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除臭装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844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除臭装备,主箱体内一侧设置除臭箱,另一侧设置循环水箱、循环水泵、离心风机;除臭箱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喷淋管、填料、培养槽,填料的一侧连通第一进气口,另一侧连通第一排气口,喷淋管通过循环水泵连通培养槽,培养槽内放置营养液;循环水箱连通培养槽,循环水箱上设置滤网、营养液补充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集装箱式一体化设置,将除臭箱整体及附属装置整合至一个主箱体内,整体结构紧凑,减低了设备的运输、安装及调试难度;设备整体的空间尺寸减小了,降低了生产难度,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除臭装备


[0001]本技术涉及臭气的除臭
,尤其是一种一体化除臭装备。

技术介绍

[0002]在建设污水处理厂的过程中,除了设置必要的污水、污泥处理与处置系统外,还需针对污水处理厂臭气物质的成分和臭气的强度,选择合适的除臭技术,设置经济有效的除臭系统。除臭系统采用的除臭工艺大体分为:吸收除臭法,吸附除臭法,燃烧除臭法,生物除臭法、中和或掩蔽除臭法。而随着生物除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生物除臭法在污水处理的除臭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臭气输入生物除臭装置中,利用生物除臭装置中的微生物对臭气物质进行分解后得到净气,排入大气环境中。
[0003]现有的生物除臭系统通常采用塔式除臭装置,而除臭塔的空间尺寸通常较大,生产难度较大,生产周期较长,生产成本高,需要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而且除臭塔的整体尺寸较大,运输及安装难度较大,运输成本、安装成本高。现有的生物除臭装置通常需要通过有机填料或者额外补充营养物质补充活性养分,原材料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物除臭装置的空间尺寸大,生产难度较大、周期长、成本高,运输、安装难度大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一体化除臭装备,采用集装箱式一体化设置,空间尺寸小,生产难度小、周期短、成本低,运输、安装难度小。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一体化除臭装备,主箱体内一侧设置除臭箱,另一侧设置循环水箱、循环水泵、离心风机;主箱体上连通除臭箱设置有第一进气口、连通离心风机设置第二排气口,离心风机通过管路连通除臭箱的第一排气口;所述除臭箱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喷淋管、填料、培养槽,填料的一侧连通第一进气口,另一侧连通第一排气口,喷淋管通过循环水泵连通培养槽,培养槽内放置营养液;所述循环水箱连通培养槽,循环水箱上设置滤网、营养液补充口;使用时,可以通过营养液补充口连接到市政污水泵站上,市政污水经滤网过滤后、输入循环水箱内。
[0007]本技术采用集装箱式一体化设置,将除臭箱整体及附属装置整合至一个主箱体内,整体结构紧凑,减低了设备的运输、安装及调试难度;设备整体的空间尺寸减小了,降低了生产难度,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采用一体化设计后,可以在将主机厂将设备安装好后,再将整体设备运输至施工现场,降低了现场安装的难度,缩短了现场安装的时间,降低了安装成本。本技术的循环水箱可以通过营养液补充口连接到市政污水泵站上,市政污水经滤网过滤后、定期输入循环水箱内,再通过循环水箱定期给培养槽的营养液补充养分,采用市政污水作为营养液中微生物的营养来源,降低了原材料成本,达到了以废治废的目的,更环保。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9]除臭箱内水平横置有第一格栅板,第一格栅板下方形成培养槽;第一格栅板上方的前后侧从下至上竖直设置有第二格栅板、挡板,在前后侧的第二格栅板及挡板的外侧分别形成进气腔、出气腔,进气腔连通第一进气口,出气腔连通第一排气口;填料位于第一格栅板上方、前后侧的第二格栅板之间。
[0010]填料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一块第一隔板,第一隔板的上端固定在除臭箱的顶面上、下端部伸入填料内。
[0011]若干第一隔板位于前后侧的挡板之间。
[0012]本技术的若干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对第一进气口进入的臭气起阻挡引导的作用,防止气体短路,确保气体必须从填料经过,进行充分、彻底的除臭处理后再排出,保证除臭的有效性、可靠性。
[0013]相邻的第一隔板之间、挡板与第一隔板之间布置有喷头。
[0014]本技术的相邻第一隔板之间及挡板与第一隔板之间均布置有喷头,保证喷头喷出的营养液覆盖至填料的每个区域,确保营养液在填料内分布的均匀性,进而保证除臭的效果。
[0015]培养槽的上部设置至少一块第二隔板,第二隔板的上端固定在第一格栅板上、下端部伸入营养液内。
