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闪蒸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38822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闪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蒸腔,控制器,传输装置,闸门(9),高温主蒸室(3),低温预热室(2),预热装置,主蒸加热装置,以及牵引电机(7)。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高低温预热室与螺旋管式双加热管道的烘干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闪蒸系统,该系统能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能自动完成靛蓝物料烘干时的高低温的转换,在烘干中的靛蓝物料转换到低温预热室进行预蒸后,使靛蓝物料在进入高温主蒸室内进行高温烘干,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靛蓝物料的烘干效率,同时确保了靛蓝物料的烘干质量。烘干质量。烘干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闪蒸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制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闪蒸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靛蓝物料是染料中的一种,将苯胺和羟基乙腈以摩尔比为1∶0.9-1∶1.2 的计量放在缩合反应器中,在摄氏60-105度下反应,经过2-8小时反应结束,再将反应物料全部放入水解反应器,并将氢氧化钾以与苯胺1∶0.9-1∶1.2摩尔比放入水解反应器,在沸腾并有回流下进行水解反应,并将反应所排出的氨气采用酸吸收,直至在水解反应器中不再排出氨气为止,最后将得到的反应物料进行浓缩,干燥得到白色、微黄色的粉末或片状物苯基甘氨酸钾,再将该苯基甘氨酸钾与氢氧化钠加氢氧化钾及氨基钠进入碱熔氧化反应后得到靛蓝物料,最后将靛蓝物料放入内蒸设备中进行烘干便得到靛蓝粉。
[0003]目前人们多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对靛蓝物料进行烘干,这种烘干方式虽然操作简单,但极为耗电,且烘干的效率差,因而现有的靛蓝物料内蒸设备存在烘干质量差,烘干效率低的问题。
[0004]因此,提供一种即能提高靛蓝物料的烘干效率,又能确保靛蓝物料的烘干质量的烘干系统便是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靛蓝物料内蒸设备的烘干效率低,烘干质量低的缺陷,提供的一种闪蒸系统。
[0006]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闪蒸系统,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蒸腔,设置在支架上的控制器,设置在蒸腔内底部的传输装置,设置在蒸腔中部并将蒸腔分为高温主蒸室和低温预热室的闸门,设置在低温预热室内的预热装置,设置在高温主蒸室内的主蒸加热装置,以及设置在蒸腔顶部外侧且转轴通过钢索与闸门连接的牵引电机;所述预热装置包括设置在低温预热室顶部外侧上的第一加热装置和设置在低温预热室内且进风口与第一加热装置的出风口相连接、出风口与第一加热装置的进风口连接的第一加热管道;所述高温主蒸室顶部设置有的排风装置;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加热装置和主蒸加热装置以及牵引电机电连接;所述传输装置贯穿高温主蒸室和低温预热室。
[0007]所述主蒸加热装置包括设置蒸腔顶部外侧上的第二加热装置和第三加热装置,设置在高温主蒸室内且进风口与第二加热装置的出风口相连接、出风口与第二加热装置的进风口连接的第二加热管道,以及设置在高温主蒸室内且进风口与第三加热装置的出风口相连接、出风口与第三加热装置的进风口连接的第三加热管道;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二加热装置和第三加热装置电连接。
[0008]所述传输装置由设置在蒸腔内底部的安装台,设置在安装台一端的驱动电机,设置在安装台内部且一端通过连接套与驱动电机的转轴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安装台设有驱动电机相对应的一侧连接并贯穿传输带的驱动辊,以及设置在安装台内部且与驱动辊相
平行并贯穿传输带的从动辊组成;所述驱动辊与从动辊通过从动辊连接。
[0009]为了本技术的实际使用效果,所述闸门正下方处设有固定在蒸腔底部且与传输装置的下侧面紧密接触的隔热板。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一加热管道呈螺旋形布置在低温预热室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加热管道和第三加热管道均呈螺旋形布置在高温主蒸室的内壁上。
[0011]为确保本技术的高温主蒸室内的烘干稳定的均匀,所述第二加热管道的管内气流方向与第三加热管道的管内气流方向相反。
[0012]为更好的实施本技术,所述排风装置由风管,设置在风管的进风口上的抽风机,以及设置在风管出风口上的网状防尘罩组成;所述抽风机则固定在蒸腔的排风口内。
[0013]所述排风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两台,且这些排风装置分布在蒸腔顶部外侧上。所述蒸腔一端设置有进料口、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上均设置有门体,所述门体上设置有密封圈。
