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嘉平专利>正文

折叠式技术照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8021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折叠式技术照相机,包括由固定框和移动框组成的底座,分别由前、后支架支承前、后机框构成前、后机架,前、后支架分别包含由前、后支架座、前、后支柱、前、后斜撑组成、对称位于底座前、后侧左、右三连杆机构,前支架座和一可沿一前滑板左右移动的滑块转动相连,该前滑板可沿所述移动框前后移动,后支架分别通过一后滑板位于底座后侧上,使前、后机框可分别产生俯仰、左、右移动、左右摇动和前后移动,具有较齐全的控制透视畸变功能等优点。(*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大型技术照相机,尤其涉及折叠式技术照相机。确切地说涉及该照相机的机身。在照相机中,一类不同于不可进行透视畸变控制的普通小型(即使很高级的135、120型)照相机、具有拍摄时可进行透视畸变控制功能的大型技术照相机,从而可获得高画面质量的照片和能进行满足各种特殊技术要求的拍摄,因此,有将其称为技术照相机的。该技术照相机一般又可分为固定式和便携式或折叠式两种,固定式相机一般均具有较齐全的控制透视畸变的动作机构,而折叠式相机因要求结构紧凑、轻便,一般很难达到具有较齐全的控制透视畸变的动作机构。例如,由本申请人早先在中国技术专利ZL932262.8中提出的题为“木质观景式照相机”,虽具有能迅速、准确、方便确定其前、后机框俯仰时参考位置的优点、但其明显不足之处是前机框不能进行横移,后机框不能上下移动,这就大大限制其发挥能有效控制透视畸变的功能或优点,给使用带来很大不方便。因此,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齐全控制透视畸变功能和相应动作机构、适于实用的折叠式技术照相机。根据本技术折叠式技术照相机,包括底座、前机架和后机架;由固定框和可沿该固定框前、后移动的移动框构成所述底座;由前支架支承前机框构成所述前机架,由后支架支承后机框构成后机架,所述前、后机框由皮腔相连;所述前支架包含分别对称位于所述底座前侧的前支架座的左、右两侧、分别由所述前支架座、前支柱、前斜撑组成的前侧左、右三连杆机构;所述后支架包含分别对称位于所述底座后侧的后支架座的左、右两侧、分别由所述后支架座、后支柱、后斜撑组成的后侧左、右三连杆机构;所述后支架通过后滑板可沿所述底座左、右移动和向左、右摇动,该后支架还通过一后拖板可沿所述固定框前后移动;所述前支架通过构成使所述前支架座和一滑块形成转动连接,所述滑块可沿一前滑板左、右移动,由一锁紧机构锁紧,所述前滑板可沿所述移动框前、后移动,可由另一锁紧机构锁紧。以下,通过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结构进行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示意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总体结构、主要表示前机架结构的主视图,且带局部剖视,图2为示意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总体结构的左视图;图3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结构前支架左、右移动和左、右摇动的锁紧机构进行说明的图;图4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结构前支架沿滑动框前、后移动的锁紧机构进行说明的图。在图1~4中,图1为面对前机框(1-1)时的主视图,图2为相对图1说的左视图,面对前机框(1-1)决定所述前、后和左、右。由固定框1-9和可沿该固定框前后移动的滑动框1-5构成机座。由分别对称位于所述底座前侧的前支架座1-3的左、右两侧,分别由前支架座1-3、前支柱1-2,前斜撑1-4组成的前侧左、右三连杆机构(左、右对称构件使用同一标号,以下同)构成前支架。由前支架支承前机框1-1构成前机架。由分别对称位于所述底座后侧的后支架座1-7的左、右两侧、分别由后支架座1-7、后支柱1-13、后斜撑1-15组成的后侧左、右三连杆机构成后支架,由该后支架支承后机框1-12构成后机架。前机框1-1和后机框1-12由皮腔1-6相连(图1中双点划线框表示后机框1-12)。如图2所示,所述前左侧三连构机构由前支架座1-1、其一端和前支架座1-3于1-22处转动相连的前支柱1-2,其一端和前支架座1-3转动相连、其另一侧通过其上的长槽和前支柱(1-2)活动相连、可由螺母1-23锁紧的前斜撑1-4组成,且于前斜撑1-4的长槽上具有一定位凹部(未图示)。