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用路面劣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8541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路用路面劣实装置,包括一壳体固定安装于压路机侧面,所述壳体侧面开有通风孔,一对安装件A连接于壳体背面两侧,通过螺钉与压路机保持固定连接,一红外线传感器安装于壳体底部,测量路面温度,一集成单元,设置于壳体内,散热装置安装于壳体内侧面通风孔处,太阳能板安装于壳体顶部,为散热装置以及集成单元供电,一减震机构设置于集成单元底部与壳体之间,将壳体安装于压路机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减震散热,并能够持续为装置供电,节约资源,对路面压实进行准确、实时和高效的监测。实时和高效的监测。实时和高效的监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用路面劣实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具来体讲涉及的是一种公路用路面劣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年,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特别是高级公路的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通常,公路的建设里程较长,对公路施工过程的监管难度较大,虽然采取了分段施工和监管措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无法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的监管,存在大量的监管漏洞,而且施工现场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因而,也就给一些投机取巧的施工人员提供了机会,偷工减料。从而导致道路建设不达标,交通事故频频发生,对人身和财产安全产生了较大的威胁。所以,十分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对道路的施工过程进行监控,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减少因为工程质量不达标而导致的事故,因此出现了劣实装置。
[0003]现有的劣实操作大都通过固定安装在压路机上,这就导致了压路机在工作状态中所产生的震动会作用于监测装置,因为没有安装一定的缓冲装置,长时间后会导致监测装置的精度下降,对施工质量的监测工作造成影响,同时监测装置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需要及时散热,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劣实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在此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减震散热、并能够持续为装置供电、节约资源对路面压实进行准确、实时和高效的监测的公路用路面劣实装置。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公路用路面劣实装置,包括一壳体,固定安装于压路机侧面,壳体侧面开有通风孔,一对安装件A,连接于壳体背面两侧,通过螺钉与压路机保持固定连接,一红外线传感器,安装于壳体底部,测量路面温度,一集成单元,设置于壳体内,集成单元可获取压路机的位置坐标数据,集成单元根据获取的实时位置坐标数据、预存的压路机的压路尺寸数据、红外线传感器测量的路面温度数据以及预先建立的待监测路面点阵地图生成压路机的路面压实轨迹地图,散热装置,安装于壳体内侧面通风孔处,太阳能板,安装于壳体顶部,为散热装置以及集成单元供电,一减震机构,设置于集成单元底部与壳体之间,将壳体安装于压路机侧面,集成单元不断的获取压路机坐标位置,并根据获取的实时位置坐标数据、预存的压路机的压路尺寸数据、路面温度数据以及预先建立的待监测路面点阵地图,生成压路机的路面压实轨迹地图,并将路面压实轨迹地图发送至监控终端,对路面压实进行准确、实时和高效的监测,减震机构对外界振动进行缓冲减震,避免外界振动对集成单元的精度造成影响,散热装置不断的对装置进行散热,避免了因高温对集成单元造成精度下降,太阳能板为装置进行供电,节约资源,且方便绿色。
[0006]进一步的,壳体正面开口,开口处设置一与壳体侧壁铰接的开合板,便于打开,对
集成单元进行维修。
[0007]进一步的,壳体侧面通风孔处安装防尘网,散热时,避免灰尘进入壳体内,影响集成单元精度。
[0008]进一步的,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扇以及散热片,散热扇设置于壳体侧面通风孔处,散热片设置于散热扇内侧,与集成单元接触,散热片将集成单元的热量导出,散热扇带动空气流动,将散热片导出的热量导出到外界空气中。
[0009]进一步的,集成单元背面与壳体之间设置一层弹性材料,进一步的缓冲外界震动。
[0010]进一步的,减震机构包括一安装件B、一缓冲杆、弹性件A以及一弹性件B,安装件B连接与壳体内底部,安装件B内部中空,并设置一套筒,缓冲杆设置于套筒内,与套筒滑动连接,缓冲杆底部套一弹性件B,与套筒顶部固定连接,缓冲杆上端伸出安装件B,并安装一连接头,连接头与集成单元底部连接,缓冲杆伸出安装件B部分套一弹性件A,在受到外界振动时,竖直方向上,振动作用于缓冲杆下压,通过弹性件A、B对缓冲杆受到的力进行缓冲,达到减震的目的。
[0011]进一步的,太阳能板与壳体顶部连接处设置一安装架,安装架固定安装于壳体顶部,太阳能板与安装架铰接,拨动太阳能板,能对太阳能板角度进行调节。
