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9132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3:59
对板状的工件进行搬送的搬送装置包括:第一吸附部,其底面抵接于所述工件并能够吸附所述工件;以及第一部及第二部,其底面能够抵接于所述工件且侧面与所述第一吸附部相邻,所述第一吸附部的底面吸附所述工件,所述第一部的底面及所述第二部的底面抵接于所述工件,所述第一吸附部的底面位于比所述第一部的底面及所述第二部的底面更靠吸附所述工件的第一方向侧的位置,由此使所述工件挠曲。由此使所述工件挠曲。由此使所述工件挠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搬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工件进行搬送的搬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一种搬送装置,其利用吸附喷嘴吸附面板零件等堆积的板状的工件,由此自上侧依次握持工件来进行搬送。在此种搬送装置中,需要将工件逐片分离来进行搬送,以便不搬送多个工件。因此,已知有在利用搬送装置进行搬送时,用以将第一片工件与第二片及第二片以后的工件容易地分离的技术。
[0003]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技术:在位于最上部的面板的上表面上所重叠的衬纸上吸附两个吸附垫,使吸附垫向衬纸的纸面内侧方向靠近而使衬纸挠曲,从而解除衬纸与最上层的面板的密接状态。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1889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在所述专利文献1中,在利用两个吸附垫充分地吸附工件之后,将吸附垫相互接近而将工件彼此分离。此时,进行吸附及接近的多个工序,因此工件的握持工序有改善的余地。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更容易地将板状的工件彼此分离的搬送装置。
[0009]本专利技术的一例的搬送装置是对板状的工件进行搬送的搬送装置,包括:第一吸附部,其底面抵接于所述工件并能够吸附所述工件;以及第一部及第二部,其底面能够抵接于所述工件且侧面与所述第一吸附部相邻,且所述第一吸附部的底面吸附所述工件,所述第一部的底面及所述第二部的底面抵接于所述工件,所述第一吸附部的底面位于比所述第一部的底面及所述第二部的底面更靠吸附所述工件的第一方向侧的位置,由此使所述工件挠曲。
[0010]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例的搬送装置是对板状的工件进行搬送的搬送装置,
[0011]包括:第一部,其底面能够抵接于所述工件;以及第一吸附部及第二吸附部,其底面抵接于所述工件并能够吸附所述工件且侧面与所述第一部相邻,且所述第一吸附部的底面及所述第二吸附部的底面吸附所述工件,所述第一部的底面抵接于所述工件,所述第一吸附部的底面及所述第二吸附部的底面位于比所述第一部的底面更靠吸附所述工件的第一方向侧的位置,由此使所述工件挠曲。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搬送装置的整体正视图。
[0013][图2]是表示工件吸附前的搬送装置的放大正视图。
[0014][图3]是表示工件吸附时的搬送装置的放大正视图。
[0015][图4]是表示工件上升时的搬送装置的放大正视图。
[0016][图5]是表示工件搬送时的搬送装置的放大正视图。
[0017][图6]图6A至图6C是表示第一吸附部及第一部、第二部的配置的第一变形例至第三变形例的平面图。
[0018][图7]图7A及图7B是表示第一吸附部及第一部、第二部的配置的第四变形例及第五变形例的平面图。
[0019][图8]图8A至图8D是表示第一吸附部及第一部、第二部的配置的第六变形例至第九变形例的平面图。
[0020][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搬送装置中的工件吸附时的放大正视图。
[0021][图10]图10A至图10C是表示第一吸附部、第二吸附部及第一部的配置的第十变形例至第十二变形例的平面图。
[0022][图11]图11A及图11B是表示第一吸附部、第二吸附部及第一部的配置的第十三变形例及第十四变形例的平面图。
[0023][图12]图12A至图12C是表示第一吸附部、第二吸附部及第一部的配置的第十五变形例至第十七变形例的平面图。
[0024][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搬送装置的整体正视图。
[0025][图14]是图13中的A-A线向视图。
[0026][图1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搬送装置中的工件吸附时的放大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第一实施方式>
