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极耳找正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6543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芯极耳找正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输送电芯的送料组件,还包括若干转动组件和若干感应组件,所述转动组件设于所述送料组件的旁侧,用于驱动电芯转动;所述感应组件设于转动组件的上方,用于感应极耳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纽扣电池极耳的自动找正,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极耳找正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纽扣电池生产自动化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芯极耳找正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纽扣电池是一种全金属壳密封电池,其特点是电池体积小,密封性强,被广泛用在计算机、助听器、电子手表、平板电脑及各类小型电子产品中。
[0003]在纽扣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极耳弯折,现有的设备无法完成极耳角度的自动找正,所以无法实现自动折极耳。目前业内常规方式是人工手动完成折极耳,这种方式具有如下不足:1、手动折极耳需要在手套箱内完成,需要带上手套箱配套的手套后才能完成作业,作业便利性差。2、手动折极耳作业无法将注液到封口进行串联实现自动化生产,人工成本高,效率低。3、人工折极耳不能确保极耳的弯折精度,极耳弯折位置不统一,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极耳找正机构,能够实现纽扣电池极耳的自动找正,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
[0005]一种电芯极耳找正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输送电芯的送料组件,还包括若干转动组件和若干感应组件,所述转动组件设于所述送料组件的旁侧,用于驱动电芯转动;所述感应组件设于转动组件的上方,用于感应极耳的位置。
[0006]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轮、从动轮、以及压力单元,所述转动轮和从动轮相对设置在电芯送料路径的两侧,所述压力单元与从动轮连接,所述压力单元用于推动从动轮朝转动轮方向移动,以将电芯夹紧在转动轮与从动轮之间。
[0007]进一步的,每个所述转动轮对应设有两个从动轮,两个所述从动轮相邻设置,两个所述从动轮之间的中点与转动轮中心的连线垂直于电芯的送料路径。
[0008]进一步的,所述压力单元包括压力气缸、导向块、以及推块,所述压力气缸的输出端与导向块连接,所述推块的一端与所述导向块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从动轮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块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与推块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轮通过电机驱动转动。
[0011]进一步的,所述感应组件包括感应器、运动气缸以及固定板,所述运动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感应器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运动气缸可驱动所述固定板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以带动所述感应器升降。
[0012]进一步的,所述感应器为对射光纤感应器,所述对射光纤感应器包括相对设置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当电芯转动时,极耳的自由端的转动路径从所述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穿过。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转动组件和感应组件,通过转动
组件驱动电芯以其中心为轴转动,并通过感应组件感应转动的极耳,从而实现极耳的自动找正,节省了后续的人工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压力单元能够将电芯稳固地夹在转动轮和从动轮之间,使得电芯转动平稳,提高找正精度。感应组件可升降,从而匹配不同的电芯长度,使用更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电芯极耳找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电芯极耳找正机构的压力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0018]如图1至图3所示,一较佳实施例中,本技术的电芯极耳找正机构主要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有用于输送电芯的送料组件2,送料组件2的送料路径上设有若干转动组件3和若干感应组件4。转动组件3设于送料组件2的旁侧,用于驱动电芯转动,感应组件4设置在转动组件3的上方,用于感应极耳的位置。
[0019]具体的,转动组件3包括转动轮31、从动轮32、以及压力单元33,转动轮31和从动轮32相对设置在电芯送料路径的两侧,转动轮31和从动轮32的轴向与电芯的轴向平行,均为竖直向上。压力单元33与从动轮32连接,压力单元33可推动从动轮32朝转动轮31方向往复移动,从而将电芯夹紧在转动轮31与从动轮32之间。本实施例中,每个转动轮31对应设有两个从动轮32,两个从动轮32相邻设置,两个从动轮32之间的中点与转动轮31中心的连线垂直于电芯的送料路径,当电芯夹设在转动轮31和从动轮32之间时,电芯的周边分别与转动轮31和两个从动轮32相切,从而使得电芯平稳转动。
[0020]请参考图3,压力单元33包括压力气缸331、导向块332、以及推块333,压力气缸331的输出端与导向块332连接,推块333的一端与导向块332滑动连接,另一端与从动轮32连接,压力气缸331可驱动导向块332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导向块332带动推块333移动,进而带动从动轮32移动。
[0021]为了缓冲从动轮32对电芯的压力,导向块332内设有弹簧334,弹簧334与推块333连接,当推块333带动从动轮32与电芯相抵时,可通过弹簧334的弹力缓冲对电芯侧面的压力,从而避免损坏电芯。
[002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转动轮31通过未图示的电机驱动,具体实施时,电机的输出端可通过传动带与转动轮31连接,从而带动转动轮31转动。
[0023]感应组件4包括感应器41、运动气缸42以及固定板43,运动气缸42的输出端与固定板43连接,感应器41与固定板43连接并位于转动组件3的上方,运动气缸42可驱动固定板43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固定板43带动感应器41升降,从而匹配不同长度的极耳。
[0024]本实施例中,感应器41优选采用对射光纤感应器,对射光纤感应器包括相对设置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当电芯转动时,极耳的自由端的转动路径从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穿过,
此时对射光纤感应器发出控制信号,通过控制信号控制转动组件3停止转动,从而实现极耳的自动找正。
[0025]本技术的具体工作原理为:当电芯移动到位后,压力气缸331启动,从动轮32朝转动轮31移动,从而将电芯夹在转动轮31与从动轮32之间,此时转动轮31转动,带动电芯转动,当位于电芯上的极耳转动至对射光纤感应器之间时,转动轮31停止转动,从而完成极耳的自动找正。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诸如
ꢀ“
上”、“下”、“前”、“后”、
ꢀ“
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极耳找正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输送电芯的送料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转动组件和若干感应组件,所述转动组件设于所述送料组件的旁侧,用于驱动电芯转动;所述感应组件设于转动组件的上方,用于感应极耳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极耳找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轮、从动轮、以及压力单元,所述转动轮和从动轮相对设置在电芯送料路径的两侧,所述压力单元与从动轮连接,所述压力单元用于推动从动轮朝转动轮方向移动,以将电芯夹紧在转动轮与从动轮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极耳找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转动轮对应设有两个从动轮,两个所述从动轮相邻设置,两个所述从动轮之间的中点与转动轮中心的连线垂直于电芯的送料路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极耳找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单元包括压力气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浩陈坤陈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