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厢与起重尾板的连接机构,包括两组升降架,车厢尾部两侧设有供升降架纵向滑动的滑道,滑道内设有滑槽,升降架的两侧设有配合在滑槽内的滑轨;升降架朝向滑道内侧设有延伸架,升降架和延伸架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升降架和延伸架的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三导向轮和第四导向轮,滑道的顶部安装有起重卷扬机,延伸架的底部安装有收板卷扬机,升降架外端连接有第一钢丝绳,第一钢丝绳绕过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与与起重卷扬机相连,起重尾板上连接有第二钢丝绳,第二钢丝绳依次绕过第一导向轮、第三导向轮、第四导向轮与收板卷扬机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降低向一侧压偏风险,且提高机构的使用寿命。用寿命。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厢与起重尾板的连接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起重尾板,尤其是一种车厢与起重尾板的连接机构。
技术介绍
[0002]起重尾板是安装于货车和各种车辆车厢尾部的一种起重装卸设备,其广泛用于航天、军事、消防、邮政、金融、石化、商业、食品、医药、环保、物流、制造等各行业。可大幅度提高运输及装卸效率,节省成本,是现代化物流运输的必备设备之一,但是现有的其中尾板在通过滑轨滑槽连接于车厢尾部时,由于尾板在装载货物时,相对于车厢尾部的滑轨滑槽部位可以产生类似悬臂机构的悬臂支撑力,因此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对于滑轨滑槽部位的压偏,从而大大加速了滑轨滑槽部位的磨损,从而大大降低了滑轨滑槽的使用寿命。
[0003]因此急需一种结构简单,可降低向一侧压偏风险,且提高机构的使用寿命的一种车厢与起重尾板的连接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厢与起重尾板的连接机构,结构简单,可降低向一侧压偏风险,且提高机构的使用寿命。
[0005]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车厢与起重尾板的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在车厢尾部和起重尾板之间的两组升降架,车厢尾部两侧设有供升降架纵向滑动的滑道,滑道内设有纵向延伸的滑槽,升降架的两侧设有插设限位在滑槽内的滑轨;升降架朝向滑道内侧还延伸有一延伸架,升降架和延伸架的顶部分别安装有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且升降架和延伸架的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三导向轮和第四导向轮,滑道的顶部安装有起重卷扬机,延伸架的底部安装有收板卷扬机,升降架外端连接有第一钢丝绳,第一钢丝绳依次绕过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与与起重卷扬机相连,起重尾板转动连接在升降架的底部外端,且起重尾板上连接有第二钢丝绳,第二钢丝绳依次绕过第一导向轮、第三导向轮、第四导向轮与收板卷扬机相连。
[0007]优选的,第一导向轮和第三导向轮位于滑槽和滑轨所在平面内,且沿滑槽延伸的方向纵向共线分布。
[0008]进一步的,延伸架的内侧还设有一限位块,滑道内侧设有与限位块配合的限位通道,且限位通道的底端还设有一可与限位块抵接的限位凸起。
[0009]优选的,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第三导向轮和第四导向轮均包括有安装架和转动连接在安装架内的转动轮。
[0010]优选的,第二导向轮和第四导向轮纵向共线分布。
[0011]进一步的,升降架的底部外端设有一加强块,且起重尾板转动连接在加强块内。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导向轮、第三导向轮、第四导向轮的分布,以及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的分布,使得利用收板卷扬机工作,第二钢丝绳放卷拉动起重尾板,第二钢丝绳抵压在第一导向轮、第三导向轮和第四导向轮上,使得起重尾板保持水平后
载料,此时对于滑槽侧壁的力倾向顺时针分布,进而利用起重卷扬机工作,第一钢丝绳抵压在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上,可抬升装载有货物的起重尾板上升,对于滑槽侧壁的力倾向逆时针分布,故而,双向分布的力,可中和对于滑槽侧壁的压迫,可降低向一侧压偏风险,且提高机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
