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承载式车身汽车安全气囊ECU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9060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承载式车身汽车安全气囊ECU的安装结构,包括固定安装于车辆正中间的安全气囊ECU,所述安全气囊ECU置于发动机后罩的后方非承载式车身底板上,由用于固定安全气囊ECU的安全气囊支架及加强梁组成,所述加强梁呈几字型,固定于所述车身底板的左右纵梁的中间,所述安全气囊ECU通过安全气囊支架固定于加强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优化加强梁和安全气囊ECU支架的结构,使得安全气囊ECU安装点的动刚度满足要求。整个布置方式结构简单,既满足了车辆总布置的要求,又能满足安全气囊ECU的使用要求,工艺简单可实现批量化生产。产。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承载式车身汽车安全气囊ECU的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安全气囊ECU的固定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适用于非承载式车身汽车安全气囊ECU的固定装置,涉及汽车碰撞安全


技术介绍

[0002]安全气囊为汽车被动安全性能的核心部件之一,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有效保护驾驶员和乘员的安全。安全气囊ECU的作用是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计算碰撞加速度信号并通过相应的算法来控制是否起爆和安全气囊起爆时间,但是如果安全气囊发生误爆时,不但不能对乘员起到保护作用,反而对驾驶员和乘员严重的杀伤力,为了保证安全气囊精确精测碰撞加速度信号和不发生误爆,需要将安全气囊ECU布置在合适的位置,此位置可以准确反映车辆碰撞时的加速度。同时,安全气囊ECU支架需满足动刚度的要求,防止在正常使用工况发生误爆。
[0003]非承载式车身主要由车架总成和车身连接而成,在碰撞发生时,车架总成吸收了碰撞能力的65%以上,车身结构本身就比较弱,安全气囊ECU布置要求在远离碰撞的区域并且要求底板在1000Hz内不允许出现共振,非承载式车身的设计特点导致安全气囊ECU位置布置困难,寻找到位置后仍然需要对车身的结构进行加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了一种非承载式车身汽车安全气囊ECU布置及固定装置,布置位置能反映车体碰撞时的加速度,同时解决了承载式车身底板刚度偏弱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非承载式车身汽车安全气囊ECU的安装结构,包括固定安装于车辆正中间的安全气囊ECU,所述安全气囊ECU置于发动机后罩的后方非承载式车身底板上,由用于固定安全气囊ECU的安全气囊支架及加强梁组成,所述加强梁呈几字型,固定于所述车身底板的左右纵梁的中间,所述安全气囊ECU通过安全气囊支架固定于加强梁上。
[0006]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梁的断面结构呈“几”字型结构,所述“几”字型结构的中间位置低于两侧的高度,且在其中间位置冲有长腰型凸台。
[0007]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梁的横向两端具有向上的翻边,所述翻边与非承载式车身的左右纵梁通过点焊连接;长腰型凸台中间位置和车身底板也采用点焊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梁沿长边方向具有与车身底板固定的加强梁底板,所述加强梁底板上对称设有四个固定孔,在四个固定孔处采用拉铆螺母将所述加强梁与车身底板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安全气囊支架固定于加强梁的上方,其呈正四边形结构,包括最下方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冲压有四边形加强凸台,所述四边形加强凸台的中心位置冲有能够提高安装支架的动刚度的十字形加强筋。
[0010]进一步的,所述四边形加强凸台的三个角上分别固定有与安全气囊ECU相匹配的凸焊螺栓,所述底座的后部沿中心线对称设有焊接定位孔。
[0011]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架通过二氧化碳保护焊焊接在车身底板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梁和安全气囊的安装支架均为冲压件,材料为钢。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安全气囊ECU布置在发动机罩的后方位于车身底板纵梁的中间,此处底板刚性好,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不易变形且能精确反应车体的碰撞时的减速度。同时在安全气囊ECU安装位置处合理设计加强梁及安全气囊ECU支架的位置,优化加强梁和安全气囊ECU支架的结构,使得安全气囊ECU安装点的动刚度满足要求。整个布置方式结构简单,既满足了车辆总布置的要求,又能满足安全气囊ECU的使用要求,工艺简单可实现批量化生产。
附图说明
[0014]图 1 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 2 为本技术中几字型加强梁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 为本技术中安全气囊ECU的安装支架和几字型加强梁的位置关系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安全气囊ECU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说明:1-安全气囊ECU、2-非承载式车身底板、3-几-字型加强梁、4-安装支架、5-长腰型凸台、6-几字型加强梁翻边、7-几字型加强梁定位孔、8-几字型加强梁拉铆螺母孔、9-四边形加强凸台、10-十字形加强筋、11-焊接定位孔、12-凸焊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承载式车身汽车安全气囊ECU的安装结构,结构如图所示,包括安全气囊ECU,布置安装于车辆的正中间,置于发动机后罩后方200mm的非承载式车身底板上,此位置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底板不易变形,且两边设有纵梁,减速度信号和车体加速度信号一致。
[0020]该安全气囊ECU包括用于固定安全气囊ECU的安全气囊支架及加强梁,加强梁固定于所述车身底板的左右纵梁的中间,所述安全气囊ECU通过安全气囊支架固定于加强梁上。
[0021]如图2所示,加强梁的断面结构呈“几”字型形状,为了避让下部的变速箱壳体,“几”字型的高度两侧高中间低,中间冲有长腰型凸台。
[0022]同时,加强梁的两侧带有翻边,两侧翻边和非承载式车身的左右纵梁采用点焊连接。加强梁上端面和车身底板采用点焊连接,长腰型凸台和车身底板也采用点焊连接。加强梁和车身纵梁连接同时和车身底板焊接,可显著提高此处车身底板的刚性。
[0023]加强梁上还设有焊接定位孔及四个固定孔,在四个固定孔处采用拉铆螺母将“几”字型加强梁和车身底板连接。
[0024]如图3所示,安全气囊支架位于加强梁的上方,确保“几”字型加强梁和安全气囊支架组成盒状结构,大大提升车身底板的模态频率值,使之在1000Hz内不发生显著共振。
[0025]如图4所示,安全气囊支架呈正四边形结构,中部冲压有前低后高的四边形加强凸台,四边形加强凸台中部冲有十字形加强筋。安全气囊支架上设有两个焊接定位孔,四边形加强凸台上焊接有3个凸焊螺栓。
[0026]同时,安全气囊支架通过二氧化碳保护焊焊接在车身底板上。加强梁和安全气囊支架均为冲压件,材料为钢。
[0027]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承载式车身汽车安全气囊ECU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装于车辆正中间的安全气囊ECU,所述安全气囊ECU置于发动机后罩的后方非承载式车身底板上,由用于固定安全气囊ECU的安全气囊支架及加强梁组成,所述加强梁呈几字型,固定于所述车身底板的左右纵梁的中间,所述安全气囊ECU通过安全气囊支架固定于加强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承载式车身汽车安全气囊ECU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的断面结构呈“几”字型结构,所述“几”字型结构的中间位置低于两侧的高度,且在其中间位置冲有长腰型凸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承载式车身汽车安全气囊ECU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的横向两端具有向上的翻边,所述翻边与非承载式车身的左右纵梁通过点焊连接;长腰型凸台中间位置和车身底板也采用点焊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承载式车身汽车安全气囊ECU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沿长边方向具有与车身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刘凯蔡小石陈桂均杨情操康毅邹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