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弧焊焊接系统及车架总成焊接系统,其中,弧焊焊接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上件工位和至少一个焊接工位;上件工位和各焊接工位分别设有移动装置,且各移动装置依次连续布置;还包括夹具拼台,用于装夹工件并可通过各移动装置移动。能够使得在焊接过程中或者在焊接转运过程中能够很好的控制工件发生变形、保证焊接质量。保证焊接质量。保证焊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弧焊焊接系统及车架总成焊接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焊接
,具体涉及一种弧焊焊接系统及车架总成焊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工件在进行弧焊焊接工艺过程中,往往需要经过多个焊接工位进行焊接操作,为保证工件精度,在焊接过程中,焊接变形量的控制就显得尤为关键。
[0003]现有技术中的弧焊焊接系统中,各焊接工位分别设有用于装夹工件的刚性夹具,工件在各焊接工位之间流转。但是为满足生产节拍要求,在工艺策划阶段需综合考虑装件时间、工件输送时间、焊接时间等时序,工件在人工上件及点定工位的焊接时间基本上不到整个节拍的一半时间,只进行一些必要的人工点固焊接,大部分的点固焊缝在刚性夹具体上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冷却就需要转运到下一工位,再加上焊缝数量较少,工件还不是具有足够强度与刚度的刚性体,在转运及下一工位的翻转补焊等过程中,焊接变形变得不可控。
[0004]以非承载式车架的焊接工艺来说,现有技术中是通过夹具反变形、夹具定位支基预留多达15mm的预调整垫片等较为简单的方式控制焊接变形,如此一来,在产线开发阶段需要大量的数据验证,才能找到一个合理的反变形数据,影响生产线的整体调试进度。并且在量产阶段,因人员、设备、原材料、零部件质量等因素变化的不确定性,相应的会增加夹具反变形调试的频次及难度。
[0005]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弧焊焊接系统,能够使得在焊接过程中或者在焊接转运过程中能够很好的控制工件发生变形、保证焊接质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弧焊焊接系统及车架总成焊接系统,能够使得在焊接过程中或者在焊接转运过程中能够很好的控制工件发生变形、保证焊接质量。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弧焊焊接系统,其包括依次设置的上件工位和至少一个焊接工位;所述上件工位和各所述焊接工位分别设有移动装置,且各所述移动装置依次连续布置;还包括夹具拼台,用于装夹工件并可通过各所述移动装置移动。
[0008]夹具拼台能够在各连续布置的移动装置的作用下依次经过各焊接工位,每个焊接工位均设有焊接机器人,均可对工件进行焊接操作,由于夹具拼台设有用于装夹工件的夹具,各移动装置依次作用于夹具拼台使其移动时,能够实现带动工件在各焊接工位之间移动,也就是说,工件在进行弧焊焊接以及焊接转运的过程中,夹具拼台和工件是始终相互固定的,工件始终保持装夹的状态,如此一来,工件在各焊接工位之间流转时,由于刚性的夹具拼台的作用,能够使得工件保持其形状不变,避免发生变形的情况。
[0009]并且,由于各夹具拼台的夹具是针对工件特别设计的,因此,该弧焊焊接系统可用于对不同工件进行弧焊焊接操作,当焊接不同工件时,仅需更换与其对应的夹具拼台即可,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每个焊接工位单独设置用于装夹特定工件的夹具的方案来说,能够简化整体结构、提高使用灵活性并降低成本。
[0010]可选地,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辊床,所述夹具拼台设有与所述辊床相适配的滑橇。
[0011]可选地,还包括第一地轨横移机构,设于相邻两个并排设置的所述焊接工位之间。
[0012]可选地,还包括第二地轨横移机构,设于最后一级所述焊接工位和所述上件工位之间。
[0013]可选地,还包括依次设置的处理工位、加装工位和检测工位,所述处理工位位于最后一级所述焊接工位的后方,用于对所述工件进行补焊、清渣和打磨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加装工位用于对所述工件进行加工和/或装配,所述检测工位用于对所述工件进行检测。
[0014]可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处理工位和所述加装工位之间的矫形工位,用于对所述工件进行矫形。
[0015]可选地,还包括补件工位,所述补件工位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焊接工位之间,所述补件工位设有所述移动装置。
[0016]可选地,所述上件工位和所述补件工位分别设有第一导向结构,所述夹具拼台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相适配的第二导向结构。
[0017]可选地,各所述焊接工位分别设有升降部和第一定位结构,所述夹具拼台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相适配的第二定位结构,所述夹具拼台能够在所述移动装置的作用下移动至所述升降部,所述升降部能够带动所述夹具拼台下降至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配合。
[0018]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架总成焊接系统,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弧焊焊接系统以及分别与所述弧焊焊接系统的上件工位连接的横梁总成焊接区、左纵梁总成焊接区和右纵梁总成焊接区。
