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综合管廊舱室下方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1899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综合管廊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地下综合管廊舱室下方通风装置,包括风道,所述风道的顶端连接有风亭本体,且风道远离风亭本体的一端侧壁安装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远离风道的一端连接有舱室,所述风道的内部中间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风道的底部安装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底端连接有蓄水池,所述舱室的内壁一侧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一端固定有输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引流管和蓄水池的配合,可将风道最低处的积水排走的同时,对积水进行收集储存,通过水泵、抽水管、输水管和喷淋头的配合,可将蓄水池内的水抽出并喷淋在舱室内,从而浇灭火星,防止了火灾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舱室下方通风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综合管廊
,具体涉及一种地下综合管廊舱室下方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综合管廊(日本称共同沟、中国台湾称共同管道),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0003]但是目前市场上的一般综合管廊常用的通风方式是风道设置于舱室的上方并通向地面通风口,但有些情况下管廊舱室的上方难以布置风道或者风道设置于舱室上方不够合理,因此可在舱室下方设置通风管,但在使用时仍存在一些缺陷,例如,风道最低处容易积水,且舱室一旦起火容易大面积燃烧,安全性能较低,另外,下方通风方式当地面处进出风口位于人行道上时,可取消风亭,改为与地面平齐式格栅进出风口并引入风道,但雨水中会掺杂大量的泥沙颗粒等物质,时间一长容易造成管道堵塞,会严重影响装置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综合管廊舱室下方通风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风道最低处容易积水,且舱室一旦起火容易大面积燃烧,以及雨水中掺杂的泥沙颗粒会造成管道堵塞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综合管廊舱室下方通风装置,包括风道,所述风道的顶端连接有风亭本体,且风道远离风亭本体的一端侧壁安装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远离风道的一端连接有舱室,所述风道的内部中间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风道的底部安装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底端连接有蓄水池,所述舱室的内壁一侧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一端固定有输水管,且水泵的另一端安装有抽水管,所述输水管的底部安装有喷淋头,所述抽水管延伸至舱室外部的一端与蓄水池相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风道的内部一端靠近风亭本体的下方安装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顶部连接有滤板,所述滤板的内部镶嵌有滤网,且滤板的顶部安装有拉把,所述滤板的底部固定有卡环,所述固定环的顶部开设有与卡环相匹配的卡槽。
[0007]优选的,所述水泵的外壁安装有保护罩,且保护罩的外壁开设有散热槽。
[0008]优选的,所述卡槽的内壁安装有垫板,且垫板的外壁开设有防滑槽。
[0009]优选的,所述拉把的外壁设置有凸起,所述滤网的内部设置有双层过滤网层。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本技术通过引流管和蓄水池的配合,可将风道最低处的积水排走的同时,对积水进行收集储存,通过水泵、抽水管、输水管和喷淋头的配合,可将蓄水池内的水抽出并喷淋在舱室内,从而浇灭火星,防止了火灾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
[0012](2)本技术通过卡环、卡槽、滤板、滤网、固定环和拉把的配合,可将进入风道内部的雨水进行过滤,使得泥沙颗粒等物质残留在滤网上,同时可将滤板取下,以便清理污物,从而防止了管道堵塞,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滤板的俯视图;
[0016]图中:1-风亭本体;2-固定环;3-风道;4-风机;5-引流管;6-蓄水池;7-抽水管;8-通风管;9-舱室;10-水泵;11-输水管;12-喷淋头;13-拉把;14-滤板;15-卡环;16-卡槽;17-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综合管廊舱室下方通风装置,包括风道3,风道3的顶端连接有风亭本体1,且风道3远离风亭本体1的一端侧壁安装有通风管8,通风管8远离风道3的一端连接有舱室9,风道3的内部中间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风机4,通过在舱室9下方设置风道3的方式,可解决管廊埋深较浅时上部无法设置通风口的问题,该通风方式仅舱室9下部风道3局部埋深加大,整体管廊埋深较浅,可减少土方开挖,降低工程造价,且双层或多层舱室9的通风采用此技术,可以避免在两层舱室9之间设置通风夹层,节约空间,减少了管廊埋深,风道3的底部安装有引流管5,引流管5的底端连接有蓄水池6,通过引流管5可将风道3最低处的积水引入与蓄水池6中,可兼做管廊排水用的同时,对积水进行收集储存,此外,当舱室9内的物体着火时,通过水泵10工作将蓄水池6内的水抽入抽水管7,而后水经过输水管11从喷淋头12处喷出,从而浇灭火星,防止了火灾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舱室9的内壁一侧安装有水泵10,水泵10采用50CQ-25水泵,水泵10的一端固定有输水管11,且水泵10的另一端安装有抽水管7,输水管11的底部安装有喷淋头12,抽水管7延伸至舱室9外部的一端与蓄水池6相连接。
[0019]进一步的,风道3的内部一端靠近风亭本体1的下方安装有固定环2,固定环2的顶部连接有滤板14,滤板14的内部镶嵌有滤网17,且滤板14的顶部安装有拉把13,滤板14的底部固定有卡环15,固定环2的顶部开设有与卡环15相匹配的卡槽16,通过将卡环15插入卡槽16内,使滤板14固定在固定环2上,通过滤板14上的滤网17可对进入风道3内部的雨水进行过滤,使过滤后的雨水进入蓄水池6内,而后泥沙颗粒等物质残留在滤网17上,同时环卫人员可进入风亭本体1并拉动拉把13将滤板14取下,以便清理污物,从而防止了管道堵塞,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20]进一步的,水泵10的外壁安装有保护罩,保护罩具有防护散热的作用,且保护罩的外壁开设有散热槽。
[0021]具体地,卡槽16的内壁安装有垫板,垫板具有稳固的效果,且垫板的外壁开设有防滑槽。
[0022]具体地,拉把13的外壁设置有凸起,凸起起到防滑的作用,滤网17的内部设置有双层过滤网层。
[002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技术在使用时,将风道3设置于舱室9的下方并引向管廊的侧面然后通向地面设置进排风口,通过蓄水池6可将风道3最低处的积水收集并做管廊排水用,此外,当地面处进出风口位于人行道上时,可取消风亭本体1,改为与地面平齐式格栅进出风口并将雨水引入蓄水池6,同时通过将卡环15插入卡槽16内,使滤板14固定在固定环2上,通过滤板14上的滤网17可对进入风道3内部的雨水进行过滤,使过滤后的雨水进入蓄水池6内,而后泥沙颗粒等物质残留在滤网17上,环卫人员可进入风亭本体1并拉动拉把13将滤板14取下,以便清理污物,从而防止了管道堵塞,舱室9下部的出风管可与水管、热力管等管线的分支口相结合,使得管线的出线通过,以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综合管廊舱室下方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3),所述风道(3)的顶端连接有风亭本体(1),且风道(3)远离风亭本体(1)的一端侧壁安装有通风管(8),所述通风管(8)远离风道(3)的一端连接有舱室(9),所述风道(3)的内部中间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风机(4),所述风道(3)的底部安装有引流管(5),所述引流管(5)的底端连接有蓄水池(6),所述舱室(9)的内壁一侧安装有水泵(10),所述水泵(10)的一端固定有输水管(11),且水泵(10)的另一端安装有抽水管(7),所述输水管(11)的底部安装有喷淋头(12),所述抽水管(7)延伸至舱室(9)外部的一端与蓄水池(6)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舱室下方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3)的内部一端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祥安然白鹤瀛李云飘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