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轮电动踏板摩托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2500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两轮电动摩托车技术,提出一种两轮电动踏板摩托车车架。提出的两轮电动踏板摩托车车架车架具有立管、主管、左前侧管、右前侧管、左后侧管和右后侧管;主管焊接在主管上;主管与立管之间设置有主管加强板;焊接在主管的左右两侧的左前侧管、右前侧管之间焊接有主管连接管;主管连接管与主管之间焊接有主管连接管加强板,且主管连接管加强板使主管、左前侧管、右前侧管以及主管连接管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左后侧管、左前侧管以及置物箱支承管之间以及右后侧管、右前侧管以及置物箱支承管之间形成的三角形结构焊接结构共同构成用以整车一阶模态和骑行稳定性的稳固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了焊接部位,减少了应力集中,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轮电动踏板摩托车车架


[0001]本技术涉及两轮电动摩托车技术,具体是一种两轮电动踏板摩托车车架。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摩托车车架是电动摩托车的基本骨架,不仅需要支承所有重要的零部件,还要保证各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同时,车架还需承受各系统以及驾驶员的质量和行驶过程中产生的负荷,以及防止撞击的功能。因此,摩托车车架要求有足够得到强度和刚度的,同时也必须轻巧;另外,车架的固有频率也必须设计合理,合理的车架模态可以减少发动机和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共振,对操控的灵活性和驾驶的舒适性都会有很大的帮助。目前,随着新材料以及新技术的发展,现有的两轮电动踏板摩托车车架存在结构强度不能与新材料匹配,焊接部位过多的问题,已经不能满足技术进步的要求,需要更新换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两轮电动踏板摩托车车架,设计合理的车架结构,使其具有强度高、结构紧凑、工艺简单、模态性能合理且能装配后部置物箱;通过各细节的优化设计,提升驾乘的舒适性。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两轮电动踏板摩托车车架,车架具有立管、主管、左前侧管、右前侧管、左后侧管和右后侧管;所述的主管倾斜设置并焊接在主管上;所述的主管与立管之间设置有主管加强板;所述的主管、立管以及主管加强板共同构成用以避免车架变形、保证车架强度的三角形;所述的左前侧管、右前侧管对称焊接在主管的左右两侧;所述左前侧管、右前侧管之间焊接有主管连接管;所述的主管连接管与所述的主管之间焊接有主管连接管加强板,且所述的主管连接管加强板使所述的主管、左前侧管、右前侧管以及主管连接管之间形成用以在高速操控整车时的两个稳固三角形结构;所述左前侧管的后端向上弯折后与所述的左后侧管焊接连接;所述左后侧管的前端与焊接在左前侧管的置物箱支承管焊接连接,且所述的左后侧管、左前侧管以及置物箱支承管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焊接结构;
[0006]所述右前侧管的后端向上弯折后与所述的右后侧管焊接连接;所述右后侧管的前端与焊接在右前侧管的置物箱支承管焊接连接,且所述的右后侧管、右前侧管以及置物箱支承管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焊接结构;
[0007]所述的左后侧管、左前侧管以及置物箱支承管之间以及所述的右后侧管、右前侧管以及置物箱支承管之间形成的三角形结构焊接结构共同构成用以整车一阶模态和骑行稳定性的稳固结构。
[0008]所述的左后侧管、右后侧管的尾部通过后挡泥支架支承件固联为一体,形成车架尾部的加强结构,有效减少车架尾部抖动、提升车架的二阶模态。
[0009]所述的左后侧管、右后侧管上分别焊接有坐垫左安装支承件、坐垫右安装支承件,
[0010]所述的左后侧管、右后侧管上分别焊接有左后减震支承件、右后减震支承件;所述
的左后减震支承件、右后减震支承件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
[001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两轮机动踏板摩托车车架,具有整体结构强度高,焊接零部件少,适宜装配后货架与边货架,同时增加了整车的有效载荷和模态属性,且同时减少了管子上的零部件,减少了焊接部位,减少了应力集中,降低了车架生产成本、简化了工艺流程。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中立管、主管、主管加强板焊接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为本技术中主管连接管加强板,与主管、左前侧管、右前侧管及主管连接管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置物箱支撑管、左前侧管、右前侧管、左后侧管、右后侧管,形成三角形结构焊接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座垫锁支承组件、左后侧管、右后侧管焊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7为“门”型支承结构示意图。
