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微生物培养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4685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液微生物培养瓶,包括瓶体以及扣合于其开口上的密封盖,在瓶体内设置有硅橡胶感受器;瓶体自上而下依次由瓶颈、上瓶身和下瓶身构成,瓶颈为内径0.5~5cm的圆柱形结构,上瓶身为上小下大的锥台形结构,上瓶身上端内径与瓶颈的内径一致,下瓶身为上大下小的倒锥台形结构,下瓶身上端内径与上瓶身下端内径一致;硅橡胶感受器固定于瓶体的内底面中心处,位于硅橡胶感受器外侧的瓶体内底面上设置有适配卡固该硅橡胶感受器的环形卡固垫圈,环形卡固垫圈的上表面与硅橡胶感受器上表面齐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加工制造简便;降低生产成本,确保有效、快速的反应及显色,提升产品的灵敏度,提高阳性率。提高阳性率。提高阳性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液微生物培养瓶


[0001]本技术涉及微生物检测
,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血液微生物培养瓶。

技术介绍

[0002]在医院临床和医学研究试验中,自动化血培养是检验血液样品中有无细菌存在的一种微生物学检查方法,该方法能够快速检测血液中是否有细菌生长,对于临床上严重危及生命的败血症、菌血症患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明确诊断结果;因此,血液培养是一种最重要和最常见的细菌检验项目。
[0003]目前临床上用于血液培养的仪器及配套的血液培养瓶主要依靠进口为主,有美国BD公司的Bactct 9000系列和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Bact/Alert 3D,它们通常采用检测包被与培养瓶底部的硅橡胶传感器,根据底部感受器荧光或颜色传感的方法观察细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CO2的变化量,进而判断是否有细菌生长,得到了临床的认可。
[0004]根据目前血培养的规范要求:血量与培养基比例通常为1:5~1:10之间,同时血量要求通常为8~10ml,因此就需要培养瓶具有一定的盛装容积才能盛放足量的培养基。目前市面上的培养瓶通常采用圆柱形瓶身,硅橡胶感受器布满瓶底;为满足容积要求,往往瓶身直径较大,无法适配现有主流的通用静脉采血持针器,只能依靠注射器或静脉采血针人工注入培养瓶中,注射器或静脉采血针在采集血液的过程中或注入培养瓶的过程中,均存在对操作人员造成针刺生物风险的问题;另外,由于现有培养瓶圆柱形瓶身的结构所致,使平底面积较大,需采用较多的硅橡胶原料,而实际检测感受器荧光或颜色的变化检测仅需检测感受器很小的范围即可,较大体积的硅橡胶感受器不仅浪费硅橡胶、荧光或颜色染料较多,而且较大的硅胶感受器也需要较多的CO2等酸性气体才能引起信号的变化,使检测样品时的血培养阳性报告时间过长,灵敏度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成本低,灵敏度高的血液微生物培养瓶。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所述的血液微生物培养瓶,包括内装有培养基的上开口瓶体,以及扣合于该瓶体开口上的密封盖,在瓶体内设置有硅橡胶感受器;所述瓶体自上而下依次由瓶颈、上瓶身和下瓶身构成,所述瓶颈为内径0.5~5cm的圆柱形结构,所述上瓶身为上小下大的锥台形结构,上瓶身上端内径与瓶颈的内径一致,所述下瓶身为上大下小的倒锥台形结构,下瓶身上端内径与上瓶身下端内径一致;所述硅橡胶感受器固定于所述瓶体的内底面中心处,位于硅橡胶感受器外侧的瓶体内底面上设置有适配卡固该硅橡胶感受器的环形卡固垫圈,所述环形卡固垫圈的上表面与硅橡胶感受器上表面齐平。
[0008]所述密封盖包括紧密扣合于所述瓶体开口内侧的橡胶内盖,以及螺接于瓶体开口
外侧的铝塑外盖或塑料外盖。
[0009]所述硅橡胶感受器呈上小下大的锥台形结构。
