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卷暗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2119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胶卷暗盒,其胶卷轴的旋转与一对相间隔的同轴圆盘无关。两圆盘的圆周凸缘可防止卷轴上的胶卷最外圈接触暗盒内壁。初始旋转卷轴芯时圆盘基本上静止,而胶卷因内端固定在卷轴芯上就会径向膨胀,保证最外圈和凸缘互相不滑动。然后卷轴芯带动圆盘旋转,静止的内扩张件会将两凸缘的相继部分偏移,使两凸缘的轴向距离超过胶卷宽度,最外圈引头可脱离凸缘的径向限位。静止导向件将引头引出暗盒外。卷轴芯旋转时有足够推力将胶卷引头沿预定路线送出暗盒。(*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摄影领域,特别涉及装胶卷的暗盒。在传统35mm胶卷的出厂暗盒中,诸如由伊斯曼·柯达公司,富士胶卷有限公司等制造的暗盒中,胶卷绕在一个可在圆柱形壳中旋转的有凸缘的卷轴上。胶卷的引头端部约21/3英寸长,一般称为“胶片引头”,从暗盒的一个阻光隙或口中伸出。卷轴的一端有一个短轴向延长部从壳中伸出,使卷轴可用手转动。假如起初将卷轴按松卷的方向旋转,因为胶卷的内端固定在卷轴上,而伸出隙缝的暴光引头不动,壳中胶卷就会沿径向膨胀。胶卷可继续径向膨胀,直到胶卷的最外圈和壳的内弯壁达到互不滑动关系为止。一旦有这不滑动关系存在,胶卷和壳间便有粘着效果,阻止卷轴进一步向松卷方向旋转。因此,卷轴按松卷方向的旋转,不能将胶卷推出盒外,对于典型35mm相片摄影机,必须接触伸出的引头,方可将胶卷从壳中抽出。曾有人提出一种35mm暗盒,它与传统暗盒不同,可将卷轴按松卷方向旋转,自动将胶卷送出壳外。胶卷引头一般不伸出壳外。具体而言,先有技艺领域中的1984年1月3日颁发的美国专利4,423,943中,公开了一种暗盒,其中绕在卷轴上的胶卷的最外圈,受卷轴的两个在轴向上有间距的凸缘盘的相应圆周凸缘在径向上限制,防止最外圈接触暗盒的弯曲内壁。胶卷尾端在卷轴上固定,胶卷的引头端沿纵边略呈锥形,使胶卷可在圆周凸缘之间通过,抵靠壳壁。将卷轴起初作松卷旋转时,胶卷的引头端被沿壳壁向前推送,直至达到暗盒中的一个胶卷通道的进口,然后进入通道并通过通道,伸出暗盒外。通道宽度略小于胶卷宽度,使胶卷在从卷轴上放出时在横向上弓起,便利胶卷纵边在相应凸缘盘的圆周凸缘下通过时,胶卷和卷轴间的摩擦增大,阻碍将胶卷送出暗盒,并可能损坏胶卷。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胶卷暗盒,当卷轴沿松卷方向旋转时,可将胶卷引头自动送出暗盒。然而它与先有技艺领域的美国专利4,423,943截然不同,不可能损坏胶卷。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理想实施方案中,提供一个暗盒1,其中一个卷轴5的旋转与一对有轴向距离的圆盘,51,53无关。两圆盘51,53有相应的环形圆周凸缘59,61,可防止绕在卷轴芯23上的胶卷的最外引头圈,似时钟弹簧那样膨胀而和盒壳3接触。当将卷轴芯23初始旋转时,圆盘51,53基本保持静止,而胶卷37由于内端39在卷轴芯上固定,就会沿径向膨胀,保证最外的引头圈47和圆周凸缘59、61之间有不滑动关系。然后,卷轴芯23的旋转必然带动圆盘51,53旋转,静止的内扩张件65,67将凸缘59,61的相继部分59′,61′偏移,使其间的轴向距离大于胶卷宽度,允许最外引头圈47的相应部分脱离凸缘的径向限制。静止内导向件73,75将最外引头圈47的自由前端45向暗盒口25引导。卷轴芯23旋转时提供足够推送胶卷的力,将胶卷引头43沿暗盒口25推出暗盒3。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最佳实施方案的一种改进胶卷暗盒的分解透视图;图2为该改进暗盒的侧剖视图;图3为该改进暗盒的端剖视图。本专利技术最好是按一种35mm胶卷暗盒的实施方案来说明。由于这种类型暗盒的特点一般是众所周知的,故下文的叙述特别着重于构成该说明方案一部分的元件,或与之直接配合的元件。然而应该理解,其他未作具体描述的元件,可具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各种形式。现参看附图,图1-3绘示的改进35mm胶卷暗盒1,有一个不透光暗盒壳3,和一个可在壳内绕轴线X旋转的胶片卷轴5。盒壳3由两个半壳7和9组成,沿各自的槽和阶梯形边缘部11及13拼合。拼合的两半壳7及9形成对正的上、下孔15及17,容纳卷轴芯或轴壳23的两相对的长短延伸端19和21。还形成阻光的胶卷通过隙或通过口25。