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线框架校平准直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7250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58
一种引线框架校平准直上料装置,包括:间隔均匀设置的多个输送机构,以及设于相邻输送机构之间的支撑机构;输送机构,包括成对间隔设置的下辊和上辊;支撑机构,包括固定支撑台、移动支撑台,移动支撑台底面设有一移动杆和一导向杆,固定支撑台贯穿设有一对导向通道,导向杆滑动配合于导向通道,固定支撑台底面转动设置有调节齿轮,调节齿轮与一调节电机输出轴连接,移动杆一侧面设有齿部,两侧移动支撑台的移动杆分别通过齿部啮合于齿部两侧,固定支撑台设有导向限位块,移动支撑台设有至少一个导向滚轮。对分切后的铜箔卷进行铜片输送,实现流水线式校平准直,平整化后向冲压模具上料,可根据铜片宽度及厚度进行适应性调整,实用性强。用性强。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线框架校平准直上料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元器件领域,具体涉及引线框架,特别与一种引线框架校平准直上料装置相关。

技术介绍

[0002]引线框架是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模块的重要载体。在这类器件/模块的制备中,通常会将需要的晶片/芯片,采用粘结等方式固定于引线框架的指定区域,并通过键合金线或设置跳片等实现电气导通,然后封装出塑基,并进行相应的切、冲、折等获得产品。
[0003]在引线框架的制备中,需要利用模具对引线框架的指定区域,分别进行不同形状的冲压或压型,以获得引线框架成品。用于制备引线框架的原料为铜卷,利用铜卷根据需要的宽度进行分切后作为原料,通过上料校直等方式,使卷式的铜片成为平直状态,并依次送入冲压模具。目前,对分切后的铜卷,对于铜片的输送缺少有效的输送校直流水式作业方式,并且,对于输送导向并不能很好的适应不同宽度的铜片情况,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相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引线框架校平准直上料装置,对分切后的铜箔卷进行铜片输送,实现流水线式校平准直,使铜片在输送中平整化后向冲压模具上料,输送过程可根据分切的铜片宽度进行适应性的导向限位调整,实用性强。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一种引线框架校平准直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均匀设置的多个输送机构,以及设于相邻输送机构之间的支撑机构;输送机构,包括成对间隔设置的下辊和上辊,下辊和上辊的转动方向相反;支撑机构,包括固定支撑台,以及设于固定支撑台两侧的移动支撑台,固定支撑台和移动支撑台的台面齐平且与下辊相切,移动支撑台底面设有一移动杆和一导向杆,固定支撑台贯穿设有一对导向通道,分别对应两侧移动支撑台的导向杆,导向杆滑动配合于导向通道,固定支撑台底面转动设置有调节齿轮,调节齿轮与一调节电机输出轴连接,移动杆一侧面设有齿部,两侧移动支撑台的移动杆分别通过齿部啮合于齿部两侧,固定支撑台设有导向限位块,移动杆的顶面及另一侧面滑动配合于导向限位块,调节电机通过一支架设于导向限位块,移动支撑台设有至少一个导向滚轮,导向滚轮垂直于移动支撑台设置,固定支撑台设于支柱。
[0006]相邻两个输送机构,两个下辊之间通过下履带传输动力,其中一个下辊的转动轴连接一下辊电机,两个上辊之间通过上履带传输动力,其中一个上辊的转动轴连接一上辊电机,下辊电机和上辊电机转动方向相反。
[0007]下辊设于下辊支撑架,上辊设于上辊支撑架,下辊电机安装于下辊支撑架,上辊电机安装于上辊支撑架。
[0008]相邻两个输送机构的上辊支撑架连接于一升降架,升降架与一对升降油缸的活动
端连接,升降油缸的固定端设于上架,升降架设有一对限位杆,限位杆穿于上架。
[0009]支撑机构位于下辊和上辊间隔处,且固定支撑台和移动支撑台两端面为弧面,与下辊表面具有预定间隙,固定支撑台和移动支撑台的台面与下辊最高点处相切。
[0010]导向滚轮连接一转动设于移动支撑台的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一转动设于移动支撑台的主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大于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一滚轮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滚轮电机通过一支架设于移动支撑台。
[0011]支撑机构设有导向压板,导向压板高于支撑机构设置,且导向压板的进料端从顶面斜向下形成倾斜面。
