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安全军用电子雷管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9132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安全军用电子雷管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无线通信电路接收无线控制信号并传输给CPU进行处理;D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安全军用电子雷管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电子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安全军用电子雷管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适用于矿山,隧道等领域的电子雷管起爆控制电路应用较成熟,但军事演习活动所使用的电雷管起爆技术水平还较低,现有的电雷管起爆系统主要有传统电雷管和有线引爆控制器组成,根据演习人员的实际行军速度,将传统的电雷管埋入相应的炸点后,有线连接引爆器。当引爆人员接收到引爆指令后,人工控制引爆器完成引爆。
[0003]该控制系统中电雷管主要有雷管,电点火头,脚线等组成,当引爆控制器控制电引火元件后,使其电能转化为热能,实现引爆。炮箱内置引爆器,其核心主要有电子开关、电阻、LED指示灯等分立元件组成,这种系统只能基本满足军事演习的需要,但是可靠性和安全性能都比较低,而且功能比较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电子雷管控制电路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多功能安全军用电子雷管控制电路。
[0005]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安全军用电子雷管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含无线通信电路、CPU、DC-DC电源模块、充放电功能控制电路、引爆功能控制电路、自毁功能控制电路。
[0006](1)无线通信电路接收无线控制信号并传输给CPU进行处理,通过内部信号检测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
[0007](2)DC-DC电源模块为CPU和每个指令控制电路提供相应的电源电压。在整个控制系统中,电子雷管容易受静电、杂散电流及射频电流的影响,存在误引爆的潜在危险,故电源的稳定性是控制系统可靠工作的关键,DC-DC电源转换模块能够很好的进行电源隔离,提供输入过压、欠压保护,同时能对输出进行过压及过流保护。电源模块能为系统控制电路提供+12V、+5V、+3.3V电压。其中+12V电压为电子雷管点火时提供能量,+3.3V电压为CPU及其外围电路提供能量。DC-DC电源转换模块通过瞬态抑制二极管TS1器件,可有效的抑制静电、杂散电流及射频电流对于后续控制电路的影响,起到保护内部电子电路的目的。
[0008](3)充放电功能控制电路:单片机输出的“充电”控制信号接二极管D1,二极管阴极通过储能电容C12接地;单片机输出的“安全”控制信号接二极管D2,后通过电容C13接地,二极管的阴极同时接N沟道场效应管Q1的栅极、Q1的源极接储能电容C12、Q1的漏极接电阻R1。
[0009](4)引爆功能控制电路:单片机输出的“引爆”控制信号接二极管D3、后通过电容C14接地,二极管的阴极接N沟道场效应管Q2的栅极、Q2的漏极接二极管D1,之后接单片机的“充电”控制信号端,Q2的源极通过电子雷管的桥丝电阻R2接地。
[0010](5)自毁功能控制电路:单片机输出的“自毁”控制信号接二极管D4、电阻R2、后通
过电容C15接地,同时电阻R2后接N沟道场效应管Q3的栅极、Q3的漏极接单片机电源VCC,后通过保险丝与电路电源VDD连接,Q3的源极直接接地。
[0011]所述的“安全”和“引爆”指令均是在电路充电状态下,同时“引爆”指令发出后,“安全”和“自毁”指令延时发出,目的是为了释放储能电容电压,确保如有未能引爆的电子雷管失去起爆能力。所有的时序控制全部由CPU完成,做到精确延时控制电子雷管的目的。
[0012]本技术大大提高了电子雷管控制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可以应用于军事演习中大范围电子雷管的远程遥控爆破。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技术采用了DC-DC隔离电源,在输入回路中利用浪涌保护电路消除了有害的高能量脉冲信号。
[0015](2)本技术通过瞬态抑制二极管,有效的抑制了静电、杂散电流及射频电流的影响,稳定了系统电源,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0016](3)本技术设计了充放电、引爆及自毁功能控制电路,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实现,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及可控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12V/12V DC-DC电源模块;
[0018]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12V/5V电源转换电路;
[0019]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5V/3.3V电源转换电路;
[0020]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充电、安全、引爆控制电路;
[0021]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自毁保护控制电路;
[0022]图6是本技术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技术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详述如下:
[0024]如图6所示,该控制电路包含无线通信电路、CPU、DC-DC电源模块、充放电功能控制电路、引爆功能控制电路、自毁功能控制电路;无线通信电路接收无线控制信号并传输给CPU进行处理,通过内部信号检测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
[0025](1)图1为12V/12V隔离电源。当系统接上电源后,隔离电源产生+12V的稳定电压,U1为隔离器件,能很好的抑制静电、杂散电流及射频电流对于后续控制电路的影响,起到保护内部电子电路的目的。TS1器件是一种瞬态抑制二极管,当受到高能量脉冲干扰时,内部工作阻抗会随之发生变化,进而降低导通值,吸收大电流而将两端电压钳制在预定水平,
[0026](2)图2为+12V电源转换为+5V电源电路,U2是一款低压差稳压模块,TS2器件可以起到抗浪涌作用。
[0027](3)图3为+5V电源转换为+3.3V电源电路,输入给定+5V电压,输出稳定的+3.3V电压,给CPU提供稳定的电源电压,确保系统的可靠控制。
[0028](4)图4为充放电、引爆功能控制电路:单片机输出的“充电”控制信号接二极管D1,二极管阴极通过储能电容C12接地;单片机输出的“安全”控制信号接二极管D2,后通过电容
C13接地,二极管的阴极同时接N沟道场效应管Q1的栅极、Q1的源极接储能电容C12、Q1的漏极接电阻R1;单片机输出的“引爆”控制信号接二极管D3、后通过电容C14接地,二极管的阴极接N沟道场效应管Q2的栅极、Q2的漏极接二极管D1,之后接单片机的“充电”控制信号端,Q2的源极通过桥丝电阻R2接地。
[0029]当CPU接收到“充电”信号后,系统电源电压通过D1,给储能电容C12充电,为后续的引爆电子雷管做好储能准备。在充电状态下,如果因为特殊原因不需要起爆电子雷管,此时需要将储能电容的电压释放掉,此时就需要给出“安全”指令。当CPU接收到“安全”指令时,N沟道场效应管Q1导通,储能电容与电阻R1形成放电回路,电路处于放电安全状态,电子雷管不会起爆。当CPU接收到“引爆”指令时,N沟道场效应管Q2导通,储能电容储存的能量通过电子雷管桥丝电阻R2放电,桥丝电阻一般为1~5Ω,放电电流较大,电能转化为热能引爆雷管,完成爆破作业。
[0030](5)图5为自毁控制电路:单片机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安全军用电子雷管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包含CPU控制系统、无线通信电路、DC-DC电源模块、充放电功能控制电路、引爆功能控制电路、自毁功能控制电路,无线通信电路接收无线控制信号并传输给CPU控制系统进行处理,CPU控制系统通过内部信号检测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CPU控制系统中包含无线接收模块,与远程的无线发送模块通信,完成信号指令及电子雷管的ID信息的传递;DC-DC电源模块为CPU控制系统和每个指令控制电路提供相应的电源电压;充放电功能控制电路,单片机输出的“充电”控制信号接二极管D1,二极管阴极通过储能电容C12接地;单片机输出的“安全”控制信号接二极管D2,后通过电容C13接地,二极管的阴极同时接N沟道场效应管Q1的栅极、Q1的源极接储能电容C12、Q1的漏极接电阻R1;引爆功能控制电路,单片机输出的“引爆”控制信号接二极管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少波赵玲梁勇陈影何惠英赵建辉范毅军胡云朋孙孟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