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硫酸工艺中吸收循环酸热量移除与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37330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4:00
一种硫酸工艺中吸收循环酸热量移除与利用系统,包括:吸收酸冷却器、闭式循环冷却水单元、余热利用单元;其中,吸收酸冷却器与吸收塔连接,闭式循环冷却水单元包括干式空冷器、冷却水循环泵,余热利用单元包括换热器、供暖循环泵、供暖系统,按吸收酸冷却器水侧流程,干式空冷器和换热器并联设置。采用本装置可针对制酸过程吸收循环酸的热量移除,既可实现吸收循环酸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的同时,也可达到新水消耗近乎为零的理想效果。耗近乎为零的理想效果。耗近乎为零的理想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硫酸工艺中吸收循环酸热量移除与利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
,具体涉及一种硫酸工艺中吸收循环酸热量移除与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硫酸工艺的两转两吸流程中,吸收工序的吸收循环酸热量主要来自烟气显热、SO3吸收热、硫酸生成热和稀释热,为维持吸收塔内SO3吸收的稳定高效进行,需保持进塔吸收酸的温度、流量、浓度相对稳定,出塔酸进入循环槽,经串酸、加水调节酸浓,由吸收酸循环泵送入阳极保护酸冷器移除热量,再经塔内分酸器均匀布酸到填料层完成气液传质传热,吸收酸如此循环完成气相SO3的吸收过程。吸收酸循环酸的热量移除和利用,采取传统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吸收循环酸热量移除,通常存在水资源浪费和余热不能充分利用的普遍问题,硫酸生产低品位热能利用已列入国家节能减排规划,因此提高硫酸工业余热利用水平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硫酸工艺中吸收循环酸热量移除与利用系统。
[000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硫酸工艺中吸收循环酸热量移除与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吸收酸冷却器、闭式循环冷却水单元、余热利用单元;所述吸收酸冷却器与吸收塔连接;所述闭式循环冷却水单元包括干式空冷器、冷却水循环泵,所述干式空冷器的进水口与吸收酸冷却器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干式空冷器的出水口与冷却水循环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冷却水循环泵的出水口与吸收酸冷却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余热利用单元包括换热器、供暖循环泵、供暖系统,所述换热器的第一进水口与吸收酸冷却器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换热器的第一出水口与冷却水循环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供暖系统的出水口与换热器的第二进水口连接,所述换热器的第二出水口与与供暖循环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供暖循环泵的出水口与供暖系统的进水口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吸收酸冷却器的进酸口与吸收塔的出酸口连接,所述吸收酸冷却器的出酸口与吸收塔的进酸口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吸收酸冷却器的进酸口与吸收塔的出酸口通过循环泵连接。
[0008]本装置按吸收酸冷却器水侧流程,干式空冷器和换热器并联设置,其功能均为移除吸收酸冷却器出水带出的热量。
[0009]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可针对制酸过程吸收循环酸的热量移除,既可实现吸收循环酸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的同时,也可达到新水消耗近乎为零的理想效果。以硫酸转化进气SO3浓度接近14%、产能400Kt/a的两转两吸装置测算,吸收循环酸热量可实现城镇或厂区~30万平米房宅的供暖任务,同时节约新水不低于250Kt/a。采用本技术,可获
得显著的直接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2]如图1所示,一种硫酸工艺中吸收循环酸余热利用系统,包括:吸收酸冷却器1、闭式循环冷却水单元、余热利用单元;吸收酸冷却器1的进酸口与吸收塔2(即SO3烟气吸收塔)的出酸口通过循环槽配置的循环泵3连接,即吸收酸冷却器1的进酸口与循环槽配置的循环泵3的出酸口通过管道连接,循环槽配置的循环泵3的进酸口与吸收塔2的出酸口通过管道连接,吸收酸冷却器1的出酸口与吸收塔2的进酸口通过管道连接;闭式循环冷却水单元包括干式空冷器4、冷却水循环泵5,干式空冷器4的进水口与吸收酸冷却器1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干式空冷器4的出水口与冷却水循环泵5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冷却水循环泵5的出水口与吸收酸冷却器1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余热利用单元包括换热器6、供暖循环泵7、供暖系统8,换热器6的第一进水口与吸收酸冷却器1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换热器6的第一出水口与冷却水循环泵5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供暖系统8的出水口与换热器6的第二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换热器6的第二出水口与与供暖循环泵7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供暖循环泵7的出水口与供暖系统8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按吸收酸冷却器水侧流程,干式空冷器和换热器并联设置,其功能均为移除吸收酸冷却器出水带出的热量。
[0013]一种采用上述系统的硫酸工艺中吸收循环酸余热利用方法,包括:首先,经过转化得到的吸收循环酸,采用吸收酸冷却器1进行换热,吸收酸冷却器1内的冷却水与吸收循环酸换热后,通过吸收酸冷却器1的出水口输出,经管道输出至闭式循环冷却水单元或余热利用单元;当非取暖期时,吸收酸冷却器1的换热后的冷却水经过干式空冷器4换热后,再经冷却水循环泵5输送回吸收酸冷却器1;当取暖期时,供暖系统8的供暖回水与进入换热器6内的吸收酸冷却器换热后的冷却水进行换热后,通过供暖循环泵7输送回供暖系统8,吸收酸冷却器1的换热后的冷却水与供暖回水换热后,由冷却水循环泵5输送回吸收酸冷却器1。
[0014]实施例:
[0015]在一次吸收塔、二次吸收塔处分别连接一套本装置,其中,吸收酸冷却器1#(一吸的吸收酸冷却器)进酸温度100℃、出酸温度78℃,吸收酸冷却器2#(二吸的吸收酸冷却器)进酸温度90℃、出酸温度75℃,冷侧进水温度55℃、出水温度65℃,闭式循环冷却水单元的干式空冷器进水温度65℃、冷却后出水温度55℃,与闭式循环冷却水单元并联配置的冷却水—供暖水的换热器冷侧进水(供暖水回水)温度40℃、冷侧出水(供暖水给水)温度60℃。吸收循环酸热量移除任务由吸收酸冷却器和闭式冷却水单元完成,闭式冷却水单元由冷却水循环泵和干式空冷器组成,余热利用单元由冷却水—供暖水的换热器、供暖循环泵和城镇/厂区的供暖网络组成。其中干式空冷器和换热器并联设置,热量移除任务非取暖期由干式空冷器完成,取暖期由换热器、供暖循环泵和城镇/厂区的供暖系统完成,同步实现吸收酸余热利用,依据取暖需求适时进行运行模式切换和操作调节。
[0016]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局限专利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启示下,还可以做出其它等同改进,均可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都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硫酸工艺中吸收循环酸热量移除与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吸收酸冷却器、闭式循环冷却水单元、余热利用单元;所述吸收酸冷却器与吸收塔连接;所述闭式循环冷却水单元包括干式空冷器、冷却水循环泵,所述干式空冷器的进水口与吸收酸冷却器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干式空冷器的出水口与冷却水循环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冷却水循环泵的出水口与吸收酸冷却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余热利用单元包括换热器、供暖循环泵、供暖系统,所述换热器的第一进水口与吸收酸冷却器的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兆忠王金禹那日苏王晓东张东升邵忠民王国军韩志贾吉国
申请(专利权)人:赤峰云铜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