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外饰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7374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外饰件,包括外饰件本体,所述外饰件本体包括透光区域和不透光区域,所述不透光区域的表面依次涂覆有底漆、色漆、第一清漆和第二清漆,所述透光区域的表面则涂覆有第二清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外饰件,通过在外饰件本体上设置透光区域,从而使得汽车外饰件可以透光,配合灯光,可以达到更加丰富的装饰化效果,且采用两层清漆结构,避免透光区域内的外饰件本体裸露在环境中,从而提升其耐候性。提升其耐候性。提升其耐候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外饰件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外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外饰件。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外饰件主要指前后保险杠、轮眉、格栅、散热器装饰罩、防擦条等连接在车身上的部件,主要起着装饰及保护作用。
[0003]目前,现有的汽车外饰件主要由透明或半透明的塑料制成,且其表面覆盖有油漆涂层,整个汽车外饰件是不透光的。因此装饰效果比较单调,影响汽车的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外饰件,通过激光雕刻去除透明或半透明塑料表面覆盖的涂层,使其具有透光效果,从而使汽车外饰件的装饰更加多样化。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外饰件,包括:
[0006]包括外饰件本体,所述外饰件本体包括透光区域和不透光区域,所述不透光区域的表面依次涂覆有底漆、色漆、第一清漆和第二清漆,所述透光区域的表面则涂覆有第二清漆。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清漆的厚度小于等于30微米。
[0008]进一步地,所述底漆的厚度范围为5~25微米,所述色漆的厚度小于等于40微米。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清漆的厚度大于等于20微米。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外饰件本体的材料为聚碳酸酯、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ASA工程塑料。
[0011]进一步地,所述外饰件本体通过注塑成型。
[0012]本技术的汽车外饰件,通过在外饰件本体上设置透光区域,从而使得汽车外饰件可以透光,配合灯光,可以达到更加丰富的装饰化效果,且采用两层清漆结构,避免透光区域内的外饰件本体裸露在环境中,从而提升其耐候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外饰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外饰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激光雕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
[0017]1-外饰件本体;
[0018]21-底漆;
[0019]22-色漆;
[0020]23-第一清漆;
[0021]24-第二清漆;
[0022]3-透光区域;
[0023]41-胎具;
[0024]42-机器人;
[0025]43-激光器;
[0026]44-扫描振镜。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
[0028]实施例一
[0029]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外饰件截面结构示意图,包括外饰件本体1,所述外饰件本体1上具有透光区域3和不透光区域,其中,在不透光区域内,外饰件本体1的表面上覆盖有油漆涂层,以对外饰件本体1起到装饰和保护的作用,油漆涂层具体包括依次覆盖在外饰件本体1表面的底漆21、色漆22和第一清漆23;而第二清漆24则涂覆在整个外饰件本体1的表面上。其中,底漆21作为油漆系统的第一层,用于提高油漆的附着力、增加油漆的丰满度、提供抗碱性、提供防腐功能等,同时可以保证油漆的均匀吸收,使油漆系统发挥最佳效果,色漆22用于赋予油漆以不同的颜色,并阻挡光线透过,可以同时起到保护和装饰外饰件的作用,清漆是由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再加上溶剂组成的涂料,为透明的,喷涂并干燥后形成光滑薄膜,能透光,主要起到保护作用,第一清漆23是为了保护色漆22,避免杂物粘贴在色漆22上而影响汽车外饰件的外观效果,第二清漆24则是为了保护外饰件本体1,避免其直接裸露在外界环境中,这样,在保护外饰件本体1的同时,又使其能够透光,装饰效果更加多样化。
[0030]油漆涂层首先将底漆、色漆和第一清漆依次喷涂在外饰件本体1上,然后再去除透光区域3内的涂层,之后再喷涂第二清漆24,从而使汽车外饰件具备透光效果。为了方便喷涂,第二清漆24是直接喷涂在去除透光区域3内的油漆涂层后的外饰件本体1上,因此,使透光区域和不透光区域的油漆涂层上同时覆盖有第二清漆24。
[0031]去除油漆涂层时,可以采用激光雕刻的方法,第一清漆23的厚度可以控制在30微米内,这样,可以使激光更容易去除油漆涂层。
[0032]底漆21的厚度范围可以控制在5-25微米,色漆22的厚度控制在40微米以内,这样,既可以保证保护和装饰效果,又可以使底漆21和色漆22更容易去除。
[0033]第二清漆24的厚度可以设置为大于等于20微米,由于第二清漆24不需要去除,为了更好的保护外饰件本体1的表面,其厚度可以尽量大一点。
[0034]透光区域3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以达到装饰效果多样化的目的,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0035]外饰件本体1可以为汽车上的任意外饰件的形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0036]外饰件本体1的材料可以为透明或半透明的塑料,例如可以为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ASA工程塑料,其中ASA工程塑料为丙烯酸酯类橡胶体与丙烯腈、苯乙烯的接枝共聚物。本技术对外饰件本体1的材料不做限定。
[0037]优选地,外饰件本体1可以通过塑料直接注塑成型。
[0038]具体地,底漆21可以采用AKZO(阿克苏诺贝尔公司)专用底漆,牌号为SC-J-B232952,色漆22可以为常见的塑料件喷涂用色漆,第一清漆可以采用AKZO 05-10165号清漆,第二清漆可以采用AKZO SC-J-C133554号清漆。
[003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外饰件,通过在外饰件本体1上设置透光区域3,从而使得汽车外饰件可以透光,配合灯光,可以达到更加丰富的装饰化效果,且采用两层清漆结构,避免透光区域内的外饰件本体1裸露在环境中,从而提升其耐候性。
[0040]实施例二
[004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如实施例一所述的汽车外饰件的制作方法,如图2所示,其包括以下步骤:
[0042]S1:通过塑料注塑形成外饰件本体1。
[0043]外饰件本体1可以采用PC、PP、PMMA、ASA工程塑料等材料注塑成型,其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计。
[0044]S2:将底漆21、色漆22和第一清漆23依次喷涂在外饰件本体1的表面,使其覆盖外饰件本体1。
[0045]喷涂可通过喷枪或碟式雾化器使油漆雾化,涂覆于外饰件本体1表面。底漆21可以采用AKZO专用底漆,牌号为SC-J-B232952,色漆22可以为常见的塑料件喷涂用色漆,第一清漆可以采用AKZO 05-10165号清漆。
[0046]S3:去除透光区域3内的底漆21、色漆22和第一清漆23。
[0047]透光区域3的造型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计,可通过激光雕刻去除透光区域3内的3层油漆涂层,从而实现透光区域3的透光效果。
[0048]具体地,可采用激光雕刻设备去除透光区域内的油漆涂层。如图3所示,激光雕刻设备包括胎具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外饰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饰件本体,所述外饰件本体包括透光区域和不透光区域,所述不透光区域的表面依次涂覆有底漆、色漆、第一清漆和第二清漆,所述透光区域的表面则涂覆有第二清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外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漆的厚度小于等于30微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外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漆的厚度范围为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飞于恺景小斌卢贤哲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彼欧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