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位运梁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6856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位运梁车,两根主梁之间的内侧壁的下部设置有台阶状结构的走行台阶,后驮梁小车包括后小车横梁、行走梁、连接梁和承托梁,两个行走梁分别固定于后小车横梁的左右两端,行走梁的底部位于走行台阶上,行走梁的前后两端与后牵引系统相连;承托梁沿水平方向朝车架前端设置,承托梁通过连接梁固定于后小车横梁的下方。该低位运梁车中前驮梁小车和后驮梁小车分别在不同的高度、沿着不同的轨道进行纵向移动,同时两者所采用的牵引系统也安装在车架上不同的高度,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能够有效降低承托箱梁的承托高度易于过隧,且扩大了后驮梁小车的纵向移动范围,使其在运梁、喂梁的工作过程中更加灵活。的工作过程中更加灵活。的工作过程中更加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位运梁车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施工机械及方法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不同箱梁运输的低位运梁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用的运梁车主要是两大类:不过隧式运梁车和过隧式运梁车,又叫高位运梁车和低位运梁车。两种运梁车结构基本相同:均采用一根车架主梁中置,主梁两侧纵向均布轮胎组,全液压驱动。不同之处在于:高位运梁车通常采用大规格轮胎可在满足运梁条件下减少承载轴数量,但运梁高度高,难以运输箱梁过隧道。低位运梁车通常采用多轴线双胎并置小轮胎方式。在隧道回填层欠填情况下,能驮运箱梁和架桥机通过隧道。
[0003]现高铁混凝土箱梁运输多采用小轮胎运梁车,仍存在运梁过隧困难,驮运架桥机过隧困难的问题。申请人于2019年3月15号申报了一项名为一种低位运梁车的技术专利,专利号ZL 201821072202.7,该专利中所提供的低位运梁车高度低,对隧道断面不做任何特殊要求即可运梁通过隧道,能够驮运架桥机过隧,减少了隧道回填层的后期处理,提高了高铁施工进度与质量。
[0004]然而,申请人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该产品仍然存在优化改进空间:由于前驮梁小车和后驮梁小车采用相同的结构,在相同的轨道上移动,并且采用相同的牵引系统进行牵引,这样就导致两者在沿主梁方向上的纵向位置存在冲突,同时两者所对应的牵引系统在车架上的安装位置也存在冲突,导致前驮梁小车只能在车架的前段移动,后驮梁小车只能在车架的后段进行移动,两者的可移动范围存在分界线。通常在架桥机喂梁的过程中,前驮梁小车的移动距离较短,但是后驮梁小车的移动距离较长,后驮梁小车需要与架桥机的前起重小车配合将箱梁共同送至后起重小车取梁位置,也就是需要后驮梁小车能够尽可能的往前移(获得更大的移动范围),但是由于前驮梁小车以及前驮梁小车牵引系统的阻碍,后驮梁小车无法太过于前移,因此给使用过程带来了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低位低位运梁车,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该低位运梁车针对后驮梁小车的结构和牵引方式以及主梁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使得前驮梁小车和后驮梁小车分别在不同的高度、沿着不同的轨道进行纵向移动,同时两者所采用的牵引系统也安装在车架上不同的高度,因此本专利技术中能够在不改变工作方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承托箱梁的承托高度易于过隧,且扩大了后驮梁小车的纵向移动范围,使其在运梁、喂梁的工作过程中更加灵活。
[0006]实现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低位运梁车,至少包括车架以及安装在车架上的伸缩支腿、箱梁顶升油缸、悬挂走行总成、转向油缸、司机室、电气系统和液压系统,以及位于车架前段的前驮梁小车、位于车架后段的后驮梁小车、用于驱动前驮梁小车的前牵引系统和用于驱动后驮梁小车的后
牵引系统,所述车架的截面为U型结构,包括两根主梁以及分布在两根主梁之间的横梁,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在两根主梁的下方;
[0008]所述车架的前段设置有与主梁相平行的两根纵梁,两根纵梁与车架前段的横梁相互连接呈网格状结构,两根纵梁的上顶面设置有轨道,前驮梁小车安装于轨道上并在前牵引系统的驱动下沿轨道移动;两根主梁之间的内侧壁的下部设置有台阶状结构的走行台阶,后驮梁小车包括后小车横梁、行走梁、承托架,行走梁设置有两个且行走梁沿主梁方向设置,两个行走梁分别固定于后小车横梁的左右两端,行走梁的底部位于走行台阶上并能够沿走行台阶移动,所述承托架设置有一组以上,承托架包括连接梁和承托梁,承托梁沿水平方向朝车架前端设置,承托梁通过连接梁固定于后小车横梁的下方,且承托梁的高度低于走行台阶轨道面且高于车架中横梁的高度,承托梁的上顶面中设置有用于承托箱梁的承托区域;行走梁的前后两端与后牵引系统相连,所述后牵引系统设置有两组,两组后牵引系统分别与两根行走梁相对应驱动,所述后牵引系统中至少包括驱动电机、链轮和牵引链条,驱动电机以及链轮均与行走梁安装固定,牵引链条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主梁上所述走行台阶的前后两端处,驱动电机驱动链轮转动,从而进一步驱动行走梁沿着牵引链条以及走行台阶移动。
