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熊林专利>正文

一种矸石山地质环境治理用填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4555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矸石山地质环境治理用填坑装置,涉及煤矿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进料口,所述输送管道上远离进料口的一端开设有开口朝下的出料口,所述输送管道上设置有运输组件,所述运输组件用于将进料口处的填坑物料运往出料口,还包括移动组件与支撑组件,所述移动组件用于搬用输送管道,所述支撑组件用于固定输送管道的位置。通过使用运输组件将填坑物料运往出料口,在出料口处将填坑物料倒入坑中,从而完成填坑工作,在上述设置中,只要输送管道足够长,就能完成对填坑物料的长距离运输,从而避免了填坑时工作人员位于施工现场相近的位置。现场相近的位置。现场相近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矸石山地质环境治理用填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煤矿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矸石山地质环境治理用填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煤矿和选煤厂集中堆置矸石的场所。矸石山的固体废物包括剥离矸石、煤巷矸石、岩巷矸石、手选矸石、选煤厂尾矿等。矸石山的自燃、爆喷、滑坡及矸石山的淋溶水均对矿区环境产生污染。
[0003]煤矸石是在成煤过程中与煤共同沉积混合在一起的岩石,一般呈薄层状。在煤炭采掘与洗选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矸石,是煤炭矿山主要的固体废弃物之一。地表堆积的矸石形成各类规模不等的矸石山,对矿山地质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尤其是矸石山产生的淋滤现象、粉尘现象、自燃现象等这些环境问题都是矿山企业与政府管理和治理的重点内容。
[0004]现在在对矸石山环境治理中常见的一项是填坑工作,填坑时需要将填坑物料运输到填坑地,但是在矸石山地质中填坑时可能会出现塌方等事故发生,所以在运输填坑物料时工作人员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所以设计一种矸石山地质环境治理用填坑装置来解决这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因为矸石山地质中填坑时可能会出现塌方等事故发生,所以在运输填坑物料时工作人员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矸石山地质环境治理用填坑装置。
[0006]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矸石山地质环境治理用填坑装置,包括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进料口,所述输送管道上远离进料口的一端开设有开口朝下的出料口,所述输送管道上设置有运输组件,所述运输组件用于将进料口处的填坑物料运往出料口,还包括移动组件与支撑组件,所述移动组件用于搬用输送管道,所述支撑组件用于固定输送管道的位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运输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输送管道外侧的电机,所述运输组件还包括活动安装在输送管道内部可转动的绞龙,所述绞龙穿过进料口与出料口,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输送管道并且通过联轴器与绞龙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输送管道上靠近进料口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活动安装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滚轮,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固定安装在输送管道上靠近出料口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为三角形,所述固定架的底部活动安装有第二滚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推杆。
[00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输送管道底部靠近出料口的定位杆,且
定位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杆均竖直向下,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设置在输送管道下方的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横截面为矩形的竖直方向的套管,所述套管的内部插设有齿条,所述齿条用于支撑输送管道,所述套管上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用于调节套管与齿条之间的相对距离,所述套管上还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固定套管与齿条之间的相对位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套管上设置有突起部位,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活动安装在突起部位内部的转轴,所述转轴与齿条之间垂直,所述转轴上分别固定安装有齿轮与从动涡轮,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突起部位上活动安装且贯穿有摇杆,所述摇杆上固定安装有主动涡轮,所述主动涡轮位于突起部位的内部,所述主动涡轮与从动涡轮之间啮合。
[001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开设在齿条侧面一排密集分布的螺纹孔,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贯穿且螺纹设置在套管上与螺纹孔相适配的螺栓,所述螺栓螺纹连接在其中一个螺纹孔的内部。
[0014]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管道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输送管道的顶部开口位置设置有可拆卸的端盖,所述端盖上开设有检修口。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本技术通过移动组件将设备运往填坑处,使用支撑组件将设备的位置固定,在进料口倒入填坑物料,使用运输组件将填坑物料运往出料口,在出料口处将填坑物料倒入坑中,从而完成填坑工作,在上述设置中,只要输送管道足够长,就能完成对填坑物料的长距离运输,从而避免了填坑时工作人员位于施工现场相近的位置。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俯视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的A-A方向的剖视图;
[0021]图5是本技术支撑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另一支撑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移动组件;101、固定块;102、第一滚轮;103、固定架;104、第二滚轮;2、输送管道;21、进料口;22、出料口;3、端盖;31、检修口;4、运输组件;41、电机;42、绞龙;5、支撑组件;51、定位杆;52、支撑脚;53、套管;54、调节组件;541、转轴;542、齿轮;543、从动涡轮;544、主动涡轮;545、摇杆;55、齿条; 56、突起部位;57、固定组件;571、螺栓;572、螺纹孔;6、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
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7]在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如图1-6所示,一种矸石山地质环境治理用填坑装置,包括输送管道2,输送管道2 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进料口21,输送管道2上远离进料口21的一端开设有开口朝下的出料口22,输送管道2上设置有运输组件4,运输组件4用于将进料口21处的填坑物料运往出料口22,还包括移动组件1与支撑组件5,移动组件1用于搬用输送管道2,支撑组件5用于固定输送管道2的位置。
[0029]本实施方案中,通过移动组件1将设备运往填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矸石山地质环境治理用填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管道(2),所述输送管道(2)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进料口(21),所述输送管道(2)上远离进料口(21)的一端开设有开口朝下的出料口(22),所述输送管道(2)上设置有运输组件(4),所述运输组件(4)用于将进料口(21)处的填坑物料运往出料口(22),还包括移动组件(1)与支撑组件(5),所述移动组件(1)用于搬用输送管道(2),所述支撑组件(5)用于固定输送管道(2)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矸石山地质环境治理用填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组件(4)包括固定安装在输送管道(2)外侧的电机(41),所述运输组件(4)还包括活动安装在输送管道(2)内部可转动的绞龙(42),所述绞龙(42)穿过进料口(21)与出料口(22),所述电机(41)的输出轴贯穿输送管道(2)并且通过联轴器与绞龙(42)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矸石山地质环境治理用填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1)包括固定安装在输送管道(2)上靠近进料口(21)的固定块(101),所述固定块(101)的底部活动安装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滚轮(102),所述移动组件(1)还包括固定安装在输送管道(2)上靠近出料口(22)的固定架(103),所述固定架(103)为三角形,所述固定架(103)的底部活动安装有第二滚轮(10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矸石山地质环境治理用填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0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推杆(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矸石山地质环境治理用填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5)包括固定安装在输送管道(2)底部靠近出料口(22)的定位杆(51),且定位杆(5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杆(51)均竖直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林田连富
申请(专利权)人:熊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