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象曝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2601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图像曝光装置,包括:多个发出第一光束至第三光束的发光元件列和一个用于接收第一光束至第三光束而形成线状出射光束的光混合部件,其中,光混合和第二光选择膜、以及用于去掉包括于光学函数差异区域中的波长区域部件包括:用于根据波长有选择性地透射或反射光的第一光选择膜的波长变更部件,该差异区域是在第一光选择膜和/或第二光选择膜中P偏振光在透射和反射之间切换时的波长和S偏振光在透射和反射之间切换时的波长的差异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防止感光材料上混色的发生,能防止图像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图象曝光装置,特别涉及使用从多个发光元件出射的波长互不相同的光在感光材料上进行曝光的图象曝光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提出为各记录色设置由多个发光元件构成的阵列光源,在感光纸上进行曝光的图象曝光装置,并实用化。图9是表示使用以往的图象曝光装置进行曝光的样子的说明图。该图象曝光装置为了对感光纸100进行曝光,设置具有与感光纸100几乎相同的宽度的三个阵列光源210、220、230。这三个阵列光源210、220、230分别按照R、G、B各记录色发光。当感光纸100在图中的箭头方向输送时,通过分别按照感光纸100的输送速度,错开定时驱动阵列光源210、220、230,对感光纸100的同一位置进行R、G、B的曝光。如上所述,当按照感光纸100的输送速度,错开定时驱动阵列光源210、220、230时,有必要按照感光纸100的输送速度错开提供给各阵列光源的驱动信号的定时。因此,存在驱动电路的结构或定时控制变得复杂的问题。此外,当进行某记录色的曝光后,如果在进行关于同一象素的其他颜色的曝光之前,在输送速度上产生不均匀,则产生颜色偏移。因此,为了防止颜色偏移,有必要严格管理感光纸100的输送速度。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提出使用具有按照波长有选择地使光透射或反射的光选择膜的二向棱镜300那样的光混合构件,混合来自各阵列光源的阵列状出射光的手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10是表示通过二向棱镜300进行光混合时的样子的模式图。二向棱镜300由用光学玻璃制作的第一透明构件310、第二透明构件320和第三透明构件330构成。在第一透明构件310、第二透明构件320之间设置按照光的波长有选择地透射或反射的第一光选择膜340。同样,在第二透明构件320和第三透明构件330之间设置按照光的波长有选择地透射或反射的第二光选择膜350。如果使用这样的二向棱镜300,则从阵列光源210出射的线状出射光依次透过第一透明构件310、第一光选择膜340、第二透明构件320、第二光选择膜350、第三透明构件330,出射。此外,来自阵列光源220的线状出射光透射第二透明构件320,由第一光选择膜340反射,依次透射第二光选择膜350和第三透明构件330,出射。来自阵列光源230的线状出射光透射第三透明构件330,由第二光选择膜350反射,出射。经过以上的路线,阵列光源210、220、230的线状出射光汇集为1线。特开2000-6469号公报(第二页、第九图)可是,当在来自阵列光源的出射光中混入P偏振光和S偏振光时,P偏振光在透射和反射之间切换时的波长、S偏振光在透射和反射之间切换时的波长容易产生差异,如果产生有关的差异,则P偏振光和S偏振光被平均化,产生透射和反射的中间状态(半透射半反射)。这样的P偏振光和S偏振光被平均化的波长区域(以下,称作中间区域)意味着无法取得本来的分光特性的区域。当中间区域存在于蓝光和绿光混合存在的波长区域内时,在对感光材料的曝光时,有时发生混色,图象质量下降。为了防止这样的混色引起的图象质量下降,有必要吸收中间区域的光的一部分,使中间区域移动到蓝光或绿光的波长区域中。这里,为了吸收中间区域的光的一部分,有必要调整所述第一光选择膜340或第二光选择膜350的层结构。可是,因为第一光选择膜340和第二光选择膜350设置在由透明构件夹着的部位,所以如果要构成吸收所述中间区域的光的一部分的光选择膜,则接合面的层结构变得复杂,存在花费很大的劳力和成本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在使用光混合构件把来自多个发光元件列的波长不同的出射光混合,对感光材料进行曝光的图象曝光装置中,防止对感光材料的曝光时的混色,防止图象质量的下降,并且大幅度降低在光混合构件内部设置光选择膜时的劳力和成本。所述问题由具有以下结构的任意一个的专利技术解决。