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卷暗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2117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一种35mm胶卷暗盒中,卷在卷轴上的胶卷的前端放在暗盒内。卷轴由两个可伸缩套放的部分组成。各卷轴部有径向凸缘盘,一般与胶卷的一侧相邻。卷轴按松卷方向初步旋转时,一个和两轴部连接的旋转反应凸轮装置,自动将一个轴部向另一轴部轴向靠拢,使两凸缘盘夹紧胶卷的相对两侧。于是胶卷前端旋转,通过剥离导向件,剥离两凸缘盘之间的片端,将其引导通过暗盒的防光通口。因此,卷轴的松卷方向旋转将片端送出暗盒。(*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摄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存放胶卷的暗盒。更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暗盒,其胶卷的引头端易于从暗盒内送到盒外。在传统35mm胶卷的出厂暗盒中,诸如伊斯曼、柯达公司,富士胶卷有限公司等的暗盒中,胶卷绕在一个可在圆柱形壳中旋转的有凸缘盘的卷轴上。胶卷的引头端部约2.5英寸长,一般称为“胶卷引头”,从暗盒的一个阻光隙或口中伸出。卷轴的一端有一个短轴向延长部从壳中伸出,使卷轴可用手转动。假如初步将卷轴按松卷方向转动,因为胶卷的内端固定在卷轴上,而伸出隙缝的暴光引头不动,壳中胶卷就会沿径向膨胀。胶卷可继续径向膨胀,直到胶卷的最外圈和壳的内弯壁达到互不滑动的关系。一旦有这不滑动关系存在,胶卷和壳间便有粘着效果,阻止卷轴进一步向松卷方向旋转。因此,卷轴按松卷方向的旋转,不能将胶卷推出盒外,便需接触伸出的引头部,将胶卷从暗盒中抽出。假如在标准35mm胶卷的出厂暗盒中,将胶卷轴在卷紧方向上旋转,使胶卷的外伸引头部完全卷入暗盒内,便极难抽出引头部。1983年10月4日颁发的美国专利4,407,579,似乎要提出一种暗盒来解决这问题,用手将卷轴按松卷方向旋转,可将胶卷引头送出暗盒。具体来说,卷轴由两部分组成,其构造为可互相伸缩地套置。每一部分有径向外伸的凸缘盘,各与胶卷两相对边之一紧邻而不接触。胶卷的尾端和卷轴固定,前端靠在两凸缘盘和暗盒壳之间的一个圆柱形插件上。插件将胶卷的最大直径限制于一个小于凸缘盘直径的数值,有一个槽缝通向暗盒壳的阻光胶卷通过孔。为将胶卷的引头端放入隙中并从阻光孔中通过,使之出现于暗盒的外侧,便必须用手握住卷轴的两相对端,将卷轴的两部分轴向靠近,直到两凸缘盘在轴向上和胶卷的两边稳定接触。一方面保持在卷轴两部分上的向内的手压,同时必须将卷轴作相对于暗盒壳的松卷旋转。结果,胶卷的前端就相对于插件旋转,使之进入插件的隙孔,并通过暗盒壳的阻光孔口到达暗盒的外侧。虽然美国专利4,407,579公开的胶卷暗盒有一个整体装置,用以从暗盒壳内取出胶卷的引头端,但该装置的操作困难,因为要求手指相当灵活。此外,由于必须手工操作,故仅能在将胶卷装入照相机前进行。上述先有领域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改进的胶卷暗盒便可顺利解决,这种暗盒有一个胶卷轴,仅需将其按松卷方向旋转,便自动将胶卷送出暗盒。由于这种改进,便可消除先有领域对胶卷有伸出引头的要求,从暗盒中抽出胶卷引头便不需手工操作。根据本专利技术中,一般提出一种改进的胶卷暗盒,其中(a)有一个有胶卷通过孔的暗盒,(b)一个卷轴可在暗盒中按松卷方向旋转,并有一对有间距的同轴径向凸缘盘,(c)一个卷绕的胶卷,在两凸缘盘之间绕在轴上,并有胶卷的一个引头端,(d)卷轴的两部分分别与凸缘盘固定,至少一部分可向另一部分轴向移动,至少使一个凸缘盘在轴向上向另一突盘接近,和胶卷的最外圈产生稳定的摩擦关系,从而使卷轴的松卷方向的旋转,可将胶卷从胶卷通过孔中推出,改进之处如下卷轴的两部分有配合装置支持这两部分,限制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作松卷方向的旋转,同时至少将一部分向另一部分沿轴向靠近,直到至少一个凸缘盘和胶卷的最外圈有稳定的摩擦关系,从而在将一部分进一步向松卷方向旋转时,便可将卷轴按同方向旋转,将胶卷引头从胶卷通过孔送出。更具体说,配合装置有相应的旋转反应凸轮装置,放在卷轴的两部分上,根据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的松卷旋转,使至少其一部分在轴向上向另一部分接近,在至少一个凸缘盘和胶卷最外圈达到稳定的摩擦关系后,使两部分可成为一体向松卷方向旋转。本专利技术最好在一种35mm胶卷暗盒中实施,其绕在卷轴上的胶卷的前端放在暗盒壳内。胶卷轴由两个同轴部分组成,有互相套置的伸缩结构。每一卷轴部分有一个径向伸出的凸缘盘,一般放置在胶卷相对两边的一边附近。