所述后左侧三连杆机构由后支架座1-7,其一端和后支架座1-7于1-21处转动相连的后支柱1-13,其一端和后支架座1-7转动相连,其另一侧通过其上的长槽和后支柱1-13活动相连,可由螺母1-16锁紧的后斜撑1-15组成,且于后斜撑1-15的长槽上具有一定位的凹部(未图示)。如图1、图3(该图3为示意取下前机框后的局部俯视图)所示,前支架1-3通过短轴1-20和滑块3-1转动(可沿前支架座1-3上的槽3-2沿箭头f方向摇动)相连,滑块3-1可沿前滑板1-17左、右(沿箭头g方向)移动,可通过分别操纵手柄3-31,3-32进行锁紧,此外,前滑板1-17可沿移动框1-5前后移动,可由另一偏心轮锁紧机构锁紧、该锁紧机构由图4所示(图4为示意取下前机框和滑块3-1后的局部俯视图),它包含一可由手柄3-4沿箭头j方向操纵的偏心轮2-1,其各一端分别和偏心轮2-1相连的左、右连杆2-31,2-32,以及分别和此左、右连杆的各另一端相连,可沿壳体1-18的内面分别沿箭头h、i方向移动的斜楔2-41,2-42,利用该斜楔和移动框1-5形成斜面滑动接触进行锁紧,用壳体1-18将前滑板1-17,滑块3-1及偏心轮锁紧机构组装成一体。这样,由上述构成的本技术照相机,其前机框可沿箭头d方向产生俯仰动作且可准确方便确定俯仰参考位置,可沿箭头g方向左、右移动,沿箭头f方向左、右摇动,沿箭头C方向前后移动(粗、细调焦),其后机框可同样沿箭头k方向产生俯仰动作,进行左、右移动、左、右摇动,以及沿箭头e方向前后移动(细调焦),从而使折叠式技术照相机的对透视畸变的控制功能接近于固定式相机的水平,尤其对横向较宽的拍对象拍摄时,使用更方便,能确保拍摄质量。此外,如图2所示,前机框1-1的两侧分别通过其上的长槽和所述左、右前支柱的各另一端活动相连,可由锁紧螺母1-24锁紧(图中仅表示左侧),也就是前机框1-1可沿箭头b方向移动,也可沿箭头a方向作附加俯仰运动。后机框1-12两侧分别通过所述左、右后支柱上的长槽和左、右后支柱活动相连,可由螺母1-14(图中仅表示右侧)锁紧,也就是后机框1-12还可沿箭头1方向上下移动。这样本技术照相机,不管遇到纵向较高或横向较宽的拍摄对象,都能象固定式相机一样,对透视畸变加以调整控制,使用方便,能拍摄出具有高画面质量的照片。此外,由于还使前机框增加了附加俯仰动作,更可增加象距长度,也有利于超广角镜头的使用。总之,本技术照相机设计结构紧凑,体积小,功能较齐全,适用面广,使用完毕后可折叠成一小箱状便于携带存放。权利要求1.折叠式技术照相机,包括底座、前机架和后机架;由固定框(1-9)和可沿该固定框前、后移动的移动框(1-5)构成所述底座;由前支架支承前机框(1-1)构成所述前机架,由后支架支承后机框(1-12)构成所述后机架,前、后机框(1-1,1-12)由皮腔(1-6)相连;由分别对称位于所述底座前侧的前支架座(1-3)左、右两侧、分别包含前支架座(1-3)、前支柱、前斜撑的前侧左、右三连杆机构构成所述前支架;分别对称位于所述底座后侧的后支架座(1-7)左、右两侧、分别包含后支架座(1-7)、后支柱、后斜撑的后侧左、右三连杆机构构成所述后支架;所述后支架通过后滑板(1-11)可相对所述底座左、右移动和向左、右摇动,该后支架还通过后拖板(1-8)可沿固定框(1-9)前后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通过构成使前支架座(1-3)和滑块(3-1)形成转动连接,滑块(3-1)可沿前滑板(1-17)左、右移动,由一锁紧机构锁紧,前滑板(1-17)可沿移动框(1-5)前后,移动,可由另一锁紧机构锁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左、右对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折叠式技术照相机,包括底座、前机架和后机架;由固定框(1-9)和可沿该固定框前、后移动的移动框(1-5)构成所述底座;由前支架支承前机框(1-1)构成所述前机架,由后支架支承后机框(1-12)构成所述后机架,前、后机框(1-1,1-12)由皮腔(1-6)相连;由分别对称位于所述底座前侧的前支架座(1-3)左、右两侧、分别包含前支架座(1-3)、前支柱、前斜撑的前侧左、右三连杆机构构成所述前支架;分别对称位于所述底座后侧的后支架座(1-7)左、右两侧、分别包含后支架座(1-7)、后支柱、后斜撑的后侧左、右三连杆机构构成所述后支架;所述后支架通过后滑板(1-11)可相对所述底座左、右移动和向左、右摇动,该后支架还通过后拖板(1-8)可沿固定框(1-9)前后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通过构成使前支架座(1-3)和滑块(3-1)形成转动连接,滑块(3-1)可沿前滑板(1-17)左、右移动,由一锁紧机构锁紧,前滑板(1-17)可沿移动框(1-5)前后,移动,可由另一锁紧机构锁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嘉平
申请(专利权)人:郭嘉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