[0019]图8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0]图中:1、立管,2、主管,3、主管加强板,4、左前侧管,5、右前侧管,6、主管连接管,7、电机前部连接管,8、后平叉左支承件,9后平叉右支承件,10、左后侧管,11、右后侧管,12、后挡泥支架支承件,13、电机后支承梁件,14、置物箱支承管,15、主管连接管加强板,16、主管堵头,17、坐垫左安装支承件,18、坐垫右安装支承件,19、左后减震器支承件,20、右后减震器支承件,21、左副脚踏支承件,22、右副脚踏支承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加以说明:
[0022]如图1、图8所示,一种两轮电动踏板摩托车车架,车架具有立管1、主管2、左前侧管4、右前侧管5、左后侧管1和右后侧管11;所述的主管2倾斜设置并焊接在主管2上;结合图3,所述的主管2与立管1之间设置有主管加强板3;所述的主管1、立管2以及主管加强板3共同构成用以避免车架变形、保证车架强度的三角形,当车架中部向下受力弯曲时,此焊接部位具有足够的强度防止断裂保证整车受力最强位置的结构强度,同时也能有效避免车架变形,保证车架强度;所述的左前侧管4、右前侧管2对称焊接在主管2的左右两侧;结合图4,高速行驶时,手把平稳所述左前侧管4、右前侧管5之间焊接有主管连接管6,将4根管材构成两个三角形结构,保证整车操控的时候,手把不发飘;所述的主管连接管6与所述的主管2之间焊接有主管连接管加强板15,且所述的主管连接管加强板15使所述的主管2、左前侧管4、右前侧管5以及主管连接管6之间形成用以在高速操控整车时的两个稳固三角形结构;所述左前侧管4的后端向上弯折后与所述的左后侧管10焊接连接;所述左后侧管5的前端与焊接在左前侧管10的置物箱支承管14焊接连接,且所述的左后侧管10、左前侧管5以及置物箱支承管14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焊接结构;
[0023]所述右前侧管5的后端向上弯折后与所述的右后侧管11焊接连接;所述右后侧管
11的前端与焊接在右前侧管的置物箱支承管14焊接连接,且所述的右后侧管11、右前侧管5以及置物箱支承管14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焊接结构;
[0024]如图5所示,所述的左后侧管10、左前侧管4以及置物箱支承管14之间以及所述的右后侧管11、右前侧管2以及置物箱支承管01之间形成的三角形结构焊接结构共同构成用以整车一阶模态和骑行稳定性的稳固结构,可以保证尾部两根侧管的稳定性,也能有限的遏制车架尾部的抖动。经CAE分析计算,此两个三角形结构可把车架强度提升20%。
[0025]如图6所示,所述的左后侧管10、右后侧管11的尾部通过后挡泥支架支承件12固联为一体,形成车架尾部的加强结构,有效减少车架尾部抖动、提升车架的二阶模态;所述的左后侧管10、右后侧管11上分别焊接有坐垫左安装支承件17、坐垫右安装支承件18;由于车架左右侧管后悬较长,很容易存在变形且扭曲,通过座垫锁支承组件将车架尾部两端连接起来,防止车架变形;同时将多个零件的固定点集成到一个组件上,控制好零件精度的基础上可以容易的提升车架精度;
[0026]所述的左后侧管10、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轮电动踏板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车架具有立管、主管、左前侧管、右前侧管、左后侧管和右后侧管;所述的主管倾斜设置并焊接在主管上;所述的主管与立管之间设置有主管加强板;所述的主管、立管以及主管加强板共同构成用以避免车架变形、保证车架强度的三角形;所述的左前侧管、右前侧管对称焊接在主管的左右两侧;所述左前侧管、右前侧管之间焊接有主管连接管;所述的主管连接管与所述的主管之间焊接有主管连接管加强板,且所述的主管连接管加强板使所述的主管、左前侧管、右前侧管以及主管连接管之间形成用以在高速操控整车时的两个稳固三角形结构;所述左前侧管的后端向上弯折后与所述的左后侧管焊接连接;所述左后侧管的前端与焊接在左前侧管的置物箱支承管焊接连接,且所述的左后侧管、左前侧管以及置物箱支承管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焊接结构;所述右前侧管的后端向上弯折后与所述的右后侧管焊接连接;所述右后侧管的前端与焊接在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由远洋吴进达侯其森顾清午卫云浩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北方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