[0016]培养槽内设置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通过第二进气口连通曝气风机,曝气风机放置于主箱体内。
[0017]主箱体上设置有连通曝气装置的第三进气口。
[0018]本技术的曝气风机通过曝气装置往营养液内输入空气,在空气作用下,可以使得营养液的活性微生物的活性可以保持更长时间,同时在系统停机时仍然可以保持活性微生物的活性,确保系统间歇运行时可以快速启动,使得生物除臭系统运行更稳定。
[0019]主箱体内还设置有控制柜,循环水箱、循环水泵、离心风机、控制柜及曝气风机外设置隔音罩,隔音罩采用隔音棉及多孔板结构。
[0020]本技术的循环水箱、循环水泵、离心风机、控制柜及曝气风机外采用隔音罩进行隔音处理,隔音罩采用隔音棉及多孔板的结构设计,消除各装置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减少噪声污染,避免噪音对除臭设施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0021]循环水箱上还设置有补水口、溢流口及第一排污口;培养槽的底部设置第二排污口;补水口、溢流口、第一排污口、第二排污口从主箱体上伸出。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3]本技术采用集装箱式一体化设置,将除臭箱整体及附属装置整合至一个主箱体内,整体结构紧凑,减低了设备的运输、安装及调试难度;设备整体的空间尺寸减小了,降低了生产难度,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采用一体化设计后,可以在将主机厂将设备安装好后,再将整体设备运输至施工现场,降低了现场安装的难度,缩短了现场安装的时间,降低了安装成本。本技术的循环水箱可以通过营养液补充口连接到市政污水泵站上,市政污水经滤网过滤后、定期输入循环水箱内,再通过循环水箱定期给培养槽的营养液补充养分,采用市政污水作为营养液中微生物的营养来源,降低了原材料成本,达到了以废治废的目的,更环保。
[0024]本技术的若干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对第一进气口进入的臭气起阻挡引导的作
用,防止气体短路,确保气体必须从填料经过,进行充分、彻底的除臭处理后再排出,保证除臭的有效性、可靠性。
[0025]本技术的相邻第一隔板之间及挡板与第一隔板之间均布置有喷头,保证喷头喷出的营养液覆盖至填料的每个区域,确保营养液在填料内分布的均匀性,进而保证除臭的效果。
[0026]本技术的曝气风机通过曝气装置往营养液内输入空气,在空气作用下,可以使得营养液的活性微生物的活性可以保持更长时间,同时在系统停机时仍然可以保持活性微生物的活性,确保系统间歇运行时可以快速启动,使得生物除臭系统运行更稳定。
[0027]本技术的循环水箱、循环水泵、离心风机、控制柜及曝气风机外采用隔音罩进行隔音处理,隔音罩采用隔音棉及多孔板的结构设计,消除各装置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减少噪声污染,避免噪音对除臭设施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除臭箱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主箱体;2、除臭箱;3、循环水箱;4、循环水泵;5、离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除臭装备,其特征在于:主箱体(1)内一侧设置除臭箱(2),另一侧设置循环水箱(3)、循环水泵(4)、离心风机(5);主箱体(1)上连通除臭箱(2)设置有第一进气口(9)、连通离心风机(5)设置第二排气口(11),离心风机(5)通过管路连通除臭箱(2)的第一排气口(10);所述除臭箱(2)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喷淋管(25)、填料(23)、培养槽(30),填料(23)的一侧连通第一进气口(9),另一侧连通第一排气口(10),喷淋管(25)通过循环水泵(4)连通培养槽(30),培养槽(30)内放置营养液(31);所述循环水箱(3)连通培养槽(30),循环水箱(3)上设置滤网(19)、营养液补充口(12);使用时,可以通过营养液补充口(12)连接到市政污水泵站上,市政污水经滤网(19)过滤后、输入循环水箱(3)内。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除臭装备,其特征在于:除臭箱(2)内水平横置有第一格栅板(20),第一格栅板(20)下方形成培养槽(30);第一格栅板(20)上方的前后侧从下至上竖直设置有第二格栅板(21)、挡板(22),在前后侧的第二格栅板(21)及挡板(22)的外侧分别形成进气腔(28)、出气腔(29),进气腔(28)连通第一进气口(9),出气腔(29)连通第一排气口(10);填料(23)位于第一格栅板(20)上方、前后侧的第二格栅板(21)之间。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除臭装备,其特征在于:填料(23)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一块第一隔板(24),第一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铭尹邱超吴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通用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