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考虑零线损耗的三相不平衡的计算方法与计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11967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2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考虑零线损耗的三相不平衡的计算方法与计算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基础数据;根据基础数据构建台区计算模型;采用台区计算模型,计算各段导线A相的电流和末端节点A相的电压;采用台区计算模型,计算各段导线B相的电流和末端节点B相的电压;采用台区计算模型,计算各段导线C相的电流和末端节点C相的电压;至少根据各段导线A相的电流、末端节点A相的电压、导线B相的电流、末端节点B相的电压、导线C相的电流和末端节点C相的电压中的部分或者全部,计算各段导线损耗、零线电流和台区三相不平衡度。本方案实现了对基于考虑零线损耗的三相不平衡的精确计算。虑零线损耗的三相不平衡的精确计算。虑零线损耗的三相不平衡的精确计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考虑零线损耗的三相不平衡的计算方法与计算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台区三相不平衡计算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考虑零线损耗的三相不平衡的计算方法、计算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处理器。

技术介绍

[0002]低压台区损耗电量在电力系统中占有很大比重,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台区的损耗对于我国电网来讲,可以节省大量的电能,具有很大的降损节电潜力。台区三相不平衡是台区损耗电量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台区三相不平衡会造成某一相电流过大,会增加线路损耗,增加线路烧毁的风险,影响安全供电。
[0003]相对较为精准的台区全相算法对降低损耗和台区三相不平衡治理能够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基于考虑零线损耗的三相不平衡计算方法考虑了零线的损耗是对现有台区损耗算法的改进和补充,能够更为精准的计算台区损耗和台区三相不平衡。基于考虑零线损耗的三相不平衡计算方法对计算逻辑也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和改进,在同样数据量情况下计算速度更快。
[0004]对于目前电力单位使用的台区损耗计算和三相不平衡计算的现状,需要一种“高效、规范精准”的算法来支撑台区降损改进和三相不平衡治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考虑零线损耗的三相不平衡的计算方法、计算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处理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高精度的基于考虑零线损耗的三相不平衡计算方法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考虑零线损耗的三相不平衡的计算方法,包括:获取基础数据;根据所述基础数据构建台区计算模型;采用所述台区计算模型,计算各段导线A相的电流和末端节点A相的电压;采用所述台区计算模型,计算各段所述导线B相的电流和所述末端节点B相的电压;采用所述台区计算模型,计算各段所述导线C相的电流和所述末端节点C相的电压;至少根据所述各段导线A相的电流、所述末端节点A相的电压、所述导线B相的电流、所述末端节点B相的电压、所述导线C相的电流和所述末端节点C相的电压中的部分或者全部,计算各段导线损耗、零线电流和台区三相不平衡度。
[0007]进一步地,所述采用所述台区计算模型,计算各段导线A相的电流和末端节点A相的电压,包括:步骤一,利用初始电压从末端向首端计算各段所述导线A相电流;步骤二,利用各段所述导线A相电流计算各段所述导线末端节点A相电压;步骤三,将各段所述导线末端节点A相电压与上一次计算得到的所述导线末端节点A相电压作比较,得到电压偏差最大值;步骤四,根据最近相邻两次计算的所述电压偏差最大值判断计算是否收敛;步骤五,若收敛,将各段所述导线A相电流和所述末端节点A相电压进行存储;步骤六,若不收敛,重复执行步骤一至步骤四,直到收敛为止。
[0008]进一步地,计算各段导线A相的电流,包括:采用第一公式,计算末端用户A相电流,其中,所述第一公式表示为:其中,I表示所述末端用户A相电流,A表示低压A相用户电量,T表示供电时间,U表示A相电压,表示首端功率因数;采用第二公式,计算所有导线A相电流,其中,所述第二公式表示为:其中,IA表示所述所有导线A相电流,Ia表示所连接导线或用户A相电流;采用第三公式,计算每段导线电压降,其中,所述第三公式表示为:ΔU=Ia
×
R,其中,ΔU表示所述每段导线电压降,所述R表示导线段电阻;采用第四公式,计算导线段末端电压,其中,所述第四公式表示为:U末=U首-