[0019]具有如上所述的弧焊焊接系统的车架总成焊接系统,其技术效果与上述弧焊焊接系统的技术效果类似,为节约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车架总成焊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滑橇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辊床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滑橇和辊床在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设有升降部的辊床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滑橇和设有升降部的辊床在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1-6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7]100-弧焊焊接系统;200-横梁总成焊接区;300-左纵梁总成焊接区;400-右纵梁总成焊接区;
[0028]1-上件工位;2-焊接工位,21-升降部,22-第一定位结构,23-第一导向结构;3-辊床;4-滑橇,41-凸块;5-第一地轨横移机构;6-第二地轨横移机构;7-处理工位;8-加装工位;9-检测工位;10-矫形工位;11-补件工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0]请参考图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车架总成焊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滑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辊床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滑橇和辊床在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设有升降部的辊床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滑橇和设有升降部的辊床在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弧焊焊接系统100及车架总成焊接系统,如图1所示,车架总成焊接系统包括弧焊焊接系统100、横梁总成焊接区200、左纵梁总成焊接区300和右纵梁总成焊接区400。其中,该弧焊焊接系统100包括依次设置的上件工位1和至少一个焊接工位2,其中,上件工位1和各焊接工位2分别设有移动装置,且各移动装置依次连续布置,该弧焊焊接系统100还包括夹具拼台,用于装夹工件并可通过各移动装置移动。
[0032]夹具拼台能够在各连续布置的移动装置的作用下依次经过各焊接工位2,每个焊接工位2均设有焊接机器人,均可对工件进行焊接操作,由于夹具拼台设有用于装夹工件的夹具,各移动装置依次作用于夹具拼台使其移动时,能够实现带动工件在各焊接工位2之间移动,也就是说,工件在进行弧焊焊接以及焊接转运的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弧焊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上件工位(1)和至少一个焊接工位(2);所述上件工位(1)和各所述焊接工位(2)分别设有移动装置,且各所述移动装置依次连续布置;还包括夹具拼台,用于装夹工件并可通过各所述移动装置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焊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辊床(3),所述夹具拼台设有与所述辊床(3)相适配的滑橇(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焊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地轨横移机构(5),设于相邻两个并排设置的所述焊接工位(2)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弧焊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地轨横移机构(6),设于最后一级所述焊接工位(2)和所述上件工位(1)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弧焊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设置的处理工位(7)、加装工位(8)和检测工位(9),所述处理工位(7)位于最后一级所述焊接工位(2)的后方,用于对所述工件进行补焊、清渣和打磨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加装工位(8)用于对所述工件进行加工和/或装配,所述检测工位(9)用于对所述工件进行检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弧焊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处理工位(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仁果,詹强民,韦乐侠,黄兴,覃建弄,谢海鸿,胡分平,陈剑,肖翔,陆兆轰,李彬,金彬,周华,谢蔚,高振林,蔡锡斌,梁霖江,温业壮,李梅芳,陈春曼,陈瑞军,段雪晖,周林,甘柳,马思源,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