分离,第二限位件插接于第三子限位部和第四子限位部,使得第二限位件限制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分离。
[0013]需要对第一道板和第二道板之间的第一流道进行清理时,拔出第一限位件,并插紧第二限位件,从而在开模时能够将第二道板拉开于第一道板,需要对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之间的分型面进行清理时,拔出第二限位件,并插紧第一限位件,在开模时能够将第一模座拉开于第二模座,通过设置两个限位件而能够选择打开任意分型面,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00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插接部,设于第一连接部的相对侧,第一插接部适于插接于第一限位部内;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二插接部,设于第二连接部的相对侧,第二插接部适于插接于第二限位部内。
[0015]在该设计中,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插接部,第一插接部设置在第一连接部的相对侧,从而使得第一插接部能够同时插接于第一子限位部和第二子限位部内,进而使得第一限位件限制第一道板和第二道板分离。
[0016]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插接部,第二插接部设置在第二连接部的相对侧,从而使得第二插接部能够同时插接于第三子限位部和第四子限位部内,进而使得第二限位件限制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分离。
[001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注塑模具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道板和第一模座上设有第二连接孔,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适于穿设第一连接孔并与第二连接孔相装配;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三连接孔,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上设有第四连接孔,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适于穿设第三连接孔并与第四连接孔相装配。
[0018]在该设计中,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能够穿设第一连接孔并与第二连接孔相装配,具体地,设置第一连接孔为通孔,第二连接孔为螺纹孔,第一连接件上设置外螺纹,第一连接件穿过第一连接孔并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从而将第一限位件锁紧于第二道板和第一模座上,避免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道板和第一模座分离,使得第一限位件能够稳定地限制第一道板和第二道板分离。
[0019]也可以限定第二连接孔为销孔,第一连接件可以插接于销孔内。
[0020]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能够穿设第三连接孔并与第四连接孔相装配,具体地,设置第三连接孔为通孔,第四连接孔为螺纹孔,第二连接件上设置外螺纹,第二连接件穿过第三连接孔并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从而将第二限位件锁紧于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上,避免第二限位件与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分离,使得第二限位件能够稳定地限制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分离。
[00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道板(100)和第二道板(110),所述第一道板(100)和所述第二道板(110)之间形成有第一流道(101);第一模座(120),位于所述第一道板(100)背离所述第二道板(110)的一侧,所述第一模座(120)内形成有第二流道(121),所述第二流道(121)连通所述第一流道(101),所述第二道板(110)和所述第二道板(110)上设有第一限位部;第二模座(130),位于所述第一模座(120)背离所述第一道板(100)的一侧,所述第一模座(120)和所述第二模座(130)上设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件(140),所述第一限位件(140)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或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一个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第二限位件(150),所述第二限位件(150)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或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另一个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一子限位部(160),设于所述第二道板(110)上;第二子限位部(170),设于所述第一模座(120)上;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第三子限位部(180),设于所述第一模座(120)上;第四子限位部(190),设于所述第二模座(130)上;所述第一子限位部(160)、所述第二子限位部(170)、所述第三子限位部(180)和所述第四子限位部(190)均被构造为孔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140)包括:第一连接部(141);第一插接部(142),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41)的相对侧,所述第一插接部(142)适于插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内;所述第二限位件(150)包括:第二连接部(151);第二插接部(152),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51)的相对侧,所述第二插接部(152)适于插接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200),所述第一连接部(14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道板(110)和所述第一模座(120)上均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200)适于穿设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并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相装配;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210),所述第二连接部(15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一模座(120)和所述第二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观振贺云高红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威灵洗涤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