[0012]进一步的,安装架包括数个设置于太阳能板背面的纵梁与横梁、一安装件C以及一连接件,安装件C呈L形,底部固定安装于壳体顶部,竖直部分正面设置一杆,杆两端与安装件C连接,连接件一端与横梁铰接,连接件通过一滑块与杆滑动连接,连接件与滑块铰接,太阳能板背面下方一横梁与安装件C铰接,滑动滑块,改变太阳能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
[0013]进一步的,公路用路面劣实装置实施时,将壳体安装于压路机侧面,集成单元不断的获取压路机坐标位置,并根据获取的实时位置坐标数据、预存的压路机的压路尺寸数据、路面温度数据以及预先建立的待监测路面点阵地图,生成压路机的路面压实轨迹地图,并将路面压实轨迹地图发送至监控终端,对路面压实进行准确、实时和高效的监测;同时,散热片将集成单元的热量导出,散热扇带动空气流动,将散热片导出的热量导出到外界空气中,在受到外界振动时,振动作用于缓冲杆下压,通过弹性件A、弹性件B对缓冲杆受到的力进行缓冲,滑动滑块改变太阳能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
[0014]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讲,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
[0015]其1,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公路用路面劣实装置,包括一壳体,固定安装于压路机侧面,壳体侧面开有通风孔;实施时还包括一对安装件A,连接于壳体背面两侧,通过螺钉与压路机保持固定连接;实施时还包括一红外线传感器,安装于壳体底部,测量路面温度;实施时还包括一集成单元,设置于壳体内,集成单元可获取压路机的位置坐标数据,集成单元根据获取的实时位置坐标数据、预存的压路机的压路尺寸数据、红外线传感器测量的路面温度数据以及预先建立的待监测路面点阵地图生成压路机的路面压实轨迹地图;实施时还包括散热装置,安装于壳体1内侧面通风孔处;实施时还包括太阳能板,安装于壳体顶部,为散热装置以及集成单元供电;实施时还包括一减震机构,设置于集成单元底部与壳体之间。本技术的实施时将壳体安装于压路机侧面,集成单元不断的获取压路机坐标位置,并根据获取的实时位置坐标数据、预存的压路机的压路尺寸数据、路面温度数据以及预先建立的待监测路面点阵地图,生成压路机的路面压实轨迹地图,并将路面压实
轨迹地图发送至监控终端,对路面压实进行准确、实时和高效的监测,同时,散热片将集成单元的热量导出,散热扇带动空气流动,将散热片导出的热量导出到外界空气中,在受到外界振动时,振动作用于缓冲杆下压,通过弹性件A、弹性件B对缓冲杆受到的力进行缓冲,滑动滑块,改变太阳能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减震散热,并能够持续为装置供电,节约资源,对路面压实进行准确、实时和高效的监测。
[0016]其2,本技术在实施例时,壳体正面开口,开口处设置一与壳体侧壁铰接的开合板。同时,在壳体侧面通风孔处安装防尘网。
[0017]其3,本技术在实施例时,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扇以及散热片,散热扇设置于壳体侧面通风孔处,散热片设置于散热扇内侧,与集成单元接触。合理的设计散热装置,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用路面劣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1),固定安装于压路机侧面,所述壳体(1)侧面开有通风孔;还包括一对安装件A(4),连接于壳体(1)背面两侧,通过螺钉与压路机保持固定连接;还包括一红外线传感器(7),安装于壳体(1)底部,测量路面温度;还包括一集成单元(5),设置于壳体(1)内,所述集成单元(5)可获取压路机的位置坐标数据;所述集成单元(5)根据获取的所述实时位置坐标数据、预存的压路机的压路尺寸数据、红外线传感器(7)测量的路面温度数据以及预先建立的待监测路面点阵地图生成所述压路机的路面压实轨迹地图;还包括散热装置,安装于壳体(1)内侧面通风孔处;还包括太阳能板(2),安装于壳体(1)顶部,为散热装置以及集成单元(5)供电;还包括一减震机构(6),设置于集成单元(5)底部与壳体(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用路面劣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正面开口,开口处设置一与壳体(1)侧壁铰接的开合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用路面劣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侧面通风孔处安装防尘网(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公路用路面劣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扇(10)以及散热片(9),所述散热扇(10)设置于壳体(1)侧面通风孔处,散热片(9)设置于散热扇(10)内侧,与集成单元(5)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用路面劣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单元(5)背面与壳体(1)之间设置一层弹性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用路面劣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6)包括一安装件B(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琛荣凯徐腾飞乐立区王欣李松张宏境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福建交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