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构件及光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35250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伏构件及光伏系统,涉及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领域,以解决因为线缆横跨板肋所导致的线缆损伤问题,从而提高线缆使用寿命。所述该光伏构件包括:基板以及铺设在基板上的至少两个光伏组件。该基板与每个光伏组件之间形成至少两条腔道。每个光伏组件具有位于不同的两条腔道中的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相邻两个光伏组件中,一个光伏组件的第一接线端子与另一个光伏组件的第二接线端子位于同一条腔道内。该光伏构件还包括至少一条线缆。相邻两个光伏组件通过相应线缆串联在一起。所述光伏系统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提的光伏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光伏构件用于光伏发电。伏发电。伏发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构件及光伏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建筑一体化
,尤其涉及一种光伏构件及光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简称BIPV)技术是一种将太阳能光伏产品集成在建筑上的技术。BIPV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应用于诸如光伏屋面、光伏幕墙和光伏天棚等建筑物。
[0003]当BIPV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应用于构件式BIPV时,构件式BIPV可以与建筑物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安装并与建筑物完美结合,因此,采用构件式BIPV方式可以将光伏构件安装在屋顶上,使得所形成的光伏屋面可以替代或覆盖屋顶彩钢瓦等建材。相关技术中光伏构件主要包括基板以及铺设在基板上的多个光伏组件。现有基板上具有板肋,而相邻两个光伏组件采用线缆连接时,线缆需要横跨板肋,使得线缆容易受到板肋或运维设备损伤,从而影响线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构件及光伏系统,以解决因为线缆横跨板肋所导致的线缆损伤问题,从而提高线缆使用寿命。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伏构件。该光伏构件包括:基板以及铺设在基板上的至少两个光伏组件。该基板与每个光伏组件之间形成至少两条腔道。每条腔道的延伸方向与各个光伏组件在基板上的铺设方向相同。每个光伏组件具有位于不同的两条腔道中的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相邻两个光伏组件中,一个光伏组件的第一接线端子与另一个光伏组件的第二接线端子位于同一条腔道内。一个光伏组件的第二接线端子与另一个光伏组件的第一接线端子位于同一条腔道内。该光伏构件还包括至少一条线缆。相邻两个光伏组件通过相应线缆串联在一起。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前情况下,由于相邻两个光伏组件中,一个光伏组件的第一接线端子与另一个光伏组件的第二接线端子位于同一条腔道内,一个光伏组件的第二接线端子与另一个光伏组件的第一接线端子位于同一条所述腔道内。基于此,相邻两个光伏组件通过相应线缆串联在一起时,该线缆无需横跨基板所具有的板肋,就可以串联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由此可见,本技术提供的光伏构件可以避免线缆被基板具有的板肋或运维设备损伤的问题,使得线缆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另外,本技术提供的光伏构件中,线缆无需横跨基板所具有的板肋,就可以串联相邻两个光伏组件,因此,本技术提供的光伏构件中线缆用量少,阻抗低,有利于降低光伏系统安装成本,并减少光伏直流压降和损耗,提升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每个光伏组件还包括分体式接线盒。分体式接线盒包括第一电极接线盒体和第二电极接线盒体。该第一电极接线盒体与第一接线端子电连接。第二电极接线盒体与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同一所述分体式接线盒中,第一电极接线盒体和
第二电极接线盒体位于不同的两条的腔道内。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第一电极盒体为正极接线盒体,第二电极盒体为负极接线盒体,第一接线端子可以为正极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可以为负极接线端子。当第一电极接线盒体为负极接线盒体,第二电极接线盒体为正极接线盒体,第一接线端子可以为负极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可以为正极接线端子。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同一分体式接线盒中,第一电极接线盒体和第二电极接线盒体关于相应光伏组件的中线轴对称。
[0010]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同一所述分体式接线盒中,第一电极接线盒体和第二电极接线盒体关于相应所述光伏组件的几何中心中心对称。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同一分体式接线盒中,第一电极接线盒体和第二电极接线盒体位于相邻两条腔道内。