专利技术1是一种图象曝光装置,具有分别出射彼此波长不同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光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发光元件列;接收第一、第二和第三光,形成线状的出射光的光混合部件;使所述出射光汇聚到感光材料上的光汇聚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混合部件是隔着具有使所述第一光透射并且使所述第二光向与所述第一光相同的方向反射的第一光选择膜的第一接合面、具有使经由所述第一光选择膜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光透射并且使所述第三光向与透射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光相同的方向反射的第二光选择膜的第二接合面,接合分别接收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光的第一、第二和第三透明构件,混合经由所述第二光选择膜的三种光,形成所述出射光;包括从第一、第二和第三光的波长区域去掉在所述第一光选择膜和/或所述第二光选择膜中P偏振光从透射向反射切换时的波长和S偏振光从透射向反射切换时的波长的差异区域中包含的波长区域的波长变更部件。根据专利技术1,通过波长变更部件,能从第一、第二和第三光的波长区域去掉所述差异区域(第一光选择膜和/或第二光选择膜中P偏振光从透射向反射切换时的波长和S偏振光从透射向反射切换时的波长的差异区域)中包含的波长区域,所以能防止对感光材料曝光时的混色,能防止图象质量的下降。此外,通过采用波长变更部件,没必要在光混合部件的内部设置具有复杂层结构的光选择膜。专利技术2根据专利技术1所述的图象曝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长变更部件是配置在所述光混合部件和所述光汇聚部件之间的出射光波长变更部件。根据专利技术2,作为波长变更部件,采用配置在光混合部件和光汇聚部件之间的出射光波长变更部件,该出射光波长变更部件配置在光混合部件和光汇聚部件之间的空间中,结构的自由度极高,能自由调整特性。因此,在第一光选择膜和/或第二光选择膜中P偏振光从透射向反射切换时的波长和S偏振光从透射向反射切换时的波长的差异区域(中间区域)根据第一光选择膜和/或第二光选择膜的层结构变动时,也能容易设置与该差异区域(中间区域)的变动对应的出射光波长变更部件,能防止对感光材料曝光时的混色,能防止图象质量的下降。专利技术3根据专利技术2所述的图象曝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射光波长变更部件是从所述光混合部件的出射面露出而设置的光选择膜。根据专利技术3,作为出射光波长变更部件,采用从光混合部件的出射面露出而设置的光选择膜,因为该光选择膜具有与空气的界面,所以能省去用于取得具有所需特性的层结构的劳力。此外,当由于第一光选择膜和/或第二光选择膜的层结构,所述差异区域变动时,能容易设置与该差异区域变动对应的光选择膜,能防止对感光材料曝光时的混色,能防止图象质量下降。专利技术4根据专利技术2所述的图象曝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射光波长变更部件是设置在所述光混合部件的出射面上的吸收滤光器。根据专利技术4,作为出射光波长变更部件,采用设置在光混合部件的出射面上的吸收滤光器。因此,当由于第一光选择膜和/或第二光选择膜的层结构,所述差异区域变动时,可以只采用与该差异区域的变动对应的吸收滤光器,所以能以极廉价实现对感光材料曝光时的混色的防止。专利技术5根据专利技术1所述的图象曝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长变更部件是配置在所述光汇聚部件和所述感光材料之间的出射光波长变更部件。根据专利技术5,作为波长变更部件,采用配置在光汇聚部件和感光材料之间的出射光波长变更部件,该出射光波长变更部件配置在光汇聚部件和感光材料之间的空间中,所以结构的自由度极高,能自由调整特性。因此,第一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曝光装置,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发光元件列,出射第一、第二和第三线状光束,每一束线状光束具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光束的波长区域,并且包括P和S偏振光部件;一个光混合部件包括:一个第一透明构件,具有一个用于接收第一线状光束的 第一入射面;一个第二透明构件,具有一个用于接收第二线状光束的第二入射面;一个第三透明构件,具有一个用于接收第三线状光束的第三入射面,其中第一和第二透明构件被接合起来形成第一接合面,第二和第三透明构件被接合起来形成第二接合面;一个配置于第一接合面上的第一光选择膜,允许第一线状光束透射且沿着与第一线状光束的透射方向相同的方向反射第二线状光束;以及一个配置于第二接合面上的第二光选择膜,允许第一和第二线状光束透射且沿着与第一和第二线状光束的透射方向相同的方向反射第三线状光束,使得光混合部件出射与线状混合光束方向相同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线状光束,其中第一和第二光选择膜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光学函数波长差异区域,其中P和S偏振光部件中的一个被允许透射,另一个被反射;一个波长变更部件,从第一、第二和第三线状光束中去掉具有属于 光学函数波长差异区域中的波长的光束;和一个光汇聚部件,将线状混合光束汇聚到一种记录材料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厚司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影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