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瘫痪病人的移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5735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瘫痪病人的移动车,包括:左车体、右车体、连接杆;所述左车体与右车体之间的底部设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由左杆体、右杆体、转轴及第二手拧螺栓组成;所述左杆体呈圆柱状,且左杆体的左端通过铰支座与左车体铰接;所述左杆体的左端抵接有第一手拧螺栓,且第一手拧螺栓螺纹连接在左车体的左侧;所述左杆体的右端呈b形状,且左杆体的右端开设有交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使用较为安全,操作较为简单,方便实用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问题和不足。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问题和不足。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瘫痪病人的移动车


[0001]本技术涉及康复器械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瘫痪病人的移动车。

技术介绍

[0002]病人因脑、脊髓等疾病引起的单侧下肢瘫痪,除服药治疗外,还需要加强行走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恢复肢体的功能。
[0003]经检索发现,技术专利公开(公告)号:CN209075388U,公开了一种康复行走车,来辅助患者行走锻炼,该一种康复行走车,包括把手、制动手柄、导杆、休息垫、第一行走轮;把手的一端设置有导杆,且导杆通过卡合方式与把手相连接;把手的下方设置有制动手柄,且制动手柄通过铰接方式与导杆相连接;导杆的下方外套有导套,且导套通过滑槽与导杆相连接;导套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连接件,且第二连接件通过套合方式与导杆相连接;第二连接件的内侧设置有连接杆,且连接杆通过卡合方式与第二连接件相连接;该种康复行走车具有方便折叠,不占用空间,随时休息的优点。
[0004]上述的这种康复行走车在具有方便折叠,不占用空间,随时休息的优点,但其左右两个车体的撑开状态是通过其设置的卡爪与连接杆的卡合来保持的,在使用的过程中,卡爪与连接杆较容易错开,使得两个车体将很难再保持撑开的状态,易导致危险的发生。
[0005]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用于瘫痪病人的移动车,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瘫痪病人的移动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其左右两个车体的撑开状态是通过其设置的卡爪与连接杆的卡合来保持的,在使用的过程中,卡爪与连接杆较容易错开,使得两个车体将很难再保持撑开的状态,易导致危险的发生的问题和不足。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瘫痪病人的移动车,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8]一种用于瘫痪病人的移动车,包括:左车体、右车体、连接杆、第一手拧螺栓、插套、坐板、插块、软垫、左杆体、右杆体、转轴、第二手拧螺栓、交接口、止台;所述左车体与右车体之间的底部设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由左杆体、右杆体、转轴及第二手拧螺栓组成;所述左杆体呈圆柱状,且左杆体的左端通过铰支座与左车体铰接;所述左杆体的左端抵接有第一手拧螺栓,且第一手拧螺栓螺纹连接在左车体的左侧;所述左杆体的右端呈b形状,且左杆体的右端开设有交接口;所述右杆体呈圆柱状,且右杆体的右端通过铰支座与右车体铰接;所述右杆体的右端也抵接有第一手拧螺栓,且所述第一手拧螺栓螺纹连接在右车体的右侧;所述右杆体的左端设置呈与左杆体的右端相配合的b形状,且右杆体的左端通过间隙配合方式嵌在左杆体右端开设的交接口的内部,并且右杆体的左端与左杆体的右端镶嵌后通过
转轴铰接;所述转轴呈圆柱状,且转轴的后侧轴向开设一处平直的方形状止台;所述转轴的上下两端通过紧定螺钉与左杆体的右端固定连接,且转轴的中间部位与右杆体的左端转动连接;所述右杆体左端后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手拧螺栓,且第二手拧螺栓与止台前后对应,并且第二手拧螺栓与止台的竖直面抵接;所述左车体右侧的外壁上焊接有U形状的插套,且插套的开口朝向左车体;所述右车体左侧的外壁上也焊接有U形状的插套,且所述插套的开口朝向右车体;所述两处插套左右对称,且两处插套设置在连接杆的上方;所述左车体与右车体之间设置有矩形状的坐板,且坐板的后端呈C形状;所述坐板底部的左右两侧均焊接有矩形状的插块,且插块与插套通过间隙配合方式插接,并且坐板通过插块插接在插套的顶端;所述坐板的顶端粘贴有矩形状的软垫,且软垫的后端呈C形状。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用于瘫痪病人的移动车所述连接杆设置呈向后折叠的折叠装置,且第一手拧螺栓与第二手拧螺栓均设置呈所述折叠装置的锁定装置。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用于瘫痪病人的移动车所述左杆体的左端与右杆体的右端均设置呈凸字形状,且与左杆体的左端及右杆体的右端相铰接的铰支座均呈U形状。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用于瘫痪病人的移动车所述坐板通过插块与插套的插接设置呈拆卸装置。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用于瘫痪病人的移动车所述坐板的四个拐角处呈弧形状过渡。
[001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4]1、本技术的连接杆设置呈向后折叠的折叠装置,便于通过连接杆来实现左车体与右车体的折叠与撑开,且第一手拧螺栓与第二手拧螺栓均设置呈所述折叠装置的锁定装置,便于通过第一手拧螺栓与第二手拧螺栓锁定作用来较好的保持左车体与右车体的撑开状态,增强使用时的安全性,且第一手拧螺栓与第二手拧螺栓的操作较为简单,方便实用。
[0015]2、本技术通过对一种用于瘫痪病人的移动车的改进,具有结构合理,使用较为安全,操作较为简单,方便实用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技术在
技术介绍
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A点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坐板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连接杆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左车体与右车体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0022]图中:左车体1、右车体2、连接杆3、第一手拧螺栓4、插套5、坐板6、插块7、软垫8、左
杆体301、右杆体302、转轴303、第二手拧螺栓304、交接口3011、止台3031。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请参见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瘫痪病人的移动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瘫痪病人的移动车,包括:左车体(1)、右车体(2)、连接杆(3)、第一手拧螺栓(4)、插套(5)、坐板(6)、插块(7)、软垫(8)、左杆体(301)、右杆体(302)、转轴(303)、第二手拧螺栓(304)、交接口(3011)、止台(3031);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车体(1)与右车体(2)之间的底部设有连接杆(3),且连接杆(3)由左杆体(301)、右杆体(302)、转轴(303)及第二手拧螺栓(304)组成;所述左杆体(301)呈圆柱状,且左杆体(301)的左端通过铰支座与左车体(1)铰接;所述左杆体(301)的左端抵接有第一手拧螺栓(4),且第一手拧螺栓(4)螺纹连接在左车体(1)的左侧;所述左杆体(301)的右端呈b形状,且左杆体(301)的右端开设有交接口(3011);所述右杆体(302)呈圆柱状,且右杆体(302)的右端通过铰支座与右车体(2)铰接;所述右杆体(302)的右端也抵接有第一手拧螺栓(4),且所述第一手拧螺栓(4)螺纹连接在右车体(2)的右侧;所述右杆体(302)的左端设置呈与左杆体(301)的右端相配合的b形状,且右杆体(302)的左端通过间隙配合方式嵌在左杆体(301)右端开设的交接口(3011)的内部,并且右杆体(302)的左端与左杆体(301)的右端镶嵌后通过转轴(303)铰接;所述转轴(303)呈圆柱状,且转轴(303)的后侧轴向开设一处平直的方形状止台(3031);所述转轴(303)的上下两端通过紧定螺钉与左杆体(301)的右端固定连接,且转轴(303)的中间部位与右杆体(302)的左端转动连接;所述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芷含马琼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