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气囊抗对流层生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8228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气囊抗对流层生产装置,包括生产第一单层气囊的第一生产组件、生产第二单层气囊的第二生产组件,以及将第一单层气囊和第二单层气囊挤压复合形成双层气囊的复合组件,双层气囊于耳料回收辊上方裁剪去气囊耳料,最终绕于收卷辊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便,气囊抗对流层生产速度快、质量高,并且不需要大量人工劳动力,同时设有耳料回收装置,在保证气囊抗对流层裁剪效果的同时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资源降低生产成本。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气囊抗对流层生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产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纳米气囊抗对流层生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囊抗对流层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型隔热保温材料,该材料柔软、轻便、易于安装。该材料是将聚乙烯吹塑成气泡膜后复合镀铝膜或铝箔,使其具有隔热、保温、防水、防潮等特性,它的出现气囊膜不仅解决了以往的玻璃纤维和发泡类材料如(岩棉、玻璃毛毡等材料)给人体带来的不适感和环境带来的危害等,而且可阻隔穿透铁皮、混凝土、木材和普通的隔热材料所无法阻隔的热红外。
[0003]然而生产气囊抗对流层工艺不完善,特别是铝箔与聚乙烯膜粘连速度较慢,从而影响产品的生产速度,导致生产产量低、周期长,成本费用高;同时现有的生产装置没有废料的回收流程,导致材料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生产气囊抗对流层的设备和工艺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纳米气囊抗对流层生产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纳米气囊抗对流层生产装置,包括生产第一单层气囊10的第一生产组件、生产第二单层气囊11的第二生产组件,以及将第一单层气囊10和第二单层气囊11挤压复合形成双层气囊20的复合组件,
[0007]所述第一生产组件包括第一气囊成型辊6、第一模头8和第一气泡膜机组17,所述第二生产组件包括第二气囊成型辊7、第二模头9和第三气泡膜机组18,所述复合组件包括第一单层气囊滚压辊14、第二单层气囊滚压辊15和第二气泡膜机组16,
[0008]铝箔5经过第一气囊成型辊6和第一模头8之间的缝隙,利用第一模头8将第一气泡膜机组17中熔融的聚乙烯在铝箔5上吸塑成第一单层气囊10,铝箔5经过第二气囊成型辊7和第二模头9之间的缝隙,利用第二模头9将第三气泡膜机组18中熔融的聚乙烯在铝箔5上吸塑成第二单层气囊11,所述第一单层气囊10绕入到第一单层气囊滚压辊14上,所述第二单层气囊11绕入到第二单层气囊滚压辊15上,所述第一单层气囊10和第二单层气囊11利用第二气泡膜机组16中熔融的聚乙烯,并通过第一单层气囊滚压辊14和第二单层气囊滚压辊15挤压复合形成双层气囊20。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生产组件还包括第一铝箔辊1和第一铝箔从动辊3,铝箔5依次绕过第一铝箔辊1和第一铝箔从动辊3,再从第一气囊成型辊6上方绕入,利用第一模头8将第一气泡膜机组17中熔融的聚乙烯在铝箔5上吸塑成第一单层气囊10,第一单层气囊10通过第一单层气囊从动辊12绕入到第一单层气囊滚压辊14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生产组件还包括第二铝箔辊2和第二铝箔从动辊4,铝箔5依次
绕过第二铝箔辊2和第二铝箔从动辊4,再从第二气囊成型辊7上方绕出,利用第二模头9将第三气泡膜机组18中熔融的聚乙烯在铝箔5上吸塑成第二单层气囊11,第二单层气囊11通过第二单层气囊从动辊13绕入到第二单层气囊滚压辊15上。
[0011]进一步的,经过第一单层气囊滚压辊14和第二单层气囊滚压辊15挤压复合形成的双层气囊20从双层气囊从动辊21下方绕入,再于耳料回收辊22上方裁剪去气囊耳料 23,然后通过成品气囊导向辊26与成品气囊滚压辊27之间的缝隙,再利用成品气囊从动辊28绕于收卷辊29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气囊耳料23回收于耳料回收粉碎机24中,所述耳料回收粉碎机24 通过回收管25连接第三气泡膜机组18,被耳料回收粉碎机24打碎的气囊耳料23的长度为2~3mm,粒径为0.2~0.5mm。所述耳料回收粉碎机24采用UTO-180型号产品。所述耳料回收辊22上方裁剪去的气囊耳料23输送到耳料回收粉碎机24中打碎回收,再将打碎的气囊耳料23通过回收管25送回第三气泡膜机组18中。
[0013]进一步的,所述成品气囊导向辊26与成品气囊滚压辊27之间的缝隙宽度小于双层气囊20的厚度。
[0014]进一步的,所述双层气囊20的厚度为6
±
0.5mm,克重≥360g/m2,耐温范围为
ꢀ-
30~100℃。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泡膜机组17、第二气泡膜机组16、第三气泡膜机组18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储料桶1701、吸料机1704和干燥机1707,所述吸料机1704的顶部设置有吸风口1705,吸风口1705通过管道连接位于干燥机1707顶部设置的排风口1706,所述干燥机1707上段侧壁上设置有吸料口1703,所述吸料口1703连接吸料管1702的一端,吸料管1702的另一端伸入储料桶1701内,所述干燥机1707连接有真空泵1708,所述干燥机1707的底部通过熔融管1709连接有均化管1710。