当将胶卷轴初步按松卷方向旋转时,一个与两卷轴部分连接的旋转从ν孤肿爸茫远桓鼍碇岵糠衷谥嵯蛏峡拷硪徊糠郑沽较嘤Φ耐乖蹬淘谙喽粤讲嗉薪艚壕怼=峁壕淼那岸诵ü桓霭氲枷蚣恿酵乖蹬碳涑隼吹那岸税耄⒔湟纪ü岛锌堑淖韫饪住R虼耍鲂杞碇岚此删矸较蛐憧勺远岸怂统霭岛小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理想实施方案中的改进胶卷暗盒的分解透视图,显示暗盒壳的两个半部和胶卷轴;图2为改进胶卷暗盒的侧视图,显示胶卷轴和暗盒壳的半部;图3为改进暗盒的端剖视图。本专利技术最好按照一种35mm胶卷暗盒的实施方案来说明。由于这种类型的暗盒的特点一般已熟知,故下文的叙述特别着重于构成公开的实施方案的一部分元件,或与之直接配合的元件。然而应理解,其他未作具体解说的元件,可具有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各种形式。现参看附图,图1-3绘示的一个改进的胶卷暗盒1,包括有一个防透光的暗盒壳3,和一个在暗盒壳中围绕轴线X旋转的胶卷轴5。暗盒壳3由两个半壳7及9构成,两半壳沿各自的阶梯形边缘11及13配合。配合的两半部7及9形成对正的上下孔15及17,容纳卷轴芯或轴壳23的相对上下延伸端19及21。还形成一个阻光的胶卷通过隙或口25。防止环境光线进入胶卷通过隙25的阻光装置在图中虽未示出,但可用已知的植绒或长毛绒材料,铺在隙的内部。这种材料的一个实例在美国专利4,407,579中叙述。图1所示卷轴芯23有上下同轴孔27及29,开在卷轴芯相对上下延长端19及21上。一对与卷轴芯23同体形成的有间距的键棱31及33,位于下同轴孔29内,一个同样与轴芯同体形成的键棱35,位于上同心孔27内。按习惯可将若干键棱31,33及35进行连接,将胶卷轴按图1箭头U的方向旋转,或将卷轴逆松卷方向,向紧卷向方旋转。将有均匀宽度的盘旋35mm胶卷37绕在卷轴芯23上。如图1及3所示,胶卷37有一个内端,即尾端39,用适当长度的粘胶带41在卷轴芯上固定,并有一个胶卷引头43。胶卷引头43有一个前端45,由胶卷37的2-3圈构成。引头的一圈为最外圈47,剩余圈为内接圈49。一对从卷轴芯23径向外伸的相同凸缘盘51及53互相同轴,并有间距,二者内表面55及57与胶卷37的相对两边61及63相邻。见图2。两凸缘盘51及53略呈凹形,以保证胶卷在卷轴上放出或卷回时,其移动方向与卷轴5的轴线X垂直。如图1所示,上凸缘盘51在暗盒壳3的上孔15的下面,下凸缘盘53在壳的下孔17的上面。胶卷37最大直径受两对弧形棱65,67及69,71的限制,小于两凸缘盘51及53直径的数值,该四个弧形棱固定在暗盒壳3的两个半部7及9的内壁73及75上。四个弧形棱65,67,69及71在两凸缘盘51及53之间沿径向突出,在圆周上限制胶卷37的最外圈47,以防止最外圈在径向上或似时钟弹簧般膨胀,超出凸缘盘圆周而接触壳壁73及75。见图1及2。最好各突棱65,67,69及71在与最外圈47接触的区域相当光滑。如图1所示,卷轴芯23由两个空心圆柱形同轴部77及79构成。第一卷轴部77和上凸缘盘51一体形成,第二轴部79和下凸缘盘53一体形成。一个环形固定插件81固定在第一轴部77内(或与之一体形成),其结构为与第二轴部79作可伸缩套置,以改变上下凸缘盘51及53之间的轴向距离。改变两凸缘盘51及53之间轴向距离的特殊装置,有一个斜凸轮缘或斜坡83,位于环形插件81上,还有一个凸轮随动片8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胶卷暗盒(1),其中有一个有胶卷通过口(25)的暗盒壳(3),一个可在该暗盒壳(3)中向松卷方向(U)旋转的胶卷轴(5),并有一对在轴向上有间距的径向伸出的同轴凸缘盘(51,53),一个旋转的胶卷(37)在该两凸缘盘(51,53)之间,卷绕在该卷轴(5)上,并有一个胶卷引头(47),该卷轴(5)的两部分(77,79)分别在该凸缘盘(51,53)上固定,至少该两部分之一可沿轴向向另一部分靠近,至少将凸缘盘之一在轴向上靠近另一凸缘盘,与该胶卷(37)的一个最外圈(47)产生稳定摩擦关系,从而使卷轴的松卷方向(U)的旋转,可将该胶卷引头(47)从该胶卷通过口(25)中送过,其特征在于:卷轴(5)的该两部分(77,79)有配合装置(83,85,91)以支持两部分,使该两部分之一相对于另一部分,作有限度的松卷方向 (U)的旋转,同时使一部分在轴向上向另一部分靠近,直到至少一个该凸缘盘(51,53)达到和该胶卷(37)的最外圈有稳定摩擦关系,从而该两部分之一的进一步的松卷方向旋转,会使该轴(5)同向旋转,将该胶卷引头(47)送出该胶卷通过口(25)。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帕特里夏德怀尔费尔曼
申请(专利权)人:伊斯曼柯达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