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灯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0594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19
一种汽车灯罩,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和散热片,所述内壳体嵌套在外壳体内,且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形成间隙空位,所述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设有均匀分布的聚光环,所述聚光环朝向车灯的侧面设有磨砂面;所述外壳体从其靠近车灯的一侧到最外侧依次设有防爆膜、石墨层和花纹,所述内壳体远离车灯的侧表面上设有凸层与散光层;所述散热片包括外置散热片与内置散热片,其中外置散热片设置在外壳体的上缘,内置散热片设置在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的顶端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汽车前照灯的灯罩,其密封性能优越,可以防水防雾,改变近光灯与远光灯光线强度,散热、隔热能力强。隔热能力强。隔热能力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灯罩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汽车灯罩。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灯罩用作汽车的透明保护罩,不仅为汽车车灯提供保护,还可以对车灯的光线进行一定程度的调节,其材料多为塑料,采用注塑工艺一体制造而成。现有技术中,前照灯灯罩的脆性较大,易发生破损,在雨雪天气情况下,车灯内容易会出现雾气和雨水,在炎热的夏季,车灯内温度较高,存在安全隐患,车灯的使用寿命达不到其理想状态,而且散热能力与照明效果也不理想,难以满足人们对灯具越来越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灯罩,能够提升灯罩的密封能力与防水防雾能力,散热隔热能力优越。
[0004]一种汽车灯罩,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和散热片,其中,所述内壳体嵌套在外壳体内,且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形成间隙空位,所述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设有均匀分布的聚光环,所述聚光环朝向车灯的侧面设有磨砂面;所述外壳体从其靠近车灯的一侧到最外侧依次设有防爆层、石墨层和花纹,所述内壳体远离车灯的侧表面上设有凸层与散光层;所述散热片包括外置散热片、内置散热片与连接片,其中,连接片贯穿外壳体与内壳体,且连接片一端连接外置散热片,另一端连接内置散热片,外置散热片设置在外壳体的上缘,内置散热片设置在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的顶端部。
[0005]优选地,所述外壳体与内壳体通过紧定螺钉装置连接固定,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的内部均设有与紧定螺钉配合的螺纹,所述紧定螺钉装置包括紧固片、密封环和垫片,,其中,紧固片设在紧定螺钉主体螺纹中间段,密封环设在外壳体1外侧,垫片设在密封环与紧定螺钉盖帽之间。
[0006]优选地,所述聚光环上至少套有三个环托片,环托片通过环氧树脂胶粘剂粘接在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
[0007]优选地,所述外壳体靠近车灯的一侧设有干燥盒,所述干燥盒至少设有两个,且干燥盒与外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0008]优选地,所述防爆层的厚度为10-20nm,石墨层的厚度为5-10nm。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的防爆层与石墨层可以达到防爆分散冲击力的目的,降低安全隐患,紧定螺钉装置与灯罩内用做粘接剂的环氧树脂胶为灯罩提供良好的密封与固定连接条件,而且散热、隔热能力强。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剖视图;
[0012]图3为本技术紧定螺钉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标记:1-外壳体;101-防爆层;102-石墨层;103-花纹;2-内壳体;201-凸层;202-散光层;3-紧定螺钉装置;301-紧固片;302-密封环;303-垫片;4-聚光环;5-环托片;6-干燥盒;7-散热片;701-外置散热片;702-内置散热片;703-连接片;8-近光灯;9-远光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灯罩,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和散热片7,其中,所述内壳体2嵌套在外壳体1内,且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形成间隙空位,所述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设有均匀分布的聚光环4,所述聚光环4朝向车灯的侧面设有磨砂面;所述外壳体1从其靠近车灯的一侧到最外侧依次设有防爆层101、石墨层102和花纹103,所述内壳体2远离车灯的侧表面上设有凸层201与散光层202;所述散热片7包括外置散热片701、内置散热片702与连接片703,其中,连接片703贯穿外壳体1与内壳体2,且连接片703一端连接外置散热片701,另一端连接内置散热片702,外置散热片701设置在外壳体1的上缘,内置散热片702设置在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的顶端部。
