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重墙基座筑造管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7361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承重墙基座筑造管桩,管桩活动套接在锥形管的外侧,管桩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卡槽,锥形管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口,两个通口内均活动连接有卡条,将锥形管从下向上移动到管桩内,因为两个卡条a相互远离的一侧为斜面,所以当两个卡条a接触的管桩时就会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继续向上移动锥形管,将两个卡条的上侧与管桩的下侧贴合,这时两个卡条a也会分别对准两个卡槽,从而四个压力弹簧的回弹可以分别带动两个固定板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这样两个固定板可以分别带动两个卡条a移动到卡槽内,从而将锥形管与管桩固定,这样安装简单快速,从而加大工人的工作效率。从而加大工人的工作效率。从而加大工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重墙基座筑造管桩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为一种承重墙基座筑造管桩。

技术介绍

[0002]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可分为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是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法制成的一种空心筒体细长混凝土预制构件,主要由圆筒形桩身、端头板和钢套箍等组成,承重墙基座筑造管桩需要打的很深,但是大多管桩都是圆柱体,从而再进行打桩时很费时,这时就需要在管桩下端固定锥形管来帮助打桩,但是安装锥形管时比较繁琐,从而减少工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承重墙基座筑造管桩,具备可以快速的将锥形管与管桩固定等优点,解决了大多管桩都是圆柱体,从而再进行打桩时很费时,这时就需要在管桩下端固定锥形管来帮助打桩,但是安装锥形管时比较繁琐,从而减少工人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可以快速的将锥形管与管桩固定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承重墙基座筑造管桩,包括管桩与锥形管,管桩活动套接在锥形管的外侧,管桩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卡槽,锥形管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口,两个通口内均活动连接有卡条,两个卡条的上侧均与管桩下侧贴合,两个卡条相互远离的一侧为斜面,锥形管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口a,两个通口a内均活动连接有卡条a,两个卡条a分别与两个卡槽内活动连接,两个卡条a相互远离的一侧均为斜面,两个卡条a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两个固定板相互远离的方向均固定安装有压力弹簧,四个压力弹簧均与管桩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锥形管的上侧固定安装有挡板,挡板的上侧固定安装有导向管,导向管的上侧为斜面。
[0008]优选的,两个所述卡条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竖板,两个竖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压力弹簧a,四个压力弹簧a均与管桩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锥形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柱,两个支撑柱上均活动套接有旋转柱。
[0010]优选的,两个所述竖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传动绳,两个传动绳的上端分别绕过两个旋转柱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传动绳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拉力环,拉力环设置在管桩的上方。
[0011](三)有益效果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承重墙基座筑造管桩,具备以下有益效
果:
[0013]1、该承重墙基座筑造管桩,通过将锥形管从下向上移动到管桩内,因为两个卡条a相互远离的一侧为斜面,所以当两个卡条a接触的管桩时就会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继续向上移动锥形管,将两个卡条的上侧与管桩的下侧贴合,这时两个卡条a也会分别对准两个卡槽,从而四个压力弹簧的回弹可以分别带动两个固定板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这样两个固定板可以分别带动两个卡条a移动到卡槽内,从而将锥形管与管桩固定,这样安装简单快速,从而加大工人的工作效率。
[0014]2、该承重墙基座筑造管桩,通过挡板可以阻挡上方的杂物进入锥形管内,从而导致锥形管内的装置受损影响正常使用,通过导向管的上侧为斜面,从而导向管可以快速帮助工人将锥形管移动到管桩内,这样可以提高装置的使用效果。
[0015]3、该承重墙基座筑造管桩,通过向上移动拉力环,可以同时带动两个传动绳的上端向上移动,通过两个旋转柱可以分别将两个传动绳的竖向力转换成横向力,从而在两个传动绳的上端向上移动可以带动两个竖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再继续向上移动拉力环,从而可以带动锥形管向上移动,这样就可以再打桩过后快速的将锥形管进行拆卸循环使用,从而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管桩、2传动绳、3拉力环、4支撑柱、5竖板、6压力弹簧a、7 通口、8卡条、9压力弹簧、10卡槽、11卡条a、12通口a、13固定板、14 旋转柱、15导向管、16挡板、17锥形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承重墙基座筑造管桩,包括管桩1与锥形管17,管桩1活动套接在锥形管17的外侧,管桩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卡槽10,锥形管17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口7,两个通口7内均活动连接有卡条8,两个卡条8的上侧均与管桩1下侧贴合,两个卡条8相互远离的一侧为斜面,锥形管17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口a12,两个通口a12 内均活动连接有卡条a11,两个卡条a11分别与两个卡槽10内活动连接,两个卡条a11相互远离的一侧均为斜面,两个卡条a11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3,两个固定板13相互远离的方向均固定安装有压力弹簧9,四个压力弹簧均与管桩1的内壁固定连接,锥形管17的上侧固定安装有挡板 16,挡板16的上侧固定安装有导向管15,导
向管15的上侧为斜面,两个卡条8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竖板5,两个竖板5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压力弹簧a6,四个压力弹簧a6均与管桩1的内壁固定连接,锥形管1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柱4,两个支撑柱4上均活动套接有旋转柱 14,两个竖板5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传动绳2,两个传动绳2的上端分别绕过两个旋转柱14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传动绳2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拉力环3,拉力环3设置在管桩1的上方。
[0022]在使用时,第一步:通过将锥形管17从下向上移动到管桩内,因为两个卡条a11相互远离的一侧为斜面,所以当两个卡条a11接触的管桩时就会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继续向上移动锥形管,将两个卡条8的上侧与管桩1 的下侧贴合,这时两个卡条a11也会分别对准两个卡槽10,从而四个压力弹簧9的回弹可以分别带动两个固定板13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这样两个固定板13可以分别带动两个卡条a11移动到卡槽10内,从而将锥形管17与管桩1固定,这样安装简单快速,从而加大工人的工作效率。
[0023]第二步:通过挡板16可以阻挡上方的杂物进入锥形管17内,从而导致锥形管17内的装置受损影响正常使用,通过导向管15的上侧为斜面,从而导向管15可以快速帮助工人将锥形管17移动到管桩1内,这样可以提高装置的使用效果。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重墙基座筑造管桩,包括管桩(1)与锥形管(17),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桩(1)活动套接在锥形管(17)的外侧,管桩(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卡槽(10),锥形管(17)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口(7),两个通口(7)内均活动连接有卡条(8),两个卡条(8)的上侧均与管桩(1)下侧贴合,两个卡条(8)相互远离的一侧为斜面,锥形管(17)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口a(12),两个通口a(12)内均活动连接有卡条a(11),两个卡条a(11)分别与两个卡槽(10)内活动连接,两个卡条a(11)相互远离的一侧均为斜面,两个卡条a(11)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3),两个固定板(13)相互远离的方向均固定安装有压力弹簧(9),四个压力弹簧均与管桩(1)的内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重墙基座筑造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管(17)的上侧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旺
申请(专利权)人:宿迁华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