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鲍业明专利>正文

一种铸造模具内表面易脱模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41324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铸造模具内表面易脱模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固定模具:将需要涂覆脱模液的模具放置在工作台面的上表面,开启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驱动第一丝杆旋转,定位夹持板相向移动,将模具夹持固定;S2位置粗调:第二电机带动第二丝杆旋转,移动支架在螺纹套筒的带动下,在第二丝杆上移动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铸造模具内表面易脱模处理方法,设置有第一丝杆和定位夹持板对模具进行固定,第二丝杆和齿纹轨道配合使用,能够改变涂覆架的水平位置,位置调整精准,且手握拉手,导向柱带动涂覆装置整体下移,旋转方向,方便操控,能够人为根据模具内壁的位置调整喷涂的位置和角度,使用灵活。用灵活。用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造模具内表面易脱模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模具脱模
,特别涉及一种铸造模具内表面易脱模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铸造模具是指为了获得零件的结构形状,预先用其他容易成型的材料做成零件的结构形状,然后再在砂型中放入模具,于是砂型中就形成了一个和零件结构尺寸一样的空腔,再在该空腔中浇注流动性液体,该液体冷却凝固之后就能形成和模具形状结构完全一样的零件了。铸造模具是铸造工艺中重要的一环。在铸造模具的过程中,为了便于铸模后的脱模,需要将模具的内部涂覆脱模剂,而目前市场的铸造模具内表面易脱模处理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a.常见的脱模剂都是采用喷涂的方式,这样涂覆的效率快,但是遇到相对结构复杂的模具时,脱模剂无法完全覆盖在模具的型腔内,特别是一些内凹的槽口,这样在脱模时容易对工件造成损坏;b.常见的脱模剂在对模具的内部进行喷涂时,为了保证模具的内部内个角落都覆盖有脱模剂,往往在同一地方会进行多次的喷淋,这样会造成脱模剂的大量浪费。
[0003]中国专利CN110293210B公开了一种铸造模具内表面易脱模处理方法,包括工作台、夹紧装置、支撑柱、托盘和涂覆组件,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对称安装有夹紧装置,支撑柱通过旋转接头安装在工作台的顶部,且位于夹紧装置的一侧,支撑柱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上端插接有托盘,托盘的中央位置安装有涂覆组件,托盘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U型槽,涂覆组件的外侧与托盘的连接处均开设有承托槽,承托槽的上下两端均嵌入有滚动钢珠,且滚动钢珠与U型槽为配合结构,L固定板通过点焊固定在工作台的表面,L固定板的内部通过螺纹配合有螺纹杆,本专利技术,脱模剂通过点阵式接触头擦拭到模具型腔内,使得脱模剂的涂覆更加均匀,实用性强,且有效的减少了脱模剂的浪费。
[0004]该申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但是该申请中支撑柱对托盘进行支撑,涂覆装置不能上下左右移动,在涂覆过程中,边角不能均匀涂覆到,同时模具的侧壁不能对其进行涂覆,只能对底面进行涂覆,使用面积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铸造模具内表面易脱模处理方法,设置有第一丝杆和定位夹持板对模具进行固定,结构简单,容易控制,第二丝杆和齿纹轨道配合使用,能够改变涂覆架的水平位置,位置调整精准,且手握拉手,按压上部固定拉板,导向柱带动涂覆装置整体下移,通过手握拉手带动导向柱倾斜,旋转方向,方便操控,能够人为根据模具内壁的位置调整喷涂的位置和角度,使用灵活,另外在限位环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直管喷头向涂覆筒内收缩时,螺旋软管发生形变,当外力消失后,支撑弹簧支撑直管喷头复位,鞥能够根据模具的内壁的凹槽,自动调整直管喷头的长短,提高喷涂的覆盖面,使用简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铸造模具内表面易脱模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固定模具:将需要涂覆脱模液的模具放置在工作台面的上表面,开启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驱动第一丝杆旋转,定位夹持板相向移动,将模具夹持固定;S2位置粗调:第二电机带动第二丝杆旋转,移动支架在螺纹套筒的带动下,在第二丝杆上移动位置,使得涂覆装置靠近模具的上方;S3位置细调:手动旋转转动把手,滚动齿轮在齿纹轨道上移动位置,将涂覆装置移动至模具的正上方;S4开始涂覆:手握拉手,按压上部固定拉板,导向柱带动涂覆装置整体下移,直至涂覆筒伸进模具内部,开启涂覆液承载箱,脱模剂从涂覆液承载箱导入至螺旋软管内,再由直管喷头向模具的侧壁和底部喷出,脱模剂被喷洒到模具内侧;S5涂覆微调:手握拉手带动导向柱倾斜,旋转方向,贴近模具的内壁喷涂,直管喷头接触到模具的内壁时,直管喷头向第一导向直管或者第二导向管内收缩,支撑弹簧收缩,吸附海绵将多余的脱模剂吸收。
[0007]优选的,还包括易脱模装置,所述易脱模装置包括工作台面和移动支架,工作台面的中心位置上开设有夹持活动槽,夹持活动槽内贯穿有第一丝杆,工作台面的两侧对称连接丝杆架,丝杆架之间贯穿连接有第二丝杆,第二丝杆与移动支架的下端啮合,第二丝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电机,移动支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筒,螺纹套筒与第二丝杆啮合,移动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横板。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丝杆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且第一丝杆两端上分别连接有定位夹持板,定位夹持板的上端延伸至出夹持活动槽,第一丝杆的一端贯穿夹持活动槽,并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与工作台面的侧壁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安装横板上表面的两端对称连接有限位板,安装横板上表面的两侧对称连接有限位滑轨,限位滑轨之间设置有齿纹轨道,齿纹轨道上啮合有涂覆架,涂覆架的下端开设有限位滑槽,限位滑槽与限位滑轨活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涂覆架的内部开设有齿轮槽,齿轮槽的内部设置有滚动齿轮,滚动齿轮与齿纹轨道啮合,涂覆架上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一侧通过加强筋与涂覆架的上端面固定固定连接,支撑板远离加强筋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凸起块,凸起块内开设有球形槽,球形槽内活动内活动连接有球形转块,球形转块的上端延伸至球形槽的外部,且球形转块的内部开设有贯穿球形转块的活动通孔,活动通孔内贯穿有手动控制架。
