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网架焊缝根部缺陷多次反射法探伤的对比反射体试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3747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建筑网架焊缝根部缺陷多次反射法探伤的对比反射体试块,试块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若干段,每一段的结构为一段圆环;所有段的外径相同,内径不同;每一段的内表面沿周向开设有矩形凹槽,所有矩形凹槽的宽度相同,深度不同;每一段上的矩形凹槽靠近与该段相邻的内径较大的段,并且该段上的矩形凹槽与与该段相邻的内径较小的段之间的距离满足入射的超声波能够发生至少两次反射后经过矩形凹槽的条件;每一段沿着该段的径向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对比反射体试块便于携带、能够适应不同壁厚以及适用多次反射法。能够适应不同壁厚以及适用多次反射法。能够适应不同壁厚以及适用多次反射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网架焊缝根部缺陷多次反射法探伤的对比反射体试块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材料
,具体涉及建筑网架焊缝根部缺陷多次反射法探伤的对比反射体试块。

技术介绍

[0002]建筑钢结构网架焊缝探伤,根部缺陷评定采用RBJ-1对比试块的Φ3mm柱孔和0.3
×
0.1δ槽孔(δ管件壁厚)的反射波高对比。现行标准JG/T203-2007中RBJ-1中试块的直径有140mm、 89mm、60mm这三种,但是网架管径壁厚有多种,根据管径和壁厚来加工试块将会有多种试块,现场使用携带不便。采用多次反射法,由于网架的管件截面为圆环,内外面均为曲面,大多数情况下管件的内面无法处理,内外面的粗糙度差异较大,超声波经过管壁内面反射后也会有较大的衰减。因此需要一种能便于携带并适应不同壁厚以及适用多次反射法的试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建筑网架焊缝根部缺陷多次反射法探伤的对比反射体试块,本技术的对比反射体试块便于携带、能够适应不同壁厚以及适用多次反射法。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建筑网架焊缝根部缺陷多次反射法探伤的对比反射体试块,包括试块本体,所述试块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若干段,其中每一段的结构为一段圆环;所有段的外径相同,内径不同;所有段按照内径依次减小的趋势沿着试块本体的轴向分布,或者,所有段按照内径从试块本体的中部分别至试块本体两端依次增大的趋势分布;每一段的内表面沿周向开设有矩形凹槽,所有矩形凹槽的宽度相同,深度不同;每一段上的矩形凹槽靠近与该段相邻的内径较大的段,并且该段上的矩形凹槽与与该段相邻的内径较小的段之间的距离满足入射的超声波能够发生至少两次反射后经过矩形凹槽的条件,对于内径最小的段,该段上的矩形凹槽距离该段两侧任意一段的距离满足入射的超声波能够发生至少两次反射后经过矩形凹槽的条件即可;每一段沿着该段的径向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
[0006]优选的,所有段对应的圆心角大小相同,圆心角的大小为90
°-
180
°