[0014]所述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和第三均加热装置为热泵;所述热泵为空气热泵或地源热泵。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采用了高低温预热室与螺旋管式双加热管道的烘干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闪蒸系统,该系统能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能自动完成靛蓝物料烘干时的高低温的转换,在烘干中的靛蓝物料转换到低温预热室进行预蒸后,使靛蓝物料在进入高温主蒸室内进行高温烘干,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本技术对靛蓝物料的烘干效率,同时确保了靛蓝物料的烘干质量。
[0017](2)本技术的加热装置采用了热泵来实现,该加热装置不仅极大的降低了靛蓝物料的烘干成本,使靛蓝物料的烘干成本仅为原有的靛蓝物料的烘干成本的1/4,而且还显著的缩短了靛蓝物料烘干的时间。
[0018](3)本技术的第二加热管道的管内气流方向与第三加热管道的管内气流方向相反,有效的确保了整个烘烤风道的温度均匀,从而提高了靛蓝物料的烘干效率、烘干质量。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传输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21]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0022]1—支架,2—低温预热室,3—高温主蒸室,4—第二加热装置,5—第三加热装置,6—第一加热装置,7—牵引电机,8—排风装置,9—闸门,10—门体, 11—密封圈,31—驱动电机,32—安装台,33—传输带,34—从动辊,35—驱动辊,42—第二加热管道,52—第三加热管道,62—第一加热管道,81—风管, 82—抽风机,83—网状防尘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4]实施例
[0025]如图1、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靛蓝物料用节能烘干系统包括支架1,蒸腔,控制器,传输装置,高温主蒸室3,牵引电机7,低温预热室2,排风装置8,闸门9,预热装置,以及主蒸加热装置。其中,预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装置6和第一加热管道62。主蒸加热装置包括第二加热装置4,第三加热装置5,第二加热管道42,以及第三加热管道52。排风装置8包括风管81,抽风机82,以及网状防尘罩83。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加热装置6和主蒸加热装置以及牵引电机7电连接。控制器在本实施例中优先采用多路输出的定时控制器来实现,对其型号无要求。
[0026]实施时,本技术的支架为不锈钢制作而成,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它金属、木材或水泥等构成。蒸腔为不锈钢制作而成,其蒸腔壁中设置有保温隔热层,该蒸腔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它金属、木材或水泥等构成,蒸腔一端设置有进料口、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上均设置有门体 10,所述门体10上设置有密封圈11,即在低温预热室2一端泽为进料口,高温主蒸室3一端设置为出料口。本技术如图1所示,闸门9设置在蒸腔的内壁中部且位于设置在蒸腔的底部的传输装置的上方,其闸门9关闭时与传输装置的台面充分接触,并将蒸腔分为低温预热室2和高温主蒸室3。该闸门9本技术则优先采用了伸缩式闸门,其该闸门9的固定板采用螺栓固定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闪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设置在支架(1)上的蒸腔,设置在支架(1)上的控制器,设置在蒸腔内底部的传输装置,设置在蒸腔中部并将蒸腔分为高温主蒸室(3)和低温预热室(2)的闸门(9),设置在低温预热室(2)内的预热装置,设置在高温主蒸室(3)内的主蒸加热装置,以及设置在蒸腔顶部外侧且转轴通过钢索与闸门(9)连接的牵引电机(7);所述预热装置包括设置在低温预热室(2)顶部外侧上的第一加热装置(6)和设置在低温预热室(2)内且进风口与第一加热装置(6)的出风口相连接、出风口与第一加热装置(6)的进风口连接的第一加热管道(62);所述高温主蒸室(3)顶部设置有的排风装置(8);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加热装置(6)和主蒸加热装置以及牵引电机(7)电连接;所述传输装置贯穿高温主蒸室(3)和低温预热室(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闪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蒸加热装置包括设置蒸腔顶部外侧上的第二加热装置(4)和第三加热装置(5),设置在高温主蒸室(3)内且进风口与第二加热装置(4)的出风口相连接、出风口与第二加热装置(4)的进风口连接的第二加热管道(42),以及设置在高温主蒸室(3)内且进风口与第三加热装置(5)的出风口相连接、出风口与第三加热装置(5)的进风口连接的第三加热管道(52);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二加热装置(4)和第三加热装置(5)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闪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由设置在蒸腔内底部的安装台(32),设置在安装台(32)一端的驱动电机(31),设置在安装台(32)内部且一端通过连接套与驱动电机(31)的转轴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祥根王江涛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五新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