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0511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0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含背板以及设于背板上的导光板、光条及框架,光条位于导光板的入光侧。该显示装置包含该背光模组及设于背光模组上的显示面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主要通过在该框架形成有隔离空间,减少该框架的前框板部与外框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减少光条传导至框架外侧的热传导量,从而能够有效避免消费者在触碰该框架时被烫伤的疑虑,进而提高该显示装置的使用安全性。全性。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提供背光源的背光模组以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请参看图10,现今的显示装置包含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90,该背光模组主要在背板80内设置导光板81,并在背板80邻近导光板81的入光侧811处设置光条82,背板80的周缘处设有外框架83,外框架83位于导光板81的出光面812的前方,显示面板90设置于导光板81与外框架83之间。
[0003]目前,显示装置的薄型化已成为现今的发展趋势。随着显示装置整体厚度的缩减,背光模组的导光板81的入光侧811处的配置空间亦随着整体厚度的缩减而减少,由此导致外框架83会贴近光条82。然而,当显示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光条82会产生高温,使得外框架83在背光模组启动时呈现高温状态。若消费者不慎碰触,可能会出现被烫伤的情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借此改善现今的显示装置的外框架容易因热传导而呈现高温状态,由此导致使用者在不慎触碰下容易被烫伤的问题。
[0005]为了达成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背光模组包含:背板;导光板,其装设于该背板内,该导光板具有出光面以及形成于该出光面的一侧的入光侧面;光条,其设置于该背板内,并邻设于该导光板的入光侧面;以及框架,其设置于该背板的周缘,且该框架具有侧板部及前框板部,该侧板部位于该光条与该导光板相对的另一侧,且该前框板部连接该侧板部且位于该导光板的该出光面的前方,该前框板部与该光条之间形成隔离空间。<br/>[0006]其中,该背光模组包含至少一个阻隔单元,该阻隔单元设置于该隔离空间中并以点接触的方式抵接该框架的前框板部或该光条。
[0007]其中,该阻隔单元形成于该框架的前框板部上,并朝该光条的方向延伸;或者该阻隔单元形成于该光条上,并朝该框架的前框板部的方向延伸。
[0008]其中,该光条至该前框板部的间距大于该光条至该侧板部的间距。
[0009]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主要利用该框架的结构设计,减少该背光模组的框架与光条之间的接触面积,借此减少该光条传导至框架的热传导量,使该框架不易因热传导而呈现高温状态,从而能够有效避免消费者在触碰该框架时被烫伤的疑虑。
[0010]此外,该阻隔单元能够在以最小的接触面积抵接该前框板部或该光条的同时,提供该框架与光条之间的支撑效果,进而提高该背光模组的整体结构强度。
[0011]为了达成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另提出的背光模组包含:背板;导光板,其装设于该背板内,该导光板具有出光面以及形成于该出光面的一侧的入光侧面;光条,其设置于该背板内,并邻设于该导光板的入光侧面;框架,其包含侧板部、前框板部及外框,该侧板部位于该光条与该导光板相对的另一侧,且该前框板部连接该侧板部且位于该导光板的该出光面的前方,该外框外覆于该侧板部及该前框板部,且该外框与该前框板部之间形成隔离空间;以
及至少一个阻隔单元,其连接该外框以及该前框板部。
[0012]其中,该背光模组包含多个该阻隔单元,该阻隔单元抵接该外框或该前框板部。
[0013]其中,该阻隔单元形成于该前框板部上,并朝该外框的方向延伸;或者该阻隔单元形成于该外框上,并朝该前框板部的方向延伸。
[0014]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主要利用该框架的结构设计,减少该框架的前框板部与外框之间的接触面积,借此减少该光条透过前框板部传导至外框的热传导量,使该框架的外框不易因热传导而呈现高温状态,从而能够有效避免消费者在触碰该外框时被烫伤的疑虑。
[0015]此外,该阻隔单元能够在以最小的接触面积抵接该前框板部或该外框的同时,提供该前框板部与外框之间的支撑效果,进而提高该框架的结构强度。
[0016]为了达成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另提出的显示装置包含:如前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其位于该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一侧且设置于该背光模组的框架上。
[0017]如前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能够借由该背光模组的框架的结构设计,减少光条传导至框架外侧的热传导量,能够有效避免消费者在触碰该框架时被烫伤的疑虑,进而提高该显示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搭配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搭配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的A-A剖面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搭配第三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4的B-B剖面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搭配第四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0024]图7为图6的C-C剖面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搭配第五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0026]图9为图8的D-D剖面示意图。
[0027]图10为习知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请参阅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其包含背板10、导光板20、光条30及框架40a。
[0029]导光板20装设于背板10内,导光板20具有出光面21以及形成于出光面21的一侧的入光侧面22。
[0030]光条30设置于背板10内,并邻设于导光板20的入光侧面22。
[0031]框架40a设置于背板10的周缘,在本实施例中,框架40a具有侧板部41及前框板部42,侧板部41位于光条30与导光板20相对的另一侧,且前框板部42连接侧板部41且位于导光板20的出光面21的前方。前框板部42与光条30之间形成隔离空间43a。其中,光条30至前框板部42的间距L1大于光条30至侧板部41的间距L2。图1及图2所示的光条30与背板10之间具有间隙,以便于说明间距L2。在其他实施例中,光条30与背板10之间也可以不具有间隙。
[0032]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及第三较佳实施例中,
背光模组包含至少一个阻隔单元50a、50b,阻隔单元50a、50b以点接触的方式抵接框架40a的前框板部42或光条30,以形成隔离空间43a,进而减少光条30与前框板部42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降低自光条30传递至前框板部42的热量。如图2、图3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中,阻隔单元50a形成于框架40a的前框板部42上,并朝光条30的方向延伸。如图4、图5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的第三较佳实施例中,阻隔单元50b形成于光条30上,并朝框架40a的前框板部42的方向延伸。
[0033]请参阅图6至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的第四较佳实施例和第五较佳实施例,其包含背板10、导光板20、光条30、框架40b及至少一个阻隔单元51a、51b。
[0034]导光板20装设于背板10内,导光板20具有出光面21以及形成于出光面21的一侧的入光侧面22。
[0035]光条30设置于背板10内,并邻设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背板;导光板,其装设于所述背板内,所述导光板具有出光面以及形成于所述出光面的一侧的入光侧面;光条,其设置于所述背板内,并邻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面;以及框架,其设置于所述背板的周缘,且所述框架具有侧板部及前框板部,所述侧板部位于所述光条与所述导光板相对的另一侧,且所述前框板部连接所述侧板部且位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面的前方,所述前框板部与所述光条之间形成隔离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含至少一个阻隔单元,所述阻隔单元以点接触的方式抵接所述框架的前框板部或所述光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单元形成于所述框架的前框板部上,并朝所述光条的方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单元形成于所述光条上,并朝所述框架的前框板部的方向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条至所述前框板部的间距大于所述光条至所述侧板部的间距。6.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背板;导光板,其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巫崧辅陈英廷
申请(专利权)人: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