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冲击蓄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8949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冲击蓄能器,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右侧油口的流阀体机构以及设置于壳体左侧油口的胶囊机构;所述流阀体机构包括流阀体、菌型阀和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表面与壳体右侧油口处固定连接,所述流阀体的一侧依次贯穿壳体和密封环并延伸至密封环的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蓄能器技术领域。该防冲击蓄能器,通过该菌型阀蘑菇头左侧球面弧度减小,减小了液体释放对菌型阀的冲击,菌型阀蘑菇头右侧为锥面设计,减小了液体进入蓄能器时对菌型阀的冲击,防止蘑菇头断裂,延长了菌型阀使用寿命,同时活塞设计成密闭腔将弹性碟簧包裹在里面,即便弹性碟簧破碎也不会造成蓄能器或液压系统的损坏,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冲击蓄能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蓄能器
,具体为一种防冲击蓄能器。

技术介绍

[0002]蓄能器是液压气动系统中的一种能量储蓄装置。它在适当的时机将系统中的能量转变为压缩能或位能储存起来,当系统需要时,又将压缩能或位能转变为液压或气压等能而释放出来,重新补供给系统,当系统瞬间压力增大时,它可以吸收这部分的能量,以保证整个系统压力正常。
[0003]现有蓄能器上的菌型阀蘑菇头左侧球面弧度大,当蓄能器释放液体时,菌型阀受冲击较大,可能会造成提前关闭,液体不能完全释放的问题,同时当菌型阀蘑菇头右侧设计为平面,液体进入蓄能器时对菌型阀的冲击较大,菌型阀蘑菇头根部位置容易断裂,内部开放式安装弹性碟簧,当弹性碟簧反复受到冲击后则容易破碎,碎片会损坏蓄能器或液压系统,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冲击蓄能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冲击蓄能器,解决了现有蓄能器上的菌型阀蘑菇头左侧球面弧度大以及将右侧设计为平面,易使得液体不能完全释放,对菌型阀的冲击较大,同时开放式安装弹性碟簧的设计,使得弹性碟簧反复受到冲击后则容易破碎,碎片会损坏蓄能器或液压系统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防冲击蓄能器,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右侧油口的流阀体机构以及设置于壳体左侧油口的胶囊机构。
[0008]所述流阀体机构包括流阀体、菌型阀和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表面与壳体右侧油口处固定连接,所述流阀体的一侧依次贯穿壳体和密封环并延伸至密封环的一侧,所述菌型阀的右端贯穿流阀体并延伸至流阀体的内部,所述菌型阀的左端套设有弹簧,所述菌型阀表面的右侧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活塞、弹性碟簧以及挡圈,所述菌型阀的表面且位于挡圈表面的右侧螺纹连接有自锁螺母,所述壳体的右侧且位于流阀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组件,所述壳体的右侧且位于密封组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盖,所述流阀体顶部的一侧螺纹连接有丝堵。
[0009]优选的,所述密封组件包括金属挡圈,所述金属挡圈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O型圈,所述O型圈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聚四氟挡圈。
[0010]优选的,所述胶囊机构包括胶囊,所述胶囊的一侧贯穿壳体并延伸至壳体的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胶囊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胶囊气阀杆,所述胶囊气阀杆的一端贯穿胶囊并延伸至胶囊的另一侧。
[0012]优选的,所述胶囊气阀杆的一端且位于胶囊的另一侧螺纹连接有充气阀,所述胶
囊气阀杆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螺纹连接有六角螺母。
[0013]优选的,所述胶囊气阀杆的表面且位于充气阀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护帽。
[0014]优选的,所述流阀体顶部的一侧开设有与丝堵相适配的丝堵螺纹孔。
[0015]优选的,所述自锁螺母通过使用焊接、螺丝紧固液或机械锁死方式中其中的一种进行紧固。