[0028]首先,使用图1至图5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搬送装置1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中,以图1所示的箭头定义搬送装置1的方向。本实施方式的搬送装置1是用于自水平堆积的板状的工件W的层叠体WL自上侧吸附并握持工件W来进行搬送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位于层叠体WL的最上部的工件W记载为“第一工件W1”,将位于第一工件W1的正下方(自上方起第二个)的工件W记载为“第二工件W2”(参照图2)。
[0029]如图1所示,搬送装置1包括第一部31及第二部32,第一部31包括:搬送引导件11、搬送机构12、升降引导件13、升降机构14、吸气管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吸附部的吸附喷嘴16、吸气机构17、吸气软管18、第一按压构件31a以及第一抵接部31b,第二部32包括第二按压构件32a与第二抵接部31b。在本实施方式的搬送装置1中,各构成元件由未图示的控制部驱动控制。再者,作为第一吸附部中的工件W的吸附方法,也可采用使用静电卡盘、电磁卡盘将工件W吸附于第一吸附部的结构。
[0030]搬送机构12是用于通过使吸附部向左右水平方向(图1中所示的箭头H方向)移位而对工件W进行搬送的机构(搬送部)。搬送机构12构成为能够沿着架设于水平方向上的搬送引导件11移动。自搬送机构12向下方垂下了升降引导件13,在升降引导件13上设置有升降机构14。升降机构14构成为能够沿着升降引导件13在上下方向(图1中所示的箭头V方向)上升降。
[0031]自升降机构14的下表面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部向下方垂下了吸气管15,在吸气管
15的下端部设置有吸附喷嘴16。吸气管15经由吸气软管18而与吸气机构17连接。吸气机构17包括未图示的真空泵及阀,通过控制部驱动吸气机构17,经由吸气软管18及吸气管15而自吸附喷嘴16进行吸气,吸附喷嘴16吸附工件W。在本实施方式中,吸附喷嘴16由能够在上下方向上伸缩的弹性原材料形成。而且,构成为在吸附部吸附工件W时吸附喷嘴16收缩而弹性变形(参照图3)。
[0032]自升降机构14的下表面向隔着吸气管15的左右两侧垂下了大致棒状的第一部31及第二部32。换句话说,吸气管15设置于第一部31与第二部32之间。第一部31包括棒状的第一按压构件31a、与设置于第一按压构件31a的下端部的第一抵接部31b。同样地,第二部32包括棒状的第二按压构件32a、与设置于第二按压构件32a的下端部的第二抵接部32b。第一部31及第二部32的侧面配置于与吸附喷嘴16相邻的位置。另外,第一部31及第二部32的底面(第一抵接部31b、第二抵接部32b的底面)在利用吸附喷嘴16对工件W的吸附时抵接于工件W。第一抵接部31b、第二抵接部32b由发泡树脂等可弹性变形的原材料形成(参照图3)。第一抵接部31b、第二抵接部32b如图3所示在利用吸附喷嘴16对工件W的吸附时对工件W赋予按压力。再者,也可设为以下结构:将第一抵接部31b、第二抵接部32b的下端部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宽度的形状,第一抵接部31b、第二抵接部32b相对于工件W呈沿着前后方向的线状抵接。另外,也可仅由不包括第一抵接部31b、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搬送装置,是对板状的工件进行搬送的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附部,其底面抵接于所述工件并能够吸附所述工件;以及第一部及第二部,其底面能够抵接于所述工件且侧面与所述第一吸附部相邻,且所述第一吸附部的底面吸附所述工件,所述第一部的底面及所述第二部的底面抵接于所述工件,所述第一吸附部的底面位于比所述第一部的底面及所述第二部的底面更靠吸附所述工件的第一方向侧的位置,由此使所述工件挠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及所述第二部为大致棒状,且在所述第一吸附部的仰视时,按照所述第一部的底面、所述第一吸附部的底面、所述第二部的底面的顺序呈大致直线状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吸附部的仰视时,所述第一吸附部的底面配置于所述第一部的底面与所述第二部的底面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包括肋。5.一种搬送装置,是对板状的工件进行搬送的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其底面能够抵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砂隆志桥本和也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理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