防止环境光线进入胶卷通过隙或通过隙或通过口25。防止环境光线进入胶卷通过隙25的阻光装置虽未示,但可用已知的黑丝绒或长毛绒材料垫在隙内。图1-3中所示的卷轴芯23,有开在卷轴芯的两相对长短端延伸部19及21上的长同轴孔27和短同轴孔29。在长同轴孔27中,有一对与卷轴芯23同体形成的有间距的键棱31及33,在短同轴孔29中,有一个相似的与卷轴芯同体形成的键棱35。按习惯可将若干键棱31,33及35啮合,将胶片卷轴按图1中箭头U的方向,向着松卷方向旋转,或将卷轴按与松卷相反的方向,即紧卷方向旋转。卷轴芯23上绕有宽度基本均匀的一卷盘旋的35mm胶卷37。如图3所示,胶卷37有一个内端,即尾端39,靠适当长度的粘性带41固定在卷轴芯23上,并有一个引头段43,引头段43有引头端或前端45,由胶卷37的二、三圈构成。其一圈为最外圈47,剩余圈为内衔接圈49。有一对相同的柔性凸缘盘或圆盘51及53,在卷轴芯23上在同轴线上间隔,轻靠胶卷37的两半端部。两圆盘51及53覆盖在胶卷37的相对两端上,各有相应的中心孔55及57,卷轴芯23在孔中沿纵向松弛伸展,使卷轴芯可相对于圆盘旋转。虽然图中未示,但卷轴芯23可以有在径向上外伸的同体凸缘盘,位于胶卷37的两相对端和相应圆盘51及53之间。两圆盘51及53分别有连贯的圆周环形凸缘59及61,垂直于圆盘周围伸展,在径向上限制胶卷37的最外圈47,防止胶卷沿径向或如时钟弹簧那样膨胀而与暗盒壳3的内弯壁63接触。如图1所示,胶卷37的引头端45同样受圆周凸缘59及61的限制。然而引头端45可以呈锥形,使之可以从两凸缘59及61之间略为伸出。有一对相同的刚性扩张表面65及67固定在暗盒半壳9上,处于胶卷通过隙25内的分离位置上,如图2及3所示。该两扩张表面65及67将相应的凸缘59及61(与圆盘51及53一起),沿轴向互相偏移,达到略大于胶卷宽度的轴向距离。见图2。在实际上,两凸缘59及61的偏移部分59′及61′,在轴向上有足够的距离,防止凸缘的这些部分在径向上限制胶卷37最外圈47的相应部分。如图1及2所示,两凸缘59及61的其余部分,通过盒壳3的半圆平内支承表面69及71定位,支承表面69及71除在两扩张表面65及67的附近范围,都与相应的圆盘51及53抵靠。因此两凸缘59及61必然持续在径向上限制最外圈47。当将卷轴芯23初步在松卷方向U上旋转时,两圆盘51及53基本保持静止,胶卷37由于内端39在卷轴芯上固定,就会在径向上膨胀,以保证胶卷最外圈47和圆盘圆周凸缘59及61之间的稳定不滑动关系。然后,卷轴芯23的同方向旋转,也同样地将两圆盘51及53旋转。结果,当将相应部分旋转,通过扩张表面时,两扩张表面65及67将圆周凸缘59及61的相继部分沿轴向推移,使之互相离开。利用在远离扩张表面65及67的位置上抵靠相应圆盘51及53的半圆的平支承表面69及71,将两凸缘59及61的偏移部分59′及61′恢复原来的不偏移的状态。从图3可以理解到,胶卷37引头端45将在扩张表面65及67的附近,脱离两凸缘59及61的径向限制,然后靠在一对与相应扩张表面一体形成的相同刚性剥离引导表面73及75上前进。两剥离表面73及75的作用,是将引头端45导入胶卷通过隙25,从而当两凸缘59及61的相应部分被两个扩张表面65及67偏移时,使最外圈47的相继部分,不受两凸缘59及61的相应部分的限制。于是卷轴芯23的继续旋转,就会将胶卷37在引头段43推出暗盒壳3。本专利技术已参照一个理想实施方案作叙述。然而应理解依靠本领域中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作各种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胶卷暗盒(1),其中卷绕在一个卷轴芯(23)上的胶卷(37)的最外圈(47),由该卷轴芯上的一对圆盘(51、53)的相应环形凸缘(59,61)在径向上限制,防止该最外圈接触暗盒壳(3)的内壁(63),该胶卷(37)的一个内端(39)固定在该卷轴芯(23)上,该卷轴芯(23)和该两圆盘(51、53)可按松卷方向(U)旋转,将胶卷(37)的一个引头段(43)通过胶卷隙(25)自动推送到该暗盒壳(3)的外面,其特征在于该卷轴芯(23)和该两圆盘(51,53)同轴松驰连接,使卷轴芯可相对于圆盘作松卷方向(U)的初步旋转,迫使该胶卷(37)沿径向膨胀,直到该最外圈(47)和该两环形凸缘(59,61)之间达到不滑动的关系,从而当卷轴芯进一步按松卷方向旋转时,使圆盘随卷轴芯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克戴维伊拉塞杰弗理查尔斯罗伯逊
申请(专利权)人:伊斯曼柯达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