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冲击蓄能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1)、该防冲击蓄能器,通过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右侧油口的流阀体机构以及设置于壳体左侧油口的胶囊机构,流阀体机构包括流阀体、菌型阀和密封环,密封环的表面与壳体右侧油口处固定连接,流阀体的一侧依次贯穿壳体和密封环并延伸至密封环的一侧,菌型阀的右端贯穿流阀体并延伸至流阀体的内部,菌型阀的左端套设有弹簧,菌型阀表面的右侧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活塞、弹性碟簧以及挡圈,菌型阀的表面且位于挡圈表面的右侧螺纹连接有自锁螺母,壳体的右侧且位于流阀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组件,壳体的右侧且位于密封组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盖,流阀体顶部的一侧螺纹连接有丝堵,通过该菌型阀蘑菇头左侧球面弧度减小,减小了液体释放对菌型阀的冲击,菌型阀蘑菇头右侧为锥面设计,减小了液体进入蓄能器时对菌型阀的冲击,防止蘑菇头断裂,延长了菌型阀使用寿命,同时活塞设计成密闭腔将弹性碟簧包裹在里面,即便弹性碟簧破碎也不会造成蓄能器或液压系统的损坏,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0019](2)、该防冲击蓄能器,通过胶囊气阀杆的一端且位于胶囊的另一侧螺纹连接有充气阀,胶囊气阀杆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螺纹连接有六角螺母,胶囊气阀杆的表面且位于充气阀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护帽,护帽的设置可对充气阀以及胶囊气阀杆的表面起到了保护作用,胶囊气阀杆可通过六角螺母进行锁住固定。
[0020](3)、该防冲击蓄能器,通过自锁螺母通过使用焊接、螺丝紧固液或机械锁死方式中其中的一种进行紧固,这样的设置可使得自锁螺母对活塞、弹性碟簧以及挡圈进行稳固固定,有效避免弹性碟簧破碎对蓄能器或液压系统造成的损坏。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剖视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胶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流阀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中:1-壳体、2-流阀体机构、21-流阀体、22-菌型阀、23-密封环、24-弹簧、25-活塞、26-弹性碟簧、27-挡圈、28-自锁螺母、29-密封组件、291-金属挡圈、292-O型圈、293-聚四氟挡圈、210-压盖、211-丝堵、3-胶囊机构、31-胶囊、32-胶囊气阀杆、33-充气阀、34-六角螺母、35-护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冲击蓄能器,通过该菌型阀22蘑菇头左侧球面弧度减小,减小了液体释放对菌型阀22的冲击,菌型阀22蘑菇头右侧为锥面设计,减小了液体进入蓄能器时对菌型阀22的冲击,防止蘑菇头断裂,延长了菌型阀22使用寿命,同时活塞25设计成密闭腔将弹性碟簧26包裹在里面,即便弹性碟簧26破碎也不会造成蓄能器或液压系统的损坏,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包括壳体1、设置于壳体1右侧油口的流阀体机构2以及设置于壳体1左侧油口的胶囊机构3。
[002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流阀体机构2包括流阀体21、菌型阀22和密封环23,密封环23的表面与壳体1右侧油口处固定连接,流阀体21的一侧依次贯穿壳体1和密封环23并延伸至密封环23的一侧,菌型阀22的右端贯穿流阀体21并延伸至流阀体21的内部,菌型阀22的左端套设有弹簧24,菌型阀22表面的右侧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活塞25、弹性碟簧26以及挡圈27,菌型阀22的表面且位于挡圈27表面的右侧螺纹连接有自锁螺母28,自锁螺母28是一种能够靠摩擦力自锁的螺母,一般的螺母在使用过程由于振动等其它原因会自行松脱,为防止这种现象,于是就专利技术了自锁螺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冲击蓄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设置于壳体(1)右侧油口的流阀体机构(2)以及设置于壳体(1)左侧油口的胶囊机构(3);所述流阀体机构(2)包括流阀体(21)、菌型阀(22)和密封环(23),所述密封环(23)的表面与壳体(1)右侧油口处固定连接,所述流阀体(21)的一侧依次贯穿壳体(1)和密封环(23)并延伸至密封环(23)的一侧,所述菌型阀(22)的右端贯穿流阀体(21)并延伸至流阀体(21)的内部,所述菌型阀(22)的左端套设有弹簧(24),所述菌型阀(22)表面的右侧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活塞(25)、弹性碟簧(26)以及挡圈(27),所述菌型阀(22)的表面且位于挡圈(27)表面的右侧螺纹连接有自锁螺母(28),所述壳体(1)的右侧且位于流阀体(2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组件(29),所述壳体(1)的右侧且位于密封组件(2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盖(210),所述流阀体(21)顶部的一侧螺纹连接有丝堵(2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冲击蓄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29)包括金属挡圈(291),所述金属挡圈(291)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O型圈(29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军高丁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晟液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