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堵口结构的电缆保护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0477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堵口结构的电缆保护管,所述电缆保护管两端设置有与之可拆卸连接的堵口器,所述电缆保护管的内侧两端还分别固定安装有电缆固定支架;当电缆保护管敷设完毕后,此时用堵口器将电缆保护管的两端口密封,防止异物进入;在电缆穿进电缆保护管内的过程中,电缆的一端进入电缆保护管后,先经过电缆固定支架,当电缆的一端到达电缆保护管的另一端口时,再由电缆固定支架将电缆的另一端固定,使敷设的电缆处于夹紧状态;通过这种电缆保护管堵口机构的设计,提高了电缆保护管的密封性且操作便捷;同时电缆进入电缆保护管后通过电缆固定支架将电缆夹紧,也避免了多根电缆聚在一起发热的问题,提高了电缆保护管内的散热效果。的散热效果。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堵口结构的电缆保护管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配件领域,具体是一种带有堵口结构的电缆保护管。

技术介绍

[0002]电缆保护管是指为了防止电缆受到损伤,敷设在电缆外层,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金属保护管。电缆保护管主要安装在通讯电缆与电力线交叉的地段,防止电力线发生断线造成短路事故,引起通讯电缆和钢丝绳带电,以保护电缆、交换机、机芯板,以至整机不被烧坏,对电力线磁场干扰也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在保护管敷设完毕应将两端管口堵严,防止进入异物影响电缆敷设,因此需设计一种带有堵口结构的电缆保护管。
[0003]但是实际生活中,一方面电缆保护管的堵口机构存在密封性不理想,操作不便的缺点;另一方面电缆保护管未能解决多根电缆聚在一起发热,散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堵口结构的电缆保护管。
[0005]本技术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克服以上技术问题,具体为:
[0006]一种带有堵口结构的电缆保护管,包括电缆保护管,所述电缆保护管两端设置有与之可拆卸连接的堵口器,所述电缆保护管的内侧两端还分别固定安装有电缆固定支架;
[0007]所述堵口器包括堵口器外壳及通过钢丝圈卡放于所述堵口器外壳内的接触管,所述接触管与所述堵口器外壳之间预留有用于弹簧放置的间隙,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接触管及堵口器外壳抵接,所述接触管上还设置有多个用于钢珠球放置的孔洞,所述堵口器外壳的内侧设置有用于钢珠球放置的环形腔,且所述堵口器外壳的端部设置有倾斜部,当堵口器外壳上的倾斜部移动到所述钢珠球所在位置后,为钢珠球提供活动空间;
[0008]所述孔洞的直径小于所述钢珠球的直径。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缆保护管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堵口器适配的钢珠配合槽和密封圈配合面。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缆固定支架包括将电缆固定支架固定在电缆保护管中的固定组件,及使电缆处于夹紧状态的夹紧组件;
[0011]还包括旋转轴,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夹紧组件与所述旋转轴转动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位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
[0013]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缆保护管内壁及旋转轴固定连接,呈周向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外侧。
[0014]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夹紧组件包括与旋转轴转动连接的第一夹紧杆、第二夹紧杆、第三夹紧杆、第四夹紧杆;
[0015]所述在第四支撑杆和第四夹紧杆之间设置连接有第一扭簧,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一夹紧杆之间设置连接有第二扭簧,在第二支撑杆和第二夹紧杆之间设置连接有第三扭簧,在第三支撑杆和第三夹紧杆之间设置连接有第四扭簧。
[0016]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夹紧杆、第二夹紧杆、第三夹紧杆、第四夹紧杆的端部均安装有转动连接的转动轮;
[0017]所述转动轮与电缆保护管的内壁滚动连接。