[0007]优选的,所有矩形凹槽的弧长为30mm,宽度为0.3mm。
[0008]优选的,所有矩形凹槽中,包括深度为0.35mm、0.4mm、0.6mm、0.8mm、1.0mm和1.2mm 的矩形凹槽。
[0009]优选的,试块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和第六段,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和第六段外径为89mm,壁厚分别为3.5mm、6mm、 10mm、12mm、8mm和4mm;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和第六段上的矩形凹槽的深度分别为0.35mm、0.6mm、1.0mm、0.4mm、0.8mm和1.2mm。
[0010]优选的,第一段上的矩形凹槽至第二段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tanα,第二段上的矩形凹槽至第三段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tanα,第三段上的矩形凹槽至第四段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5tanα,第四段上的矩形凹槽至第三段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0tanα,第五段上的矩形凹槽至第四段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tanα,第六段上的矩形凹槽至第五段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tanα,其中为α超声波与各段厚度方向的夹角。
[0011]优选的,每一段上的矩形凹槽与与该段相邻的内径较大的段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mm。
[0012]优选的,第一通孔的直径为3mm,第二通孔的直径为1mm。
[0013]优选的,在每一段的圆周方向上,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位于每一段的矩形凹槽的两侧。
[0014]优选的,每段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距离该段的边缘不小于10mm。
[0015]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建筑网架焊缝根部缺陷多次反射法探伤的对比反射体试块中,试块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若干段,每一段的结构为一段圆环;所有段的外径相同,内径不同,因此本技术的一个对比反射体试块就能够有多种不同壁厚,减少了对比反射体试块规格种类,因此也便于携带。所有段按照内径依次减小的趋势沿着试块本体的轴向分布,或者,所有段按照内径从试块本体的中部分别至试块本体两端依次增大的趋势分布,这种排布形式使得试块便于加工,结构合理;每一段上的矩形凹槽与与该段相邻的内径较小的段之间的距离满足入射的超声波能够发生至少两次反射后经过矩形凹槽的条件,因此本技术的对比反射体试块适用多次反射法,试块内外表面形貌与工程构件内外表面类似,应用时可以不进行超声波衰减补偿。每一段上的矩形凹槽靠近与该段相邻的内径较大的段,这样能够防止相邻内径不同段之间的台阶在测量时对超声波进行阻挡,影响测量结果,进一步能降低对比反射体试块的长度,结构更加紧凑。每一段沿着该段的径向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各段上矩形凹槽的深度不同,这样能够获得多组槽孔探伤距离-波幅曲线,提高了本技术对比反射体试块适用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对比反射体试块便于携带、能够适应不同壁厚以及适用多次反射法。
[0017]进一步的,第一通孔的直径为3mm,第二通孔的直径为1mm,可以用于研究竖通孔孔径的变化、管壁厚度变化时,超声波波幅变化规律。
[0018]进一步的,每段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距离该段的边缘不小于10mm,因此能够避免扩散声波的侧壁回波对所研究的通孔反射波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9]图1(a)为本技术对比反射体试块的俯视图;
[0020]图1(b)为本技术对比反射体试块的左视图;
[0021]图1(c)为本技术对比反射体试块的右视图;
[0022]图2(a)为图1(a)中1-1截面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0023]图2(b)为图1(a)中2-2截面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0024]图2(c)为图1(a)中3-3截面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0025]图2(d)为图1(a)中4-4截面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0026]图2(e)为图1(a)中5-5截面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0027]图2(f)为图1(a)中6-6截面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0028]图3为图1(a)中7-7截面的剖面图;
[0029]图4为利用本技术对比反射体试块槽孔制作探伤距离-波幅曲线,其中横坐标为深度声程与孔高的乘积;
[0030]图5为利用本技术对比反射体试块柱孔制作探伤距离-波幅曲线;
[0031]图6本技术对比反射体试块槽孔反射体的直射波、二次反射波距离-波幅曲线比对图;
[0032]图7本技术对比反射体试块上柱孔制作距离-波幅曲线比对图。
[0033]图中,1-试块本体,2-第一段,3-第二段,4-第三段,5-第四段,6-第五段,7-第六段,8
-ꢀ
超声波探头,9-第一通孔,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网架焊缝根部缺陷多次反射法探伤的对比反射体试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试块本体(1),所述试块本体(1)包括依次连接的若干段,其中每一段的结构为一段圆环;所有段的外径相同,内径不同;所有段按照内径依次减小的趋势沿着试块本体(1)的轴向分布,或者,所有段按照内径从试块本体(1)的中部分别至试块本体(1)两端依次增大的趋势分布;每一段的内表面沿周向开设有矩形凹槽,所有矩形凹槽的宽度相同,深度不同;每一段上的矩形凹槽靠近与该段相邻的内径较大的段,并且该段上的矩形凹槽与与该段相邻的内径较小的段之间的距离满足入射的超声波能够发生至少两次反射后经过矩形凹槽的条件;每一段沿着该段的径向开设有第一通孔(9)和第二通孔(10),第一通孔(9)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10)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网架焊缝根部缺陷多次反射法探伤的对比反射体试块,其特征在于,所有段对应的圆心角大小相同,圆心角的大小为90
°-
18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网架焊缝根部缺陷多次反射法探伤的对比反射体试块,其特征在于,所有矩形凹槽的弧长为30mm,宽度为0.3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网架焊缝根部缺陷多次反射法探伤的对比反射体试块,其特征在于,所有矩形凹槽中,包括深度为0.35mm、0.4mm、0.6mm、0.8mm、1.0mm和1.2mm的矩形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网架焊缝根部缺陷多次反射法探伤的对比反射体试块,其特征在于,试块本体(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2)、第二段(3)、第三段(4)、第四段(5)、第五段(6)和第六段(7),第一段(2)、第二段(3)、第三段(4)、第四段(5)、第五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东郭钧李倩王聪高原车航宇郑子涵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