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模锻压机自动进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6693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模锻压机自动进料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部设有传输组件、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所述传输组件上表面设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第一定位组件,所述第二定位组件位于第一定位组件上方,所述机体内部上方还设有上压模,所述机体一侧开设有进料口,所述机体另一侧开设有出料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利用支撑杆和夹板对下压模上的工件进行第一次定位,将工件夹紧固定至下压膜的中间位置,同时起到定位工件至中间位置和夹紧工件的作用,定位工件便于对工件进行第二次定位,夹紧工件使得工件在进行第二次定位时不会在下压模上移动,并且,夹板还可以防止灰尘向两边扩散。板还可以防止灰尘向两边扩散。板还可以防止灰尘向两边扩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模锻压机自动进料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锻压机
,具体为一种热模锻压机自动进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热模锻压机广泛应用于汽车、拖拉机、内燃机、船舶、航空、矿山机械等制造业中,用于进行成批大量的黑色和有色金属的模锻和精整锻件,锻造出的锻件精度高,材料的利用率高,生产率高,易于实现自动化,对工人的操作技术要求低,因而在现代锻压生产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是现代锻造生产不可缺少的高精锻设备,热模锻压机的打击速度快,模具热接触时间短,,模具使用寿命长,采用上、下顶料设计,拔模斜度减小,节约锻材,抗倾斜率高,导轨精度高,锻件质量好,机体左右两侧设有作业窗口用于锻件的传递,但是,现有的热模锻压机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进料多采用人工手工放置于工作台上,工作台附近由于锻压环境例如灰尘给工作人员带来困扰,并且,人工放置工件只能先上料再锻压最后下料,中间停留时间较长,降低了工件的锻压效率,所以,人们急需一种热模锻压机自动进料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模锻压机自动进料装置,以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模锻压机自动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内部设有传输组件(2)、第一定位组件(3)和第二定位组件(4),所述传输组件(2)上表面设有工作台(5),所述工作台(5)上设有第一定位组件(3),所述第二定位组件(4)位于第一定位组件(3)斜上方,所述机体(1)内部上方还设有上压模(6),所述机体(1)一侧开设有进料口(7),所述机体(1)另一侧开设有出料口(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模锻压机自动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组件(2)包括传输带(21),所述传输带(21)两端内侧均通过棘轮(22)传动连接,所述棘轮(22)上设有若干个卡齿(23),所述传输带(21)上表面设有工作台(5),所述工作台(5)设有三个,三个所述工作台(5)在一条直线上,三个所述工作台(5)分别位于传输带(21)的两端和中部,位于中部的所述工作台(5)位于上压模(6)正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模锻压机自动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7)和出料口(8)与两端的工作台(5)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定位组件(4)靠近进料口(7)设置,三个所述工作台(5)等间距设置,所述传输带(21)两端为弧形,所述传输带(21)两端弧形位置的长度与传输带(21)一端至中部的距离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模锻压机自动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带(21)上表面通过第一弹簧(9)与工作台(5)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5)上表面与下压模(10)固定连接,所述下压模(10)位于上压模(6)的正下方,所述下压模(10)的下表面面积小于工作台(5)的上表面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模锻压机自动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5)上表面两端均开设有滑槽(11),所述滑槽(11)内部设有滑杆(12),所述滑杆(12)上设有两个滑块(13),所述滑块(13)的上表面高于工作台(5)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定位组件(3)设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定位组件(3)位于下压模(10)两侧且与滑块(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正华金龙夏誉容卢彦名夏一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泰隆管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