[0018]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具备以下优点:当电缆保护管敷设完毕后,此时用堵口器将电缆保护管的两端口密封,防止异物进入;在电缆穿进电缆保护管内的过程中,电缆的一端进入电缆保护管后,先经过电缆固定支架,当电缆的一端到达电缆保护管的另一端口时,再由电缆固定支架将电缆的另一端固定,使敷设的电缆处于夹紧状态;通过这种电缆保护管堵口机构的设计,提高了电缆保护管的密封性且操作便捷;同时电缆进入电缆保护管后通过电缆固定支架将电缆夹紧,也避免了多根电缆聚在一起发热的问题,提高了电缆保护管内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带有堵口结构的电缆保护管的轴测图。
[0020]图2为带有堵口结构的电缆保护管的总体爆炸图。
[0021]图3为带有堵口结构的电缆保护管的剖视图
[0022]图4为带有堵口结构的电缆保护管中电缆保护管的轴测图
[0023]图5为带有堵口结构的电缆保护管中堵口器的剖视图。
[0024]图6为带有堵口结构的电缆保护管中电缆固定支架的主视图。
[0025]图中:1-电缆保护管、2-电缆固定支架、3-钢丝圈、4-钢珠球、5-密封圈、6-弹簧、7-接触管、8-堵口器外壳、9-橡胶垫块、10-第一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12-第三支撑杆、13-第四支撑杆、14-第一夹紧杆、15-第二夹紧杆、16-第三夹紧杆、17-第四夹紧杆、18-第一扭簧、19-第二扭簧、20-第三扭簧、21-第四扭簧、22-旋转轴、23-堵口器、24-钢珠配合槽、25-密封圈配合面、26-转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7]另外,本技术中的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8]请参阅图1~6,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带有堵口结构的电缆保护管,包括电缆保护管1,所述电缆保护管1两端设置有与之可拆卸连接的堵口器23,所述电缆保护管1的内侧两端还分别固定安装有电缆固定支架2;
[0029]所述堵口器23包括堵口器外壳8及通过钢丝圈3卡放于所述堵口器外壳8内的接触管7,所述接触管7与所述堵口器外壳8之间预留有用于弹簧6放置的间隙,所述弹簧6的两端分别与接触管7及堵口器外壳8抵接,所述接触管7上还设置有多个用于钢珠球4放置的孔洞,所述堵口器外壳8的内侧设置有用于钢珠球4放置的环形腔,且所述堵口器外壳8的端部设置有倾斜部,当堵口器外壳8上的倾斜部移动到所述钢珠球4所在位置后,为钢珠球提供活动空间。
[0030]所述孔洞的直径小于所述钢珠球4的直径。
[0031]当用手对堵口器外壳8上的把手处向下施力时,堵口器外壳8压缩弹簧6向下移动,当堵口器外壳8到达接近钢珠球4的下部位置时,此时钢珠球4从电缆保护管1端口处的槽中移动出去,此时堵口器被打开,可以从电缆保护管1上移去;当堵口器8打开时,再推动堵口器外壳8的把手处向上移动时,钢珠球4被推到电缆保护管1端口处的槽中,同时电缆保护管1与密封圈5相贴合,此时堵口器处于关闭状态,电缆保护管1的端口位置被密封。
[0032]当电缆保护管1敷设完毕后,此时用堵口器将电缆保护管的两端口密封,防止异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堵口结构的电缆保护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保护管(1),所述电缆保护管(1)两端设置有与之可拆卸连接的堵口器(23),所述电缆保护管(1)的内侧两端还分别固定安装有电缆固定支架(2);所述堵口器(23)包括堵口器外壳(8)及通过钢丝圈(3)卡放于所述堵口器外壳(8)内的接触管(7),所述接触管(7)与所述堵口器外壳(8)之间预留有用于弹簧(6)放置的间隙,所述弹簧(6)的两端分别与接触管(7)及堵口器外壳(8)抵接,所述接触管(7)上还设置有多个用于钢珠球(4)放置的孔洞,所述堵口器外壳(8)的内侧设置有用于钢珠球(4)放置的环形腔,且所述堵口器外壳(8)的端部设置有倾斜部,当堵口器外壳(8)上的倾斜部移动到所述钢珠球(4)所在位置后,为钢珠球提供活动空间;所述孔洞的直径小于所述钢珠球(4)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堵口结构的电缆保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保护管(1)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堵口器(23)适配的钢珠配合槽(24)和密封圈配合面(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堵口结构的电缆保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固定支架(2)包括将电缆固定支架(2)固定在电缆保护管(1)中的固定组件,及使电缆处于夹紧状态的夹紧组件;还包括旋转轴(22),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旋转轴(22)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天琦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荣悦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