[0011]优选的,所述滚动齿轮的中心贯穿连接有齿轮转轴,齿轮转轴的一端贯穿齿轮槽,并连接有转动把手。
[0012]优选的,所述手动控制架包括上部固定拉板、导向柱和下部连接件,导向柱的上端与上部固定拉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导向柱的下端与下部连接件固定连接,导向柱的外部套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上端与上部固定拉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复位弹簧的下端与凸起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上部固定拉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拉手,下部连接件的下端连接有涂覆装置。
[0013]优选的,所述涂覆装置一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涂覆液承载箱,涂覆液承载箱内设置有高压泵,涂覆装置靠近涂覆液承载箱一端下表面连接有传导柱,传导柱的下端固定
连接有涂覆筒,传导柱的内部为空心结构,且传导柱分别与涂覆液承载箱和涂覆筒连通,涂覆筒的内部设置有螺旋软管,螺旋软管与涂覆液承载箱连接,螺旋软管的外壁上等距离的连接有直管喷头。
[0014]优选的,所述涂覆筒的外壁上呈螺旋状等距离的设置有第一导向直管,涂覆筒的下表面连接有呈环形分布的第二导向管,直管喷头分别贯穿第一导向直管和第二导向管,涂覆筒的下表面还设置有吸附海绵。
[0015]优选的,所述直管喷头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环板,限位环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支撑弹簧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导向直管或者第二导向管套接,且支撑弹簧的端部与涂覆筒的外壁固定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铸造模具内表面易脱模处理方法,设置有第一丝杆和定位夹持板对模具进行固定,结构简单,容易控制,第二丝杆和齿纹轨道配合使用,能够改变涂覆架的水平位置,位置调整精准,且手握拉手,按压上部固定拉板,导向柱带动涂覆装置整体下移,通过手握拉手带动导向柱倾斜,旋转方向,方便操控,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造模具内表面易脱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固定模具:将需要涂覆脱模液的模具放置在工作台面(1)的上表面,开启第一电机(13),第一电机(13)驱动第一丝杆(12)旋转,定位夹持板(121)相向移动,将模具夹持固定;S2位置粗调:第二电机(16)带动第二丝杆(15)旋转,移动支架(2)在螺纹套筒(21)的带动下,在第二丝杆(15)上移动位置,使得涂覆装置(5)靠近模具的上方;S3位置细调:手动旋转转动把手(332),滚动齿轮(33)在齿纹轨道(223)上移动位置,将涂覆装置(5)移动至模具的正上方;S4开始涂覆:手握拉手(411),按压上部固定拉板(41),导向柱(42)带动涂覆装置(5)整体下移,直至涂覆筒(53)伸进模具内部,开启涂覆液承载箱(51),脱模剂从涂覆液承载箱(51)导入至螺旋软管(54)内,再由直管喷头(55)向模具的侧壁和底部喷出,脱模剂被喷洒到模具内侧;S5涂覆微调:手握拉手(411)带动导向柱(42)倾斜,旋转方向,贴近模具的内壁喷涂,直管喷头(55)接触到模具的内壁时,直管喷头(55)向第一导向直管(531)或者第二导向管(532)内收缩,支撑弹簧(552)收缩,吸附海绵(533)将多余的脱模剂吸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模具内表面易脱模处理方法,还包括易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易脱模装置包括工作台面(1)和移动支架(2),工作台面(1)的中心位置上开设有夹持活动槽(11),夹持活动槽(11)内贯穿有第一丝杆(12),工作台面(1)的两侧对称连接丝杆架(14),丝杆架(14)之间贯穿连接有第二丝杆(15),第二丝杆(15)与移动支架(2)的下端啮合,第二丝杆(15)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电机(16),移动支架(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筒(21),螺纹套筒(21)与第二丝杆(15)啮合,移动支架(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横板(2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铸造模具内表面易脱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杆(12)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且第一丝杆(12)两端上分别连接有定位夹持板(121),定位夹持板(121)的上端延伸至出夹持活动槽(11),第一丝杆(12)的一端贯穿夹持活动槽(11),并连接有第一电机(13),第一电机(13)与工作台面(1)的侧壁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铸造模具内表面易脱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横板(22)上表面的两端对称连接有限位板(221),安装横板(22)上表面的两侧对称连接有限位滑轨(222),限位滑轨(222)之间设置有齿纹轨道(223),齿纹轨道(223)上啮合有涂覆架(3),涂覆架(3)的下端开设有限位滑槽(31),限位滑槽(31)与限位滑轨(222)活动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铸造模具内表面易脱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覆架(3)的内部开设有齿轮槽(32),齿轮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业明
申请(专利权)人:鲍业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