[0012]导向压板底面设有多个滑槽,滑槽长度方向于移动杆长度方向一致,滑槽内均配合有一调节杆,调节杆下部穿于一支撑块设置,支撑块设于移动支撑台,支撑块具有竖向贯通的内螺孔,调节杆下部具有外螺纹,调节杆下部螺纹配合于内螺孔。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对分切后的铜箔卷进行铜片输送,实现流水线式校平准直,使铜片在输送中平整化后向冲压模具上料,输送过程可根据分切的铜片宽度进行适应性的导向限位调整,实用性强,具体表现为:1、通过间隔设置输送机构配合支撑机构,且支撑机构的高度匹配设置,实现对铜片输送过程中的辊压校平,并利用支撑机构进行导向准直,最终实现上料,整个过程流水线式作业,保证校平准直的同时,提高了工效;2、简化了机构,相邻辊通过一个电机进行同步转动,保证同步性;3、可以应对不同厚度的引线框架辊压,通过升降油缸、限位杆、升降架实现对上辊的升降,以使得上辊和下辊之间间距可控;4、通过支撑机构的具体结构设置,采用分体式支撑台,通过电机、齿轮、齿条、导向杆等方式实现两侧移动支撑台的收拉或外扩,从而实现对不同宽度的引线框架的匹配调整;移动支撑台的移动同时收到限位块、导向杆的限位,移动平稳得到保证,且同时收到移动杆及导向杆的支撑,结构稳定;5、通过增加导向压板实现对校平作用的进一步保障,并且导向压板可以适配不同厚度的引线框架,进行与支撑台表面的间距调节,且导向压板的设置,不会影响移动支撑台的移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15]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二。
[0016]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17]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18]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导向压板安装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导向压板安装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实施例
[0021]如图1~图6所示,本实例提供的一种引线框架校平准直上料装置,包括:间隔均匀设置的多个输送机构1,以及设于相邻输送机构1之间的支撑机构2。
[0022]输送机构1包括成对间隔设置的下辊11和上辊12,下辊11和上辊12的转动方向相反。相邻两个输送机构1,两个下辊11之间通过下履带111传输动力,其中一个下辊11的转动轴连接一下辊电机112,两个上辊12之间通过上履带121传输动力,其中一个上辊12的转动轴连接一上辊电机122,下辊电机112和上辊电机122转动方向相反。下辊11设于下辊支撑架110,上辊12设于上辊支撑架120,下辊电机112安装于下辊支撑架110,上辊电机122安装于上辊支撑架120。相邻下辊11和上辊12,分别只需要一个电机进行驱动,即能保证同步性,又简化装置,节省成本。
[0023]支撑机构2包括固定支撑台20,以及设于固定支撑台20两侧的移动支撑台21。支撑机构2位于下辊11和上辊12间隔处,且固定支撑台20和移动支撑台21两端面为弧面,与下辊11表面具有预定间隙,固定支撑台20和移动支撑台21的台面与下辊11最高点处相切。移动支撑台21底面设有一移动杆216和一导向杆215,固定支撑台20贯穿设有一对导向通道201,分别对应两侧移动支撑台21的导向杆215,导向杆215滑动配合于导向通道201,固定支撑台20底面转动设置有调节齿轮218,调节齿轮218与一调节电机219输出轴连接,移动杆216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线框架校平准直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均匀设置的多个输送机构(1),以及设于相邻输送机构(1)之间的支撑机构(2);输送机构(1),包括成对间隔设置的下辊(11)和上辊(12),下辊(11)和上辊(12)的转动方向相反;支撑机构(2),包括固定支撑台(20),以及设于固定支撑台(20)两侧的移动支撑台(21),固定支撑台(20)和移动支撑台(21)的台面齐平且与下辊(11)相切,移动支撑台(21)底面设有一移动杆(216)和一导向杆(215),固定支撑台(20)贯穿设有一对导向通道(201),分别对应两侧移动支撑台(21)的导向杆(215),导向杆(215)滑动配合于导向通道(201),固定支撑台(20)底面转动设置有调节齿轮(218),调节齿轮(218)与一调节电机(219)输出轴连接,移动杆(216)一侧面设有齿部(217),两侧移动支撑台(21)的移动杆(216)分别通过齿部(217)啮合于齿部(217)两侧,固定支撑台(20)设有导向限位块(202),移动杆(216)的顶面及另一侧面滑动配合于导向限位块(202),调节电机(219)通过一支架设于导向限位块(202),移动支撑台(21)设有至少一个导向滚轮(211),导向滚轮(211)垂直于移动支撑台(21)设置,固定支撑台(20)设于支柱(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框架校平准直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输送机构(1),两个下辊(11)之间通过下履带(111)传输动力,其中一个下辊(11)的转动轴连接一下辊电机(112),两个上辊(12)之间通过上履带(121)传输动力,其中一个上辊(12)的转动轴连接一上辊电机(122),下辊电机(112)和上辊电机(122)转动方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线框架校平准直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下辊(11)设于下辊支撑架(110),上辊(12)设于上辊支撑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尚文陈久元杨利明刘高宸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富美达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