[0012]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同一所述分体式接线盒中,第一电极接线盒体相应的腔道与第二电极接线盒体相应的腔道之间具有至少一条腔道。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光伏组件均具有沿着预设方向分布的第一侧和第二侧。该预设方向为各个光伏组件在基板上的铺设方向。相邻两个所述光伏组件的结构相同。结构相同的相邻两个光伏组件中,其中一个光伏组件具有第一侧与另一个光伏组件具有的第二侧朝向相同。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当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结构相同,且还未安装在基板上时,如果两个光伏组件码放方向一致,那么在基板上安装一个光伏组件后,需要将下一个光伏组件旋转180
°
安装在基板上,才能保证其中一个光伏组件具有第一侧与另一个光伏组件具有的第二侧朝向相同。此时,相邻两个光伏组件中,其中一个光伏组件具有的第一接线端子与另一个光伏组件具有的第二接线端子位于同一条腔道内,以保证串联这两个光伏组件的线缆处在同一腔道内。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光伏组件均具有沿着预设方向分布的第一侧和第二侧。该预设方向为各个光伏组件在所述基板上的铺设方向。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结构不同。结构不同的相邻两个光伏组件中,其中一个光伏组件具有第一侧与另一个光伏组件具有的第一侧朝向相同。其中一个光伏组件具有第二侧与另一个光伏组件具有的第二侧朝向相同。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基板所铺设的光伏组件不受同一结构限制,从而扩大光伏组件的选择范围。当结构不同的相邻两个光伏组件安装在基板上,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同一侧朝向相同,因此,在结构不同的两个光伏组件还未安装在基板上时,如果结构不同的两个光伏组件的码放方向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在不经旋转光伏组件的方式将结构不同的两个光伏组件安装在基板上。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两个光伏组件之间具有缝隙。相邻两个所述光伏组件之间具有缝隙,相邻两个所述光伏组件中,其中一个所述光伏组件具有的第一接线端子和另一个光伏组件具有的第二接线端子靠近同一缝隙。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由于两个光伏组件以相邻的方式安装于基板上时,其中一个光伏组件具有的第一接线端子和另一个光伏组件具有的第二接线端子临近同一缝隙。基于此,串联这两个光伏组件的线缆极短,从而进一步节省线缆用量,并降低光伏直
流压降和损耗,以更好的提高光伏系统的效率。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基板可以为压型金属板,也可以其它型材制作的基板。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腔道可能被认为是腔道,也可能被认为是填充有绝缘材料等其它材料的腔道。
[00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每个光伏组件采用粘结的方式铺设在基板上。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连接件固定在基板上。
[0022]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伏系统。该光伏系统包括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描述的光伏构件。
[00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伏系统还包括与串联在一起的多个光伏组件连接的逆变器。此时,多个光伏组件完成组串后,通过走线槽引至逆变器。
[002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镀膜设备的有益效果与第一方面或任一可能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以及铺设在基板上的至少两个光伏组件;所述基板与每个所述光伏组件之间形成至少两条腔道;每条所述腔道的延伸方向与各个所述光伏组件在所述基板上的铺设方向相同;每个所述光伏组件具有位于不同的两条腔道中的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相邻两个所述光伏组件中,一个所述光伏组件的第一接线端子与另一个所述光伏组件的第二接线端子位于同一条所述腔道内;一个所述光伏组件的第二接线端子与另一个所述光伏组件的第一接线端子位于同一条所述腔道内;所述光伏构件还包括至少一条线缆,相邻两个所述光伏组件通过相应所述线缆串联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分体式接线盒,所述分体式接线盒包括第一电极接线盒体和第二电极接线盒体,所述第一电极接线盒体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接线盒体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同一所述分体式接线盒中,所述第一电极接线盒体和第二电极接线盒体位于不同的两条的腔道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构件,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分体式接线盒中,所述第一电极接线盒体和第二电极接线盒体关于相应所述光伏组件的中线轴对称。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构件,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分体式接线盒中,所述第一电极接线盒体和第二电极接线盒体关于相应所述光伏组件的几何中心中心对称。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构件,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分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斌孟夏杰郑直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隆基绿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