[0016]进一步的,所述储料桶1701内装有聚乙烯,所述均化管1710下端的出料口对着第一气囊成型辊6和第一模头8之间的铝箔5、或所述均化管1710下端的出料口对着第二气囊成型辊7和第二模头9之间的铝箔5、或所述均化管1710下端的出料口对着第一单层气囊滚压辊14和第二单层气囊滚压辊15之间的第一单层气囊10和第二单层气囊11。
[0017]进一步的,一种纳米气囊抗对流层生产装置还包括电气控制台19,电气控制台19 分别连接第一气泡膜机组17、第二气泡膜机组16的第三气泡膜机组18熔融管1709和均化管1710,控制熔融管1709和均化管1710内的温度为160~270℃,将聚乙烯融化,所述电气控制台19为SYK系列产品。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操作简便,气囊抗对流层生产速度快、质量高,并且不需要大量人工劳动力,同时设有耳料回收装置,在保证气囊抗对流层裁剪效果的同时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中第一气泡膜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中第一单层气囊或第二单层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中第一单层气囊或第二单层气囊的截面图;
[0024]图5是本技术中双层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1-第一铝箔辊,2-第二铝箔辊,3-第一铝箔从动辊,4-第二铝箔从动辊,5
-ꢀ
铝箔,6-第一气囊成型辊,7-第二气囊成型辊,8-第一模头,9-第二模头,10-第一单层气囊,11-第二单层气囊,12-第一单层气囊从动辊,13-第二单层气囊从动辊,14-第一单层气囊滚压辊,15-第二单层气囊滚压辊,16-第二气泡膜机组,17-第一气泡膜机组,18-第三气泡膜机组,19-电气控制台,20-双层气囊,21-双层气囊从动辊,22-耳料回收辊,23-气囊耳料,24-耳料回收粉碎机,25-回收管,26-成品气囊导向辊,27
-ꢀ
成品气囊滚压辊,28-成品气囊从动辊,29-收卷辊,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气囊抗对流层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产第一单层气囊(10)的第一生产组件、生产第二单层气囊(11)的第二生产组件,以及将第一单层气囊(10)和第二单层气囊(11)挤压复合形成双层气囊(20)的复合组件,所述第一生产组件包括第一气囊成型辊(6)、第一模头(8)和第一气泡膜机组(17),所述第二生产组件包括第二气囊成型辊(7)、第二模头(9)和第三气泡膜机组(18),所述复合组件包括第一单层气囊滚压辊(14)、第二单层气囊滚压辊(15)和第二气泡膜机组(16),铝箔(5)经过第一气囊成型辊(6)和第一模头(8)之间的缝隙,利用第一模头(8)将第一气泡膜机组(17)中熔融的聚乙烯在铝箔(5)上吸塑成第一单层气囊(10),铝箔(5)经过第二气囊成型辊(7)和第二模头(9)之间的缝隙,利用第二模头(9)将第三气泡膜机组(18)中熔融的聚乙烯在铝箔(5)上吸塑成第二单层气囊(11),所述第一单层气囊(10)绕入到第一单层气囊滚压辊(14)上,所述第二单层气囊(11)绕入到第二单层气囊滚压辊(15)上,所述第一单层气囊(10)和第二单层气囊(11)利用第二气泡膜机组(16)中熔融的聚乙烯,并通过第一单层气囊滚压辊(14)和第二单层气囊滚压辊(15)挤压复合形成双层气囊(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气囊抗对流层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产组件还包括第一铝箔辊(1)和第一铝箔从动辊(3),铝箔(5)依次绕过第一铝箔辊(1)和第一铝箔从动辊(3),再从第一气囊成型辊(6)上方绕入,利用第一模头(8)将第一气泡膜机组(17)中熔融的聚乙烯在铝箔(5)上吸塑成第一单层气囊(10),第一单层气囊(10)通过第一单层气囊从动辊(12)绕入到第一单层气囊滚压辊(14)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米气囊抗对流层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生产组件还包括第二铝箔辊(2)和第二铝箔从动辊(4),铝箔(5)依次绕过第二铝箔辊(2)和第二铝箔从动辊(4),再从第二气囊成型辊(7)上方绕出,利用第二模头(9)将第三气泡膜机组(18)中熔融的聚乙烯在铝箔(5)上吸塑成第二单层气囊(11),第二单层气囊(11)通过第二单层气囊从动辊(13)绕入到第二单层气囊滚压辊(15)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纳米气囊抗对流层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经过第一单层气囊滚压辊(14)和第二单层气囊滚压辊(15)挤压复合形成的双层气囊(20)从双层气囊从动辊(21)下方绕入,再于耳料回收辊(22)上方裁剪去气囊耳料(23),然后通过成品气囊导向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超温成黄小如周建忠薛瑞方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龙英管道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