[0010]在所述上瓶身与下瓶身之间设置有圆柱形结构的瓶身延长部,所述瓶身延长部的内径与上瓶身下端和下瓶身上端的内径均保持一致。
[0011]本技术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加工制造简便。由瓶颈、上瓶身和下瓶身构成的特殊形状的瓶体能够适配现有主流的通用静脉采血持针器,无需人工手持操作,提高采血效率,避免人工操作所带来的风险;另外,上瓶身上小下大的锥台形结构和下瓶身上大下小的倒锥台形结构,能够在保证瓶体容积的同时,减少底部硅橡胶感受器的用量,降低生产成本,确保有效、快速的反应及显色,提升产品的灵敏度,提高阳性率,大大缩短血培养阳性报告的检测时间,降低细菌死亡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图1的瓶底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另一种瓶体形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血液微生物培养瓶,包括内装有培养基的上开口瓶体,以及扣合于该瓶体开口上的密封盖。具体的,密封盖包括紧密扣合于瓶体开口内侧的橡胶内盖1,以及螺接于瓶体开口外侧的铝塑外盖2,当然也可采用塑料外盖;橡胶内盖1能够在确保密封性的同时,方便静脉采血持针器的穿入,而螺接于瓶体开口外侧的铝塑外盖2则能够在运输及储存过程中对橡胶内盖1形成有效的防护。瓶体自上而下依次由瓶颈3、上瓶身4和下瓶身5构成,瓶颈3为内径0.5~5cm的细长圆柱形结构,可根据不同型号的静脉采血持针器而加工不同内径的瓶颈3,并且瓶颈3的高度也会随着其内径的逐渐增大而在1~15cm的范围内逐渐增大;上瓶身4为上小下大的锥台形结构,上瓶身4上端内径与瓶颈3的内径一致,下瓶身5为上大下小的倒锥台形结构,下瓶身5上端内径与上瓶身4下端内径一致,进而在尽可能的保证瓶体容积的同时,缩小下瓶身5底部的面积。另外,如图3所示,还可在上瓶身4与下瓶身5之间设置有圆柱形结构的瓶身延长部6,瓶身延长部6的内径与上瓶身4下端和下瓶身5上端的内径均保持一致;瓶身延长部6的设置不但能够降低瓶体的加工制造难度,而且能够进一步增大瓶体容积。
[0016]在瓶体内设置有用于反应及显色的硅橡胶感受器7,硅橡胶感受器7固定于瓶体的内底面中心处,位于硅橡胶感受器7外侧的瓶体内底面上设置有适配卡固该硅橡胶感受器7的环形卡固垫圈8,环形卡固垫圈8的上表面与硅橡胶感受器7上表面齐平。另外,为保证硅橡胶感受器7的稳定卡固,硅橡胶感受器7呈上小下大的锥台形结构,从而使环形卡固垫圈8能够稳定卡挡并压固硅橡胶感受器7,避免其脱离环形卡固垫圈8而向上浮起。
[0017]使用时,只需打开瓶体开口处的铝塑外盖2,然后将静脉采血持针器自橡胶内盖1穿入,之后便可在压力的作用下自动将血液在采集的同时注入瓶体内,在瓶内培养基的培养作用下,进而测出血液中是否有细菌生长,若有细菌生长,则会在硅橡胶感受器7上进行显色,若没有则不会显色。
[0018]通过对本血液微生物培养瓶的多次使用测试得出下表:
[0019][0020]由上表可知,本血液微生物培养瓶能够大大提升灵敏度,缩短了约2~10h的血培养阳性报告时间,而每推迟1h血培养阳性报告的时间, 所培养的细菌死亡率就会增加7.6%,因此,本培养瓶对于降低血培养TAT时间(检测周转时间)有重要意义,更快的血培养报警时间对于挽救危重病人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液微生物培养瓶,包括内装有培养基的上开口瓶体,以及扣合于该瓶体开口上的密封盖,在瓶体内设置有硅橡胶感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自上而下依次由瓶颈、上瓶身和下瓶身构成,所述瓶颈为内径0.5~5cm的圆柱形结构,所述上瓶身为上小下大的锥台形结构,上瓶身上端内径与瓶颈的内径一致,所述下瓶身为上大下小的倒锥台形结构,下瓶身上端内径与上瓶身下端内径一致;所述硅橡胶感受器固定于所述瓶体的内底面中心处,位于硅橡胶感受器外侧的瓶体内底面上设置有适配卡固该硅橡胶感受器的环形卡固垫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帅郑业焕卢冉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