[0015]图中的标记:1为车厢,2为起重尾板,3为升降架,4为滑道,5为滑槽,6为滑轨,7为延伸架,8为第一导向轮,9为第二导向轮,10为第三导向轮,11为第四导向轮,12为起重卷扬机,13为收板卷扬机,14为第一钢丝绳,15为第二钢丝绳,16为限位块,17为限位通道,18为限位凸起,19为加强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所示,一种车厢与起重尾板的连接机构的结构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包括连接在车厢1尾部和起重尾板2之间的两组升降架3,车厢1尾部两侧设有供升降架3纵向滑动的滑道4,滑道4内设有纵向延伸的滑槽5,升降架3的两侧设有配合在滑槽5内的滑轨6;升降架3朝向滑道4内侧还延伸有一延伸架7,升降架3和延伸架7的顶部分别安装有第一导向轮8和第二导向轮9,且升降架3和延伸架7的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三导向轮10和第四导向轮11,且为了较大化的减小滑槽5的侧壁受力,可将第一导向轮8和第三导向轮10设置在位于滑槽5和滑轨6所在平面内,且沿滑槽5延伸的方向纵向共线分布,第二导向轮9和第四导向轮11纵向共线分布,滑道4的顶部安装有起重卷扬机12,延伸架7的底部安装有收板卷扬机13,升降架3外端连接有第一钢丝绳14,第一钢丝绳14依次绕过第一导向轮8、第二导向轮9与与起重卷扬机12相连,起重尾板2转动连接在升降架3的底部外端,且起重尾板2上连接有第二钢丝绳15,第二钢丝绳15依次绕过第一导向轮8、第三导向轮10、第四导向轮11与收板卷扬机13相连,使得利用收板卷扬机13工作,第二钢丝绳15放卷拉动起重尾板2,第二钢丝绳15抵压在第一导向轮8、第三导向轮10和第四导向轮11上,使得起重尾板2保持水平后载料(由于卷扬机为现有技术,其收卷保持的自锁功能亦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此时对于滑槽5侧壁的力倾向顺时针分布,进而利用起重卷扬机12工作,第一钢丝绳14抵压在第一导向轮8、第二导向轮9上,可抬升装载有货物的起重尾板2上升,对于滑槽5侧壁的力倾向逆时针分布,故而,双向分布的力,可中和对于滑槽5侧壁的压迫,可降低向一侧压偏风险,且提高机构的使用寿命。
[0017]延伸架7的内侧还设有一限位块16,滑道4内侧设有与限位块16配合的限位通道17,且限位通道17的底端还设有一可与限位块16抵接的限位凸起18,使得可实现对于升降架3滑动到底端位置处的限位。
[0018]第一导向轮8、第二导向轮9、第三导向轮10和第四导向轮11均包括有安装架和转动连接在安装架内的转动轮。
[0019]升降架3的底部外端设有一加强块19,且起重尾板2转动连接在加强块19内。
[002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第一导向轮8、第三导向轮10、第四导向轮11的分布,以及第一导向轮8、第二导向轮9的分布,使得利用收板卷扬机13工作,第二钢丝绳15放卷拉动起重尾板2,第二钢丝绳15抵压在第一导向轮8、第三导向轮10和第四导向轮11上,使得起重尾板2保持水平后载料,此时对于滑槽5侧壁的力倾向顺时针分布,进而利用起重卷扬机12工作,第一钢丝绳14抵压在第一导向轮8、第二导向轮9上,可抬升装载有货物的起重尾板2上升,对于滑槽5侧壁的力倾向逆时针分布,故而,双向分布的力,可中和对于滑槽5侧壁的压迫,可降低向一侧压偏风险,且提高机构的使用寿命。
[002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厢与起重尾板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车厢尾部和起重尾板之间的两组升降架,所述车厢尾部两侧设有供所述升降架纵向滑动的滑道,所述滑道内设有纵向延伸的滑槽,所述升降架的两侧设有插设限位在所述滑槽内的滑轨;所述升降架朝向滑道内侧还延伸有一延伸架,所述升降架和所述延伸架的顶部分别安装有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且所述升降架和所述延伸架的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三导向轮和第四导向轮,所述滑道的顶部安装有起重卷扬机,所述延伸架的底部安装有收板卷扬机,所述升降架外端连接有第一钢丝绳,所述第一钢丝绳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与所述起重卷扬机相连,所述起重尾板转动连接在所述升降架的底部外端,且所述起重尾板上连接有第二钢丝绳,所述第二钢丝绳依次绕过第一导向轮、第三导向轮、第四导向轮与所述收板卷扬机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厢与起重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玉祥,计冰月,马丽娟,梅琳,计高康,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聚力专用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