[0009]所述后牵引系统包括驱动电机、牵引链条、前耳板、后耳板、主动链轮、从动链轮以及前固链座和后固链座,牵引链条的两端分别与前固链座和后固链座固定连接,前固链座和后固链座分别固定于走行台阶的前后两端处,前耳板和后耳板分别连接于行走梁的前后两端处,后耳板中安装有上下分布的一个主动链轮和一个从动链轮,前耳板中安装有上下分布的两个从动链轮,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链轮连接并驱动主动链轮旋转,牵引链条依次从后耳板和前耳板中穿出,并与后耳板和前耳板中的链轮绕成Ω形。
[0010]所述前固链座和后固链座中均设置有能够调节牵引链条张紧程度的调节杆。
[0011]所述行走梁的底部固定有能够在走行台阶滑动的工程塑料合金材质的滑板,与之对应的在走行台阶上设置有滑轮/滑轨。
[0012]所述承托梁上的承托区域安装有橡胶垫块。
[0013]所述后小车横梁左右两端的下方设置有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与走行台阶侧面之间的间距为5~15mm。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低位运梁车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中在两根主梁之间的内侧壁的下部设置走行台阶,然后将后驮梁小车安装在走行台阶上,同时前驮梁小车仍然是安装于下纵梁上,因此两者分别有属于自己的轨道,非共用同一条轨道。此外,前驮梁小车的牵引系统结构保持不变,安装于纵梁的下方;后驮梁小车的牵引系统改为安装于走行台阶上,因此两者的牵引系统分别位于不同的高度平面上,且后驮梁小车的牵引链条整个沿主梁设置,因此一方面赋予了后驮梁小车沿车架主梁广泛移动的能力,也提供了供后驮梁小车广泛移动的空间。2、本技术中由于后驮梁小车新颖的结构,能有效降低承托箱梁的承托高度,在悬挂高低降低的情况下,易于运梁过隧。3、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后驮梁小车不需要在下纵梁上进行移动,仅前驮梁小车需要在下纵梁上进行小范围的移动,因此能够大幅的缩短下纵梁的长度并极大的降低了下纵梁与横梁之间的焊接面积,从而简化了产品结构,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用于过隧运梁车中的后驮梁小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纵向侧视图;
[0017]图3为车架结构的纵向侧视图;
[0018]图4为图3的俯视图;
[0019]图5为图3的横向侧视图;
[0020]图6为后驮梁小车及后牵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后驮梁小车的俯视图;
[0022]图8为后驮梁小车的纵向侧视图;
[0023]图9为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为后牵引系统的结构俯视图;
[0025]图11为前驮梁小车和前牵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2为前驮梁小车的纵向侧视图;
[0027]图13为过隧工况下前驮梁小车与箱梁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28]图14为过隧工况下后驮梁小车与箱梁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位运梁车,至少包括车架以及安装在车架上的伸缩支腿、箱梁顶升油缸、悬挂走行总成、转向油缸、司机室、电气系统和液压系统,以及位于车架前段的前驮梁小车、位于车架后段的后驮梁小车、用于驱动前驮梁小车的前牵引系统和用于驱动后驮梁小车的后牵引系统,所述车架的截面为U型结构,包括两根主梁以及分布在两根主梁之间的横梁,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在两根主梁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前段设置有与主梁相平行的两根纵梁,两根纵梁与车架前段的横梁相互连接呈网格状结构,两根纵梁的上顶面设置有轨道,前驮梁小车安装于轨道上并在前牵引系统的驱动下沿轨道移动;两根主梁之间的内侧壁的下部设置有台阶状结构的走行台阶,后驮梁小车包括后小车横梁、行走梁、承托架,行走梁设置有两个且行走梁沿主梁方向设置,两个行走梁分别固定于后小车横梁的左右两端,行走梁的底部位于走行台阶上并能够沿走行台阶移动,所述承托架设置有一组以上,承托架包括连接梁和承托梁,承托梁沿水平方向朝车架前端设置,承托梁通过连接梁固定于后小车横梁的下方,且低于走行台阶轨道面且高于车架中横梁的高度,承托梁的上顶面中设置有用于承托箱梁的承托区域;行走梁的前后两端与后牵引系统相连,所述后牵引系统设置有两组,两组后牵引系统分别与两根行走梁相对应驱动,所述后牵引系统中至少包括驱动电机、链轮和牵引链条,驱动电机以及链轮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光明郝永刚梅慧浩唐坤元杜小刚苏六帅邓博曹翠王嵽显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