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连续墙接头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0211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的连接结构,包括:埋设于第一单元段的端部且部分向外凸伸的连接件,该连接件的凸伸部分供与第二单元段的钢筋笼的端部固定连接;固定于连接件的凸伸部分且向第二单元段的方向凸伸的止水板,该止水板的底部标高高于连接件的底部标高;以及对应止水板且形成于第二单元段的钢筋笼的端部的凹槽,该止水板置于凹槽中并与凹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浇筑形成第二单元段后,该止水板埋设于第二单元段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的解决了反力箱起拔困难的问题,避免了反力箱对接头设置深度的限制,保证了连接处的防水性能,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连续墙接头的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指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地下连续墙是沿着深开挖工程的周边轴线,开挖出一条狭长的深槽,在槽内吊放钢筋笼,并灌筑混凝土,从而在地下筑成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壁,作为截水、防渗、承重、挡水结构。
[0003]地下连续墙单元之间通过接头连接,目前常用的刚性接头为十字钢板接头,在浇筑形成地下连续墙时需要在接头处设置反力箱,待地下连续墙达到设定强度后将反力箱拔起,因此该种接头的设置深度受到限制,若深度超过60m,浇筑地下连续墙单元段的混凝土可能会绕流并抱死反力箱,使得反力箱起拔困难,甚至拔不出反力箱,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的连接结构,解决了反力箱起拔困难的问题,避免了反力箱对接头设置深度的限制,保证了连接处的防水性能,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0005]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的连接结构,用于连接相邻的第一单元段和第二单元段,该连接结构包括:
[0007]埋设于第一单元段的端部且部分向外凸伸的连接件,该连接件的凸伸部分供与第二单元段的钢筋笼的端部固定连接;
[0008]固定于连接件的凸伸部分且向第二单元段的方向凸伸的止水板,该止水板的底部标高高于连接件的底部标高;以及
[0009]对应止水板且形成于第二单元段的钢筋笼的端部的凹槽,该止水板置于凹槽中并与凹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浇筑形成第二单元段后,该止水板埋设于第二单元段中。
[001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的连接结构,通过将连接件部分埋设于第一单元段中,且在连接件对应第二单元段的位置设置止水板,以满足地下连续墙的止水需要,另外止水板的底部标高高于连接件的底部标高,即止水板设置的深度较浅,因此浇筑形成第一单元段时反力箱设置的深度也较浅,能够轻易地拔出反力箱,进而将第二单元段的钢筋笼的端部与连接件固定连接,且止水板置于凹槽中并与凹槽的底部固定连接,进而浇筑混凝土以形成第二单元段,此时止水板埋设于第二单元段中,解决了反力箱起拔困难的问题,避免了反力箱对接头设置深度的限制,保证了连接处的防水性能,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0011]本技术地下连续墙接头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连接件的截面呈H形,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块翼板以及垂直连接于两块翼板之间的连接板;
[0012]两块翼板相对的一端埋设于第一单元段中,两块翼板相对的另一端供与第二单元
段的钢筋笼固定连接,该连接板贴合于第一单元段对应的端部。
[0013]本技术地下连续墙接头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翼板的一端与第一单元段的钢筋笼的端部固定连接,浇筑形成第一单元段后,该翼板部分埋设于第一单元段内。
[0014]本技术地下连续墙接头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止水板的顶部与第一单元段的顶面平齐,该止水板的底部位于待开挖的基坑底面以下5m处。
[0015]本技术地下连续墙接头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连接件的顶部与第一单元段的顶面平齐,该连接件的底部位于第一单元段的底面以下20cm处。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地下连续墙接头的连接结构的分解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地下连续墙接头的连接结构中连接件和止水板部分的俯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地下连续墙接头的连接结构中连接件和止水板部分的立体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地下连续墙接头的连接结构的施工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的连接结构,通过将连接件部分埋设于第一单元段中,且在连接件对应第二单元段的位置设置止水板,以满足地下连续墙的止水需要,另外止水板的底部标高高于连接件的底部标高,即止水板设置的深度较浅,因此浇筑形成第一单元段时反力箱设置的深度也较浅,能够轻易地拔出反力箱,进而将第二单元段的钢筋笼的端部与连接件固定连接,且止水板置于凹槽中并与凹槽的底部固定连接,进而浇筑混凝土以形成第二单元段,此时止水板埋设于第二单元段中,解决了反力箱起拔困难的问题,避免了反力箱对接头设置深度的限制,保证了连接处的防水性能,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地下连续墙接头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
[0022]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地下连续墙接头的连接结构的分解图。下面结合图1,对本技术地下连续墙接头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
[0023]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地下连续墙接头的连接结构,用于连接相邻的第一单元段21和第二单元段22,该连接结构包括:
[0024]埋设于第一单元段21的端部且部分向外凸伸的连接件11,该连接件11的凸伸部分供与第二单元段22的钢筋笼的端部固定连接;
[0025]固定于连接件11的凸伸部分且向第二单元段22的方向凸伸的止水板12,该止水板12的底部标高高于连接件11的底部标高;以及
[0026]对应止水板12且形成于第二单元段22的钢筋笼的端部的凹槽221,该止水板12置于凹槽221中并与凹槽221的底部固定连接,浇筑形成第二单元段22后,该止水板12埋设于第二单元段22中。
[0027]较佳地,该连接件11的顶部与第一单元段21的顶面平齐,该连接件11的底部位于第一单元段21的底面以下20cm处。
[0028]作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该连接件11的截面呈H形,包括相对设置的两
块翼板111以及垂直连接于两块翼板111之间的连接板112;
[0029]两块翼板111相对的一端埋设于第一单元段21中,两块翼板111相对的另一端供与第二单元段22的钢筋笼固定连接,该连接板112贴合于第一单元段21对应的端部。
[0030]具体的,该翼板111的一端与第一单元段21的钢筋笼的端部固定连接,浇筑形成第一单元段21后,该翼板111部分埋设于第一单元段21内。
[0031]进一步的,该止水板12的顶部与第一单元段21的顶面平齐,该止水板12的底部位于待开挖的基坑底面以下5m处。
[0032]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0033]搭建形成第一单元段21的钢筋笼,将连接件11的翼板111的一端与第一单元段21的钢筋笼的端部固定连接,将止水板12焊接于连接件11的连接板112上;
[0034]于待施工第一单元段21的位置开挖形成第一槽段,并在第一槽段的端部超挖形成超挖区211,将第一单元段21的钢筋笼下放至第一槽段中,此时止水板12和部分连接件11位于超挖区211内;
[0035]在超挖区211中回填砂包24,且该砂包24回填至止水板12的底部,在砂包24的顶部且止水板12的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的连接结构,用于连接相邻的第一单元段和第二单元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埋设于所述第一单元段的端部且部分向外凸伸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凸伸部分供与所述第二单元段的钢筋笼的端部固定连接;固定于所述连接件的凸伸部分且向所述第二单元段的方向凸伸的止水板,所述止水板的底部标高高于所述连接件的底部标高;以及对应所述止水板且形成于所述第二单元段的钢筋笼的端部的凹槽,所述止水板置于所述凹槽中并与所述凹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浇筑形成所述第二单元段后,所述止水板埋设于所述第二单元段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连续墙接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截面呈H形,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块翼板以及垂直连接于两块所述翼板之间的连接板;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强王峰戴咏刘晓东胡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