[0015]所述外壳体1与内壳体2通过紧定螺钉装置3连接固定,所述外壳体1和内壳体2的内部均设有与紧定螺钉3配合的螺纹,所述紧定螺钉装置3包括紧固片301、密封环302和垫片303,其中,紧固片301设在紧定螺钉主体螺纹中间段,密封环302设在外壳体1外侧,垫片303设在密封环302与紧定螺钉盖帽之间。
[0016]所述聚光环4上至少套有三个环托片5,环托片5通过环氧树脂胶粘剂粘接在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所述外壳体1靠近车灯的一侧设有干燥盒6,所述干燥盒6至少设有两个,且干燥盒6与外壳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防爆层101的厚度为10-20nm,石墨层102的厚度为5-10nm。
[0017]所述防爆层101采用纳米涂层技术处理,其内部的纳米小颗粒,不但可以保证良好的透光性,还可以通过其内部的颗粒分散局部的冲击力;石墨层102耐高温,耐腐蚀,具有一定的隔热与反射辐射的能力。凸层201设置在远光灯9附近,对光线进行聚焦增强,散光层202设置在近光灯8附近,对光线进行折射衍射,分散光线强度;干燥盒6内设有干燥物料,对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的间隙空位进行降湿干燥;散热片7可采用铝片材料对车灯内部进行散热降温。
[0018]实施方式具体为:所述聚光环4通过环托片5固定连接于灯罩内部,环托片5通过环氧树脂胶粘接在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聚光环4将车灯内光线聚焦至磨砂面,聚焦后的灯光在磨砂面处产生漫反射,提高了磨砂面的亮度,从而提升灯罩整体的醒目效果,配合花纹103进行美化车灯。
[0019]实施方式具体为:将内壳体2嵌套在外壳体1内,在紧定螺钉装置3中,紧固片301安置在外壳体1与内壳体2外源间隙之间进行配合,密封环302设置在外壳体1外侧,垫片设置在密封环302与紧定螺钉盖帽之间,紧定螺钉主体通过预设的螺纹结构旋转贯穿内壳体2并伸入外壳体1内部,从而紧固外壳体1与内壳体2。
[0020]本技术工作原理如下,在潮湿环境中,灯罩内紧定螺钉装置3与环氧树脂胶为汽车车灯提供双重密封,干燥盒6对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的间隙空位进行降湿干燥,达到防水防雾效果;在高温环境中,防爆层101与石墨层102配合可以阻挡大部分热辐射,尽量避
免外部辐射对灯罩内车灯的干扰,近光灯8与远光灯9产生的热量由内置散热片702经连接片703传导到外置散热片701上,再通过汽车外部的空气对流进行散热,外置散热片701设置在外壳体1的上缘,由于外壳体1的上缘靠近车前盖的缝隙,此处风流量差值最大,空气对流效果最佳,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加强灯罩的散热能力。
[002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实施例不作为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额外限制,提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技术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灯罩,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和散热片(7),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2)嵌套在外壳体(1)内,且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形成间隙空位,所述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设有均匀分布的聚光环(4),所述聚光环(4)朝向车灯的侧面设有磨砂面;所述外壳体(1)从其靠近车灯的一侧到最外侧依次设有防爆膜(101)、石墨层(102)和花纹(103),所述内壳体(2)远离车灯的侧表面上设有凸层(201)与散光层(202);所述散热片(7)包括外置散热片(701)、内置散热片(702)与连接片(703),其中,连接片(703)贯穿外壳体(1)与内壳体(2),且连接片(703)一端连接外置散热片(701),另一端连接内置散热片(702),外置散热片(701)设置在外壳体(1)的上缘,内置散热片(702)设置在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的顶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灯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珂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瑞康真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