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作业人员实际操作考试用标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0077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起重机作业人员实际操作考试用标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地面上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盒体,所述盒体内设置有一电路板;所述盒体的上方设置有具有弹性的立杆,所述立杆内部中空,所述立杆的上端套设有一可上下升降的传感器柱;所述传感器柱内设置有倾角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所述传感器柱内还设置有给所述倾角传感器与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供电的供电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监测标杆受力与状态,保障考试过程的安全性与流畅性。与流畅性。与流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起重机作业人员实际操作考试用标杆


[0001]本技术涉及驾培训练考试领域,特别是起重机作业人员实际操作考试用标杆。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起重机作业人员考试过程中存在绕杆考试部分,现有考试方式标杆底部不固定,考试过程中标杆受到碰撞产生倒杆或位移,由现场考评员进行人工判断,记录与复原。这种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记录过程出现错误,对考试公平性产生影响;2、标杆受到碰撞后,考评员需要在考试过程中复原标杆,起重机处于未停机状态,对考评员人生安全产生影响;3、标杆底部不固定,标杆根据现场环境情况以及磨损的情况,受到撞击后存在不同结果,不存在标准化的判定;4、碰撞标杆后,需要人工复原,需暂停考试,对考试节奏以及考生心态产生影响。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监测标杆受力与状态的起重机作业人员实际操作考试用标杆,保障考试过程的安全性与流畅性。
[0005]本技术采用以下方式来实现:一种起重机作业人员实际操作考试用标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地面上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盒体,所述盒体内设置有一电路板;所述盒体的上方设置有具有弹性的立杆,所述立杆内部中空,所述立杆的上端套设有一可上下升降的传感器柱;所述传感器柱内设置有倾角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所述传感器柱内还设置有给所述倾角传感器与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供电的供电机构。
[0006]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包括MCU模块、充放电电路和无线通讯模块,所述MCU模块控制所述充放电电路和所述无线通讯模块。
[0007]进一步的,所述供电机构包括所述传感器柱内对称设置的导电槽和所述立杆上端对称设置的铜片,所述导电槽内对称设置有极性相反的电接触板,所述铜片嵌入所述导电槽内,所述铜片与所述MCU模块电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立杆的左右两侧依上而下等距离设置有若干对螺纹槽,所述传感器柱上的底端对称设置有螺纹通孔,所述传感器柱通过螺钉穿过对应的所述螺纹通孔与所述螺纹槽固定于所述立杆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底座通过螺栓固定于地面上。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在所述标杆内设置的传感器以及标准化值的设定监测所述标杆的受力与状态,从而判断碰杆、倒杆情况,通过底座固定,避免人工复原所述标杆,保障考试过程的安全性与流畅性;本技术中设置的所述立杆采用具有弹性的金属材料制成,保证所述立杆在复原的前提下不过度反弹;本技术中设置的供电机构采用的是铜片与电接触板接触的形式为所述倾斜角传感器与所述加速度传感
器进行供电,与电线连接供电形式相比,解决了多根电线缠绕的问题,提高了供电安全。本技术设置的所述立杆内部中空,使得所述铜片与所述MCU模块连接的导线可设置于所述立杆内部,避免导线外露,出现缠绕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的立杆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0014]图4为图1的传感器柱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图4的BB向剖视图。
[0016]图6为本技术的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8]请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起重机作业人员实际操作考试用标杆,包括固定于地面上的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盒体2,所述盒体2内设置有一电路板3;所述盒体2用于保护所述电路板3,所述盒体2的上方设置有用具有弹性的立杆4,所述立杆可使用如65Mn等金属材质制成,但不仅限与此,所述立杆4内部中空,使得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的导线可以设置于立杆4内部,避免导线外置,出现缠绕的问题,所述立杆4的上端套设有一可上下升降的传感器柱5;所述传感器柱5内设置有倾角传感器6和加速度传感器7,所述传感器柱5内还设置有给所述倾角传感器6与所述加速度传感器7供电的供电机构8。考试过程中,当所述标杆受到碰撞时产生倒杆或位移的情况时,所述倾角传感器6与所述加速度传感器7测量同时采集所述标杆受到碰撞时力与状态的变化情况,并将信号发送所述盒体2,所述盒体2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判断所述标杆是否出现倒杆或位移的情况,便于考评员对结果的判断;本技术通过在所述标杆内设置的传感器以及标准化值的设定监测所述标杆的受力与状态,从而判断碰杆、倒杆情况,通过底座固定,避免人工复原所述标杆,保障考试过程的安全性与流畅性。本技术所使用的倾角传感器的品牌为:TELESKY,加速度传感器的品牌为:辉煌,但不仅限与此。
[0019]请参照图6,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3包括MCU模块8、充放电电路9和无线通讯模块10,所述MCU模块8控制所述充放电电路9和所述无线通讯模块10。考试前,设定立杆的受力的基准值,考试过程中,当所述标杆受到碰撞时产生倒杆或位移的情况时,所述倾角传感器6与所述加速度传感器7测量同时采集所述标杆受到碰撞时力与状态的变化情况,并将信号传送所述MCU模块8,通过所述MCU模块8传输至所述无线通讯模块10,再由所述无线通讯模块10传输出去进行处理,给与最终的判断结果。本技术中所使用的MCU模块的品牌可以是STM32,无线通讯模块的型号为SI4463S4S-V1,但不仅限于此。
[0020]请参照图2至图5,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供电机构11包括所述传感器柱5内对称设置的导电槽12和所述立杆4上端对称设置的铜片13,所述导电槽12内对称设置有极性相反的电接触板,所述铜片13嵌入所述导电槽12内,所述铜片13与所述MCU模块8电连接。所述铜片13与所述导电槽12内极性相反的电接触板接触形成一个闭合电路,给相应的所述
倾角传感器6及所述加速度传感器7供电。本技术中设置的供电机构采用的是铜片与电接触板接触的形式为所述倾斜角传感器与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进行供电,与电线连接供电形式相比,解决了多根电线缠绕的问题,提高了供电安全。
[0021]请参照图1至图2,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立杆4的左右两侧依上而下等距离设置有若干对螺纹槽14,所述传感器柱5上的底端对称设置有螺纹通孔15,所述传感器柱5通过螺钉16穿过对应所述的螺纹通孔15与所述螺纹槽14固定于所述立杆4上。所述传感器柱5通过螺钉16固定不同高度的螺纹通孔15上,便于根据考试要求进行调节所述传感器柱5的高度。此外,可进行调换不同直径的传感器柱以适应实际使用。
[0022]请参照图1,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通过螺栓固定于地面上,当所述立杆4彻底损坏时,可进行替换。
[002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考试前,设定标杆的受力的基准值,考试过程中,当标杆受到碰撞时产生倒杆或位移的情况时,倾角传感器与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同时采集标杆受到碰撞时力与状态的变化情况,并将信号传送MCU模块,通过MCU模块传输至无线通讯模块,再由无线通讯模块传输出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机作业人员实际操作考试用标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地面上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盒体,所述盒体内设置有一电路板;所述盒体的上方设置有具有弹性的立杆,所述立杆内部中空,所述立杆的上端套设有一可上下升降的传感器柱;所述传感器柱内设置有倾角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所述传感器柱内还设置有给所述倾角传感器与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供电的供电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作业人员实际操作考试用标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MCU模块、充放电电路和无线通讯模块,所述MCU模块控制所述充放电电路和所述无线通讯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作业人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仲南林健民陈希杨许周生赵英王孟琪孙良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