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生物桩和藤蔓植物的急陡土坡绿色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2022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桩和藤蔓植物的急陡土坡绿色防护结构,包括多个生物桩和多个栽植穴;多个生物桩和栽植穴在坡面和坡脚上间隔布设;栽植穴内种植爬藤植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科学,适应范围广,可根据边坡类型、稳定性等实际情况灵活布置技术措施,可适用于土边坡、破碎土石边坡等,具有显著的科学性、经济性和便捷性。经济性和便捷性。经济性和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生物桩和藤蔓植物的急陡土坡绿色防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公路土质边坡绿色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生物桩和藤蔓植物的急陡土坡绿色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公路施工中经常涉及到边坡开挖,为了防止开挖后的边坡滑坡或垮塌,需要采取相应的边坡防护措施。常用的边坡防护工程措施有:混凝土挡墙、抗滑桩、浆砌片石、窗式护坡墙、锚索框架梁等。在生态绿色日益受到公众关注的今天,枯燥、生硬、呆板的工程防护措施已经不符合绿色公路建设要求,各类公路边坡生物防护措施应运而生,如撒播植草、湿法喷播植草、三维网植草、码砌生态袋等。在一些生态保护要求更高的生态敏感区(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内,公路边坡防护措施要求全绿色、全生态,无论材料还是工艺都要求做到自然化、绿色化,尽量不扰动原有的植被土壤系统。但针对生态敏感区内的一些急陡公路边坡,常规的生物防护措施(如撒播植草、湿法喷播植草)基本无法实施或实施后效果较差,亟需找到一种纯绿色、纯天然生态防护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生物桩和藤蔓植物的急陡土坡绿色防护结构。
[000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桩和藤蔓植物的急陡土坡绿色防护结构,包括多个生物桩和多个栽植穴;
[0005]多个所述生物桩和栽植穴在坡面和坡脚上间隔布设;
[0006]所述栽植穴内种植有爬藤植物。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物桩和栽植穴在坡面和坡脚上横向与纵向均间隔布设;
[0008]沿坡脚到坡顶方向相邻两排所述生物桩错位布置。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两个相邻的所述生物桩的水平间距和坡面行距均为1.5~2.5m。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物桩插入坡体的深度范围为不小于1m,漏出坡面外的高度为不小于0.5m。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物桩的直径为不小于10cm,所述生物桩长度为不小于1.5m。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物桩包括木桩或竹桩;
[0013]多个所述木桩或多个所述竹桩垂直于坡面固定。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相邻两个所述栽植穴的水平间距为1.5~2.5m。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相邻两个所述栽植穴的坡面行距为3.5~4.5m。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诉栽植穴内填充有种植土;
[0017]所述种植土上方覆盖防止种植土流失的砾石块。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排水沟;
[0019]所述排水沟设置在坡面顶部。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1]本技术通过在坡面坡脚设置间隔分布设置生物桩和栽植穴,在爬藤植物尚未茂盛、护坡作用较弱的早期,通过生物桩为爬藤植物提供附着支撑作用,同时对稳定坡体也有固定作用,避免了坡体滑溜;生物桩后期腐烂,防护作用丧失时,由爬藤植物进行护坡,同时由于生物桩已经腐烂降解,作为养分归还于土壤,不会形成污染,防护作用持久,护坡效果好。
[0022]本技术通过在栽植穴内种植耐贫瘠、耐旱、生长快的爬藤植物,适应能力强,生长效果好,同时在栽植穴内回填种植土,减少了混凝土的使用,在环境效益上较为环保,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进度,通过采取生物桩和爬藤植物的护坡结构,能适应暴雨冲刷等不利条件。提高了护坡的效率。
[0023]本技术结构科学,简单易行,可根据边坡类型、稳定性等实际情况灵活布置技术措施,具有科学性、经济型和便捷性。同时与其他工程防护措施相比,工程造价较低,施工安全性较高,且本技术适用范围广,满足不同的工况要求。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公开的基于生物桩和藤蔓植物的急陡土坡绿色防护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的主视图。
[0026]图中:
[0027]1、坡面;2、生物桩;3、坡脚;4、栽植穴;5、木质爬藤植物;6、种植土;7、排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
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2]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桩和藤蔓植物的急陡土坡绿色防护结构,其包括生物桩2和栽植穴4,多个生物桩2和栽植穴4在坡面1和坡脚3上间隔分布。
[0033]如图2所示,本技术多个生物桩2按照1.5~2.5m的水平桩间距和1.5~2.5m的坡面行距呈“品”字形布置,本技术水平桩间距优选2m,坡面行距优选2m;沿坡脚到坡顶方向的相邻两排生物桩2错位布置,生物桩2桩直径为不小于10cm,本技术优选10cm,桩长不小于1.5m,本技术优选1.5m;生物桩2的一端削成尖头状,尖头状的一端垂直于坡面插入坡体,插入的生物桩的长度不小于1m,本技术优选1m,漏出坡面外的长度不小于0.5m;本技术优选0.5m。生物桩2可以为木桩或竹桩,本技术优选木桩,在实际安装时,通过将木桩垂直于坡面1方向固定在坡面1和坡脚3,木桩的设置为木质爬藤植物5提供附着支撑作用,同时在前期可以起到固坡作用,生物桩2和木质爬藤植物5的设定,可以适应暴雨冲刷等不利条件,提高固坡能力。同时由于生物桩2采用的完全是生物材料,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在后期生物桩2会逐步腐烂分解,最后转换为有机质,形成良好的生物循环。
[0034]如图2所示,本技术多个栽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生物桩和藤蔓植物的急陡土坡绿色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生物桩和多个栽植穴;多个所述生物桩和栽植穴在坡面和坡脚上间隔布设;所述栽植穴内种植有爬藤植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物桩和藤蔓植物的急陡土坡绿色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桩和栽植穴在坡面和坡脚上横向与纵向均间隔布设;沿坡脚到坡顶方向相邻两排所述生物桩错位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生物桩和藤蔓植物的急陡土坡绿色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生物桩的水平间距和坡面行距均为1.5~2.5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生物桩和藤蔓植物的急陡土坡绿色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桩插入坡体的深度范围为不小于1m,漏出坡面外的高度为不小于0.5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生物桩和藤蔓植物的急陡土坡绿色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桩的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吉成刘朝辉阳晏刘富成李小刚梁武星李蓁张振波高超党彩霞王超马钰敏杨蒙超李少婷田雪莹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公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