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轮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8237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配件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轮毂,包括轮辋、轮辐、轮盘和防护盘,轮辐包括第一轮辐和第二轮辐,轮辋外圈与防护盘连接处设有卡孔,防护盘内侧与轮辋连接处设有卡头,卡头与卡孔可拆卸连接,防护盘上均匀分布有第一排水孔,还包括转盘,转盘设在防护盘与轮辐之间,转盘上均匀分布有第二排水孔,第一轮辐包括电机辐条,电机辐条上设有电机,电机上设有转轴,转轴上设有齿轮,转盘内圈上设有齿槽,齿轮与齿槽啮合并带动转盘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轮毂上设置防护盘和转盘,通过电机带动转盘转动,使第二排水孔与第一排水孔转动到同一位置,进行排水操作,对轮毂进行降温和清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延长了轮毂的使用寿命。延长了轮毂的使用寿命。延长了轮毂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轮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车轮毂。

技术介绍

[0002]轮毂是汽车中用于支撑轮胎的重要部件,在汽车行驶中,由于轮胎摩擦和刹车片使轮毂温度升高,轮毂长时间不能散热会缩短轮毂使用寿命,因此需要一种可以提高散热性能的轮毂。如申请号CN201610155686.0所示的一种散热型轮毂,包括轮辋、轮辐以及轮芯,所述轮芯的外侧形成环形安装腔,所述环形安装腔上设置有扇叶,所述扇叶包括叶轴,所述叶轴设置在安装腔内,所述叶轴的内圈与安装腔的内环壁之间形成滑动配合;所述叶轴的外圈与安装腔的外环壁之间设置有单向轴承;所述单向轴承包括轴承本体,所述轴承本体包括与安装腔的外环壁配合的外圈以及用于与安装腔的内环壁配合的内圈,所述内圈的周向开设有至少4个沟槽,所述沟槽包括滚柱槽和弹性让位槽,所述滚柱槽内设置有滚柱,所述滚柱槽在内圈形成槽口,所述弹性让位槽内设置有弹性件,当所述弹性件将滚柱抵紧在滚柱槽内时,所述滚柱经滚柱槽的槽口伸入内圈中,所述滚柱槽的槽口小于滚柱的直径,所述弹性让位槽的进口大于滚柱直径。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件为弹簧板,所述弹簧板弯曲形成支腿和弯曲腿,所述支腿与弹性让位槽内壁配合,所述弯曲腿抵紧滚柱。进一步的,所述安装腔的内环壁上设置有滚柱轴承,所述滚柱轴承的内圈与内环壁固定连接,所述滚柱轴承的外圈与叶轴的内圈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安装腔上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与轮芯固定连接。上述专利可通过轮毂转动带动扇叶做单向转动,依靠扇叶的风力降低轮毂的温度。当轮毂带动单向轴承做正向转动的时候,可以带动扇叶的叶轴转动,实现散热降温,但是上述专利结构复杂,功能较为单一,降温效果不明显,而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轮毂上设置防护盘和转盘,通过电机带动转盘转动,使第二排水孔与第一排水孔转动到同一位置,进行排水操作,对轮毂进行降温和清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延长了轮毂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汽车轮毂功能单一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车轮毂。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5]一种车轮毂,包括轮辋、轮辐、轮盘和防护盘,轮辐一端与轮盘固定连接,轮辐另一端与轮辋固定连接,轮辋外圈上可拆卸连接有防护盘,轮辐包括第一轮辐和第二轮辐,每相邻两个第一轮辐之间设有第二轮辐,轮辋外圈与防护盘连接处设有卡孔,防护盘内侧与轮辋连接处设有卡头,卡头与卡孔可拆卸连接,防护盘上均匀分布有第一排水孔,还包括转盘,转盘设在防护盘与轮辐之间,转盘上均匀分布有第二排水孔,当第二排水孔与第一排水孔连通后,轮辋内的水可以排出,第一轮辐包括电机辐条,电机辐条上设有电机,电机上设有转轴,转轴上设有齿轮,转盘内圈上设有齿槽,齿轮与齿槽啮合并带动转盘转动。
[0006]作为优选,电机辐条上设有电机安装槽,电机安装槽内设有电机。电机与汽车内控制器电连接。
[0007]作为优选,防护盘的内圈上设有传感器,传感器与电机电连接,传感器用于感应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的位置并传递信号给电机,进而控制电机转动使转盘转动到第二排水孔和第一排水孔处于同一位置连通进行排水。传感器连接车内控制器,驾驶员可以对其进行控制。
[0008]作为优选,轮盘上设有安装孔和标牌孔,安装孔的侧壁上设有螺纹。安装孔用来安装车轴,标牌孔用来安装汽车标牌。
[0009]作为优选,轮辋上设有用于充气的充气孔。
[0010]作为优选,防护盘上还设有第一圆孔,轮辋靠近车体内一侧上还设有挡板,挡板上设有第二圆孔。防护盘、转盘与挡板之间可以倒入水。
[0011]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通过第一轮辐和第二轮辐的组合,提高了轮辋的承载能力,起到保护作用,卡头与卡孔使防护盘可拆卸连接在轮辋上,在汽车行驶前,先给轮毂的圈中加水,第二排水孔与第一排水孔交叉设置,水不会流出,行驶中可以对轮毂进行降温和清洗,不需要用水时,传感器感应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的位置并传递信号给电机,进而控制电机转动使转盘转动到第二排水孔和第一排水孔处于同一位置连通进行排水,电机和传感器与车内控制器电连接,驾驶员可以直接在车内进行控制。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轮毂上设置防护盘和转盘,通过电机带动转盘转动,使第二排水孔与第一排水孔转动到同一位置,进行排水操作,对轮毂进行降温和清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延长了轮毂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防护盘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卡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17]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轮辋、2—轮辐、3—轮盘、4—防护盘、5—第一轮辐、6—第二轮辐、7—卡孔、8—卡头、9—第一排水孔、10—转盘、11—第二排水孔、12—电机、13—转轴、14—齿轮、15—齿槽、16—电机辐条、17—电机安装槽、18—传感器、19—安装孔、20—标牌孔、21—螺纹、22—充气孔、23—第一圆孔、24—挡板、25—第二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9]实施例1
[0020]一种车轮毂,如图1-5所示,包括轮辋1、轮辐2、轮盘3和防护盘4,轮辐2一端与轮盘3固定连接,轮辐2另一端与轮辋1固定连接,轮辋1外圈上可拆卸连接有防护盘4,轮辐2包括第一轮辐5和第二轮辐6,每相邻两个第一轮辐5之间设有第二轮辐6,轮辋1外圈与防护盘4连接处设有卡孔7,防护盘4内侧与轮辋1连接处设有卡头8,卡头8与卡孔7可拆卸连接,防护盘4上均匀分布有第一排水孔9,还包括转盘10,转盘10设在防护盘4与轮辐2之间,转盘10上
均匀分布有第二排水孔11,当第二排水孔11与第一排水孔9连通后,轮辋1内的水可以排出,第一轮辐5包括电机辐条16,电机辐条16上设有电机12,电机12上设有转轴13,转轴13上设有齿轮14,转盘10内圈上设有齿槽15,齿轮14与齿槽15啮合并带动转盘10转动。
[0021]电机辐条16上设有电机安装槽17,电机安装槽17内设有电机12。电机12与汽车内控制器电连接。
[0022]防护盘4的内圈上设有传感器18,传感器18与电机15电连接,传感器18用于感应第一排水孔9和第二排水孔11的位置并传递信号给电机15,进而控制电机15转动使转盘10转动到第二排水孔11和第一排水孔9处于同一位置连通进行排水。传感器18连接车内控制器,驾驶员可以对其进行控制。
[0023]轮盘3上设有安装孔19和标牌孔20,安装孔19的侧壁上设有螺纹21。安装孔19用来安装车轴,标牌孔20用来安装汽车标牌。
[0024]轮辋1上设有用于充气的充气孔22。
[0025]防护盘4上还设有第一圆孔23,轮辋1靠近车体内一侧上还设有挡板24,挡板24上设有第二圆孔25。防护盘4、转盘10与挡板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轮毂,包括轮辋(1)、轮辐(2)、轮盘(3)和防护盘(4),轮辐(2)一端与轮盘(3)固定连接,轮辐(2)另一端与轮辋(1)固定连接,轮辋(1)外圈上可拆卸连接有防护盘(4),其特征在于:轮辐(2)包括第一轮辐(5)和第二轮辐(6),每相邻两个第一轮辐(5)之间设有第二轮辐(6),轮辋(1)外圈与防护盘(4)连接处设有卡孔(7),防护盘(4)内侧与轮辋(1)连接处设有卡头(8),卡头(8)与卡孔(7)可拆卸连接,防护盘(4)上均匀分布有第一排水孔(9),还包括转盘(10),转盘(10)设在防护盘(4)与轮辐(2)之间,转盘(10)上均匀分布有第二排水孔(11),当第二排水孔(11)与第一排水孔(9)连通后,轮辋(1)内的水可以排出,第一轮辐(5)包括电机辐条(16),电机辐条(16)上设有电机(12),电机(12)上设有转轴(13),转轴(13)上设有齿轮(14),转盘(10)内圈上设有齿槽(15),齿轮(14)与齿槽(15)啮合并带动转盘(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传渠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卓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