U,其中,U首表示导线段首端电压,U末导线段末端电压;根据所述导线段末端电压和用户电流以及导线段电流计算公式,得到所述各段导线A相的电流。
[0009]进一步地,根据最近相邻两次计算的所述电压偏差最大值判断计算是否收敛,包括:在最近相邻两次计算的所述电压偏差最大值小于10-5
时,确定收敛;在最近相邻两次计算的所述电压偏差最大值大于或者等于10-5
时,确定不收敛。
[0010]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考虑零线损耗的三相不平衡的计算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基础数据;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基础数据构建台区计算模型;第一计算单元,用于采用所述台区计算模型,计算各段导线A相的电流和末端节点A相的电压;第二计算单元,用于采用所述台区计算模型,计算各段所述导线B相的电流和所述末端节点B相的电压;第三计算单元,用于采用所述台区计算模型,计算各段所述导线C相的电流和所述末端节点C相的电压;第四计算单元,用于至少根据所述各段导线A相的电流、所述末端节点A相的电压、所述导线B相的电流、所述末端节点B相的电压、所述导线C相的电流和所述末端节点C相的电压中的部分或者全部,计算各段导线损耗、零线电流和台区三相不平衡度。
[0011]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任意一种所述基于考虑零线损耗的三相不平衡的计算方法。
[0012]根据本申请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任意一种所述的基于考虑零线损耗的三相不平衡的计算方法。
[0013]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基础数据,再根据所述基础数据构建台区计算模型,再采用台区计算模型计算各段导线A相的电流和末端节点A相的电压,各段所述导线B相的电流和所述末端节点B相的电压,各段所述导线C相的电流和所述末端节点C相的电压,然后计算各段导线损耗、零线电流和台区三相不平衡度,实现了对基于考虑零线损耗的三相不平衡的精确计算。
附图说明
[0014]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5]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基于考虑零线损耗的三相不平衡的计算方法流
程图;
[0016]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基于考虑零线损耗的三相不平衡的计算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18]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19]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考虑零线损耗的三相不平衡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基础数据;根据所述基础数据构建台区计算模型;采用所述台区计算模型,计算各段导线A相的电流和末端节点A相的电压;采用所述台区计算模型,计算各段所述导线B相的电流和所述末端节点B相的电压;采用所述台区计算模型,计算各段所述导线C相的电流和所述末端节点C相的电压;至少根据所述各段导线A相的电流、所述末端节点A相的电压、所述导线B相的电流、所述末端节点B相的电压、所述导线C相的电流和所述末端节点C相的电压中的部分或者全部,计算各段导线损耗、零线电流和台区三相不平衡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所述台区计算模型,计算各段导线A相的电流和末端节点A相的电压,包括:步骤一,利用初始电压从末端向首端计算各段所述导线A相电流;步骤二,利用各段所述导线A相电流计算各段所述导线末端节点A相电压;步骤三,将各段所述导线末端节点A相电压与上一次计算得到的所述导线末端节点A相电压作比较,得到电压偏差最大值;步骤四,根据最近相邻两次计算的所述电压偏差最大值判断计算是否收敛;步骤五,若收敛,将各段所述导线A相电流和所述末端节点A相电压进行存储;步骤六,若不收敛,重复执行所述步骤一至所述步骤四,直到收敛为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各段导线A相的电流,包括:采用第一公式,计算末端用户A相电流,其中,所述第一公式表示为:其中,I表示所述末端用户A相电流,A表示低压A相用户电量,T表示供电时间,U表示A相电压,表示首端功率因数;采用第二公式,计算所有导线A相电流,其中,所述第二公式表示为:其中,IA表示所述所有导线A相电流,Ia表示所连接导线或用户A相电流;采用第三公式,计算每段导线电压降,其中,所述第三公式表示为:ΔU=Ia
×
R,其中,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莉萍王海云王立永张再驰陈茜丁冬张雨璇吴红林汪伟姚艺迪李智涵贾东强丁红忻煜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