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分离耦合主流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2521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碳分离耦合主流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及其运行方法,所述装置由高负荷碳分离反应池、第一沉淀池、主流厌氧氨氧化反应池、第二沉淀池和污泥厌氧消化产能单元五个主体部分组成,其中主流厌氧氨氧化反应池依次分为缺氧区、主PN/A区、氮抛光区和脱气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在高负荷碳分离反应池中被分离回收用于产能利用,污水中氮通过缺氧区的反硝化、主PN/A区的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和氮抛光区的多模式净化得以去除。该装置及运行方法具有污水潜能回收利用、运行稳定、出水水质优、能耗物耗低等优点,是适用城市污水处理的新装置及新工艺。新工艺。新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碳分离耦合主流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城市污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碳分离耦合主流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城市污水富含有机质,可被视为一种潜在的能源。污水中有机质的潜能约为14.7-28.7kJ/gCOD,以常见的城市污水COD浓度300mg/L为例,其有机质能可达1.2-2.4kWh/m3。常规污水处理过程的能耗约0.3-0.7kWh/m3,如果能对污水中的有机质能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则有可能实现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能源自给。然而,在常规污水处理中,氮、磷等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无机营养物的去除,必须依赖于有机质,尤其是反硝化生物脱氮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有机碳源。因此,常规污水处理中碳、氮不可分离的状况严重限制了污水有机质潜能的回收利用。基于厌氧氨氧化技术的生物脱氮工艺,利用一类自养型浮霉菌——厌氧氨氧化菌,以氨为电子供体,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无需依赖有机碳源即可完成污水生物脱氮过程。因此,采用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可将污水中的有机质解放出来,是实现污水有机质能回收利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分离耦合主流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负荷碳分离反应池、第一沉淀池、主流厌氧氨氧化反应池、第二沉淀池和污泥厌氧消化产能单元;所述高负荷碳分离反应池的进水端通过进水管连接至城市污水处理厂预处理段出水管,出水端与第一沉淀池配水井的进水端连接,第一沉淀池配水井的出水端与第一沉淀池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一沉淀池通过底部排泥管与第一污泥泵房相连,设置在第一污泥泵房内的第一污泥回流泵通过回流污泥管连接至高负荷碳分离反应池的回流污泥入口、设置在第一污泥泵内的第一剩余污泥泵通过剩余污泥管与污泥厌氧消化产能单元相连;所述主流厌氧氨氧化反应池的进水端通过进水管连接至第一沉淀池的出水端,出水端连接至第二沉淀池配水井的进水端,第二沉淀池配水井的出水端与第二沉淀池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二沉淀池通过底部排泥管与第二污泥泵房相连,设置在第二污泥泵房内的第二污泥回流泵通过回流污泥管连接至主流厌氧氨氧化反应池回流污泥入口,设置在第二污泥回流泵内的第二剩余污泥泵通过剩余污泥管连接至污泥厌氧消化产能单元,第二沉淀池的出水端连接至污水处理厂排放口或深度处理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分离耦合主流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负荷碳分离反应池底部设有微孔曝气设备,内部设有一号在线溶解氧监测探头,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润先郭兴芳